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先来上一道辣条数据,刺激一下昏昏欲睡的神经昔日“东瀛宝马”马自达,在中国市场巅峰年销30万台,如今跌成7.6万。你没听错,就差没插根铁道标志,写上“此处已凋零”。而就在这两年,长安马自达又端出新能源EZ-6和EZ-60——妥妥的电动化“救命稻草”,号称要人马一体、魂动依旧,硬是要在电动时代跑出个马自达style。但长安马自达到底是枯木逢春还是回光返照?数据、价格、定位三板斧已砸下,真相等着揭开。咱们接着往下看当年那拨喊着“转子情怀万岁”的老车迷,现在是不是也得捂着钱包到底为哪门子情怀买单?
先来点社会调味料EZ-6和EZ-60上市,马自达粉们翘首以待,结果一看——喂?这不是长安SL03换了壳吗?咋还贵了两万块!价格战打到硝烟四起,长安马自达的“灵魂换壳”质疑声比动力声浪还要响。有老铁就说“门槛这都降到地底,咋还是没人踹门进来?”粉丝们追魂动,车市只认智能化大空间;情怀落地还得看销量,结果EZ系列两月销量从2445跳崖到498。幸好这年头没人为“品牌光环”发电,谁贵谁尴尬,谁慢谁掉队。马自达还盼着“人马一体”,消费者却说“脚投票最实在”。
马自达的“东瀛宝马”称号可不是白来的。当年转子发动机、创驰蓝天、魂动设计,个性到“油腻中年都不敢开”,被小众玩家追捧到天际。可惜市场风向说变就变,只要油电混合开得快,电动智能搞得溜,马自达那点王者荣耀就像雨后下馆子——剩下的全是情怀,一盘端不起来。七年前高管还扒拉着“30万台年销”,六年换了四拨CEO,战略像东北天气一样变脸,结果电动化转型慢到令人怀疑是不是等马自达情怀能升值。
普通人怎么看?车友群里早炸了锅“新马自达好看是好技术哪有长安自己那套牛?”“魂动红经典是经典,可大空间、智能屏哪能忽悠年轻人?”“降价三万爆一阵就熄火,这种促销是作死不是救命!”老百姓买车最看重啥?实用、价格、后续服务,没点核心技术谁还自愿做冤大头?更何况马自达的新能源车,除了外壳和Logo,里面就跟深蓝SL03一个小工厂里出来似的,大家心里都明镜儿似的。
乍一看马自达还在奋力发声销量快报上掰数据,“批售零售”花样统计,硬说自己同比增长8%,合资企业领跑行业。但长安汽车那边的报告却明晃晃写着销量同比再跌14.69%,不足巅峰1/4,月销都赶不上自主车一款的水平。内外数据一对照,真相直接掀桌小众情怀再硬拗也是空中楼阁,销量赤字掩不住的都是转型的拖沓和战略的迷失。
反方怎么说?有业内人鼓劲“毕竟马自达底子好,有全球技术出口呢!”“慢不是没希望,品牌溢价迟早得回来。”但实际情况就是,新能源车型只卖一年一款,渠道从430家缩到260家,不是缩水就是萎缩,说什么战略长期主义不过是自我安慰。昂克赛拉官降3万,销量焕发没两礼拜就哑火,CX-30官降同样逻辑,汽车圈里都说“扬汤止沸”,只能短暂拉人气,根本上解决不了规模和产品力的大窟窿。
看上去是风平浪静,可一线经销商反馈、消费者真实选择都在说明马自达在中国已是退无可退。情怀归情怀,终端渠道已陷萎缩困境,部分门店月销不破20台,营业员都快开始投简历找新活了。自2017年高光后,马自达销量一路滑坡,近年新能源节奏迟缓,根本跟不上行业主旋律。别说和比亚迪、吉利、蔚来掰手腕了,就是和昔日同类斯巴鲁、三菱比,也显得有点尴尬。
万万没想到,“逆风翻盘”的剧情竟然全是反向操作。2023年4月,一汽马自达渠道并入长安马自达,品牌“合一”,结果市面渠道直接大缩水,单店月销还不及当年东风日产的零头。好不容易盼来 EZ-6上市,大家纷纷点开技术参数,发现它除了外形和设计略微马自达风,平台、三电全是长安自产,实打实的“换壳操作”。售价还比同平台的深蓝SL03高出两三万——这不是拿灵魂换钞票吗?消费者嘴角一撇“你要不是灵魂,那我还不如直接买长安的原装货。”
