2025 年 7 月的新能源销量榜让不少人意外:零跑单月销量突破 5 万辆,稳居新势力第一;而背靠长安的深蓝只卖了 2.7 万多辆,两者差距近乎翻倍。明明深蓝有传统车企的技术背书,为啥就是干不过零跑?今天用大白话拆解关键差距,不管是想了解行业的车友,还是准备买车的朋友,看完都能明白其中门道。
一、产品策略:零跑 “全面开花”,深蓝 “单点发力”
买车就像选菜单,菜品丰富度往往决定客流多少,这一点零跑抓得比深蓝准太多:
零跑走的是 “全价位覆盖” 路线,2025 年密集推出 B、C 两大平台多款车型,从 8.98 万起售的 B01 轿车,到 14.98 万起的 C11 SUV,再到搭载 800V 技术的 C16,覆盖 10-20 万主力市场,不管是预算有限的年轻人,还是追求家用空间的家庭用户,都能找到适配车型。其中 C11 上市四年卖了 25 万台,B10 上市次月就交付超万台,成了最快破万的 “爆款”。
反观深蓝,主力车型集中在 15-20 万区间,虽然销量同比有增长,但产品矩阵太单薄,没能像零跑那样 “多点开花”。比如在 8-12 万的入门级市场,深蓝几乎是空白,而这个价位正是新能源销量最大的 “基本盘”,拱手让给零跑后,差距自然越拉越大。
简单说:零跑是 “满汉全席”,啥需求都能满足;深蓝更像 “特色小炒”,只能吸引特定人群。
二、价格刀法:零跑 “配置内卷”,深蓝 “性价比不足”
新能源市场拼到最后,本质是 “配置和价格的博弈”,零跑的 “极致性价比” 直接戳中了消费者的痛点:
零跑把 “高端配置卖成白菜价” 玩得炉火纯青。7 月上市的 B01 起售价才 8.98 万,却装了激光雷达和高通 8295 芯片,CLTC 续航还能到 650 公里,把以前 20 万级车型才有的配置,直接拉进 10 万级市场。就连 14.98 万起的 C11 焕新版,都配上了 AR-HUD 和 800V 超充技术,被网友称为 “半价 Model Y”,性价比直接拉满。
深蓝的车型定价不算高,但配置诚意不足。同价位车型里,深蓝很少像零跑这样 “堆料”,比如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多集中在高配版,入门版的配置相对简陋。消费者对比后发现,同样花 15 万,零跑能买到更全的配置,自然更倾向于前者。
更关键的是,零跑已经实现半年度盈利,毛利率达到 14.1%,这意味着它的低价策略不是 “赔本赚吆喝”,而是有技术和供应链支撑的可持续玩法,这让深蓝的性价比劣势更明显。
三、技术落地:零跑 “自研变现”,深蓝 “亮点滞后”
消费者买新能源,越来越看重 “硬核技术”,但技术再好,不能快速落地就等于 “纸上谈兵”,这正是深蓝的短板:
零跑的技术策略是 “自研 + 快速上车”。上半年研发投入涨了 54.9%,搞出的 LEAP 3.5 架构用了高通双芯片组合,端到端智能驾驶已经量产,自研的 CTC 2.0 电池装机量超 25 万套,安全性经过了市场验证。更关键的是,这些技术很快就用到了量产车身上,比如全新 C11 搭载的 60 英寸 AR-HUD,就是零跑自研技术的直接体现,让消费者能实实在在感受到 “技术价值”。
深蓝虽然有长安的技术支持,比如计划推出搭载 3nm 芯片的 L06 车型,但这些亮点多停留在 “规划中”,没能像零跑那样快速转化为产品竞争力。消费者买车看的是 “当下能用到的配置”,而不是 “未来可能有的技术”,这就导致深蓝在技术宣传上总是 “慢半拍”,抓不住即时性的市场热度。
此外,零跑还把技术变成了 “额外收入”,零部件已经卖给其他主机厂,形成了 “研发 - 变现 - 再研发” 的良性循环,这更是深蓝目前没能做到的。
四、选购建议:两类人群更适合深蓝,三类人群优先零跑
虽然销量有差距,但深蓝和零跑各有适配人群,别盲目跟风选:
1. 优先选深蓝的 2 类人
看重传统车企售后的人:深蓝背靠长安汽车,4S 店覆盖广,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维修保养比零跑更方便,适合不想为售后操心的用户。
喜欢运动风格轿车的人:深蓝的轿车车型设计偏运动,底盘调校有驾驶乐趣,比零跑的家用取向车型更适合追求驾驶感的年轻人。
2. 优先选零跑的 3 类人
追求 “配置拉满” 的性价比党:预算 10-20 万,想花更少的钱买到激光雷达、800V 超充等高端配置,零跑的车型闭眼选。
需要家用大空间的家庭用户:零跑 C11、C16 等 SUV 车型空间宽敞,后排坐三个成年人不挤,后备箱能装下婴儿车和行李箱,家用实用性拉满。
看重智能驾驶的科技党:零跑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落地快,城市通勤领航已经能用,适合喜欢尝鲜科技配置的用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