而作为反向合资模式的试水,EZ-6本意是将“马自达设计+长安技术”凑了一桌,但踩在智能化、电动化的天花板,产品价位和核心亮点都不“灵”。首月销量2445,次月就打对折,1月直接滑落到498,网友都懒得喷了“这牌子没创新,却还想跟自主品牌一掰价格,咋这么飘呢?”甚至有马自达老铁吐槽,“情怀是用来致敬前浪的,不是绑架后浪钱包的。”
而最新EZ-60的发布,号称反向出口欧洲,听着像是国际化野心勃勃,实际操作却没脱离老套路——平台依旧长安EPA,技术还是那套。短期拉拉销量,很快又归于平静。至于马自达高喊“2027新能源车占比90%、年销30万台”,照目前一年一款新车、营销渠道缩减的节奏,这目标已经快变成“广西民间故事”了。行业里都明白没有规模效应、没有爆款,新能源汽车市场雪崩的时候长安马自达连保护伞都快撑不起来。
表面上EZ系列还在努力补贴降价、出新车稳销量,可现实更似冬天的东北大地,冷飕飕、灰蒙蒙一片。销量稳不住,渠道在裁员收缩,一线门店快变“体验馆”,顾客进门问一句“现在还有啥新技术?”销售顾问只能接上“这个壳是真好动力系统就……就那么回事儿吧”。战略口号天天喊“产品长期主义”、“不靠爆款求短期”,但这打法好比东北老张家小饭馆天天只做一样菜,指望老客户念情怀天天光顾,没新花样迟早歇业。
几年内长安马自达高管频繁换血,战略分裂加重,上市车型节奏慢热;原一汽马自达合并进来,本该形成渠道协同,结果却是“店越少、销量越低”,经销商们连夜打电话做周边团购都不管用。与此中国消费者更讲究产品溢价和性价比,品牌光环在电动时代根本撑不起高价。你看比亚迪唐卖得大把,蔚来ES6搞智能交互,马自达的销量却相形见绌。你说这是“坚持自我”,更像是“坚持拧巴”,说不定耍到只能成为博物馆里的历史展品。
至于反向出口欧洲的EZ-60,它的表现更像是中国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牛刀小试,完全证明技术自信才是底气。马自达在中国市场打情怀、拼慢节奏、靠价值营销,这些套路曾经有效,现在只能是压缩到极限的自娱自乐。新能源汽车的江湖,不再是小众玩家炫技的舞台,而是规模化和技术力说话的铁血战场。马自达这套“电动化慢牛”打法,大概率只会让未来变得越来越难。
咱不说虚的了,长安马自达这两年玩出的套路,真让人服了。横竖都是把电动换壳,灵魂不在壳上,就像红肠里夹豆腐,吃着硬是没味道。降价促销说是扬汤止沸,下一波价格战又不知啥时候来。战略说长期主义,可一年一款新车的节奏,怕是马自达铁粉等到头发花白。一边掰比亚迪蔚来车的门把手,一边给马自达情怀扑粉,实在是有点醉了。这种品牌光环在中国市场就像老式收音机,调了半天啥也听不清,用户还得看长安底子,马自达设计就成了点心上的芝麻,随时可能被风刮跑。
“坚持自我”、“慢即是快”,这些口号现在连老领导都念不动了。你说是坚持技术偏执吧,消费者要智能化、电动化、大屏幕大空间,这些你一条都没跟上;你说是主打情怀吧,现在连十年铁粉都怒喝“买长安性价比更高”。马自达在中国市场,说到底是小众情怀的孤独漂流,注定难成主流大咖。
咋整?合资品牌就非得靠“情怀加价”来撑门面吗?马自达和长安互相倚靠,难道还有一线逆转的活路?新车“换壳”就不怕消费者用脚投票?有人说马自达坚持个性是“孤勇者”,也有人觉得市场就是“无情铁拳”,拼技术看实价——你站哪边?欢迎留言里支招,让我们看马自达这场新能源豪赌,到底注定是一场时代的挽歌,还是还能下一盘翻身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