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多亿人民币说没就没,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段子,但资本市场的剧情往往比小说还狗血,谁让主角是马斯克核弹级言行与特斯拉的迷雾操作呢?
说起来,这场动静要不是特斯拉官网一条消息砸出来,大部分吃瓜群众还真没觉察到风暴的前奏,结果市值一夜跳水650亿美元,怎么就成了资本圈顶流热议话题呢?
故事的核,还是特斯拉产品降价这出大戏,道理不复杂,降价本来应该是贴地飞行的热销助推器,也常常被不少品牌当救命稻草,谁料这次反而被用成了市值“炸药包”,这操作属实有点逆天。
Model Y标准版售价直接拉到4万美元以下,要是搁在两年前,估计朋友圈已经刷屏“打骨折”,但实际情况呢,值不值得买,消费者心里头盘算得比空气还要飘忽。
价格低是低,但你仔细一看配置,那叫一个寒碜,基础驾驶辅助说没就没,后排触控屏消失,方向盘、后视镜成了“手动挡”,直接把科技感打回原形,连FM/AM收音机都摆脱了,前排座椅还算有点温度。这个阵容犹如把智能旗舰秒变复古怀旧款,谁能不皱眉头?
你敢降,用户早已见多,肉眼可见这“减配降价”招,算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有种“自割韭菜”的味道。
难怪评论区直接“炸锅”,大家吐槽值不值,犹豫指数飙升。
究其根本还是特斯拉这几年日子确实不算太顺。国产电动车像小米、比亚迪这些后起之秀,横空出世,成长速度简直超速狂飙。市场份额被一波波抢走,还能指望谁来撑场面?
尤其中国市场那边,特斯拉声势咔咔下滑,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交付量硬生生比去年少了13.5%,这数据活脱脱一记重拳,打在了特斯拉的脸上。
欧洲战场也是雷声隆隆,眼瞅着昔日霸主沦为“努力生存”的角色。而美国本土呢,政策又在添堵,没给一丝喘息的空间。
特朗普签新政,把电动车税收抵免全都扫地出门。摩根大通一估,特斯拉光利润就得少掉12亿美元,折算下来2024年预计利润要砍掉近17%。你说这压力大不大?后头美国还琢磨加关税,虽然暂定慢点实施,供应链成本却不会因为拖延而消失,日子照样苦涩。
大环境一片阴冷,马斯克也开启政坛模式,硬生生成立了新政党“美国党”,不忘对特朗普税收法案疯狂开怼,财政部长贝森特点名批评,俩人就像现实版“宫斗”,直接把矛盾摆上了桌面。谁知道这场政治戏码最后会不会带来政策级打击,投资者提心吊胆不是没理由。
以上种种,难怪本次市值跳水成了金融圈炸裂流行梗,说白了就是行业与政策、市场和个人恩怨的多重叠加。
但让人迷惑的是,明明整车降价可以带来新鲜流量、西瓜买点,怎么反而成了恐慌的起点?
都说降价能刺激销量,这是通行做法,但如果减配太狠,顾客觉得花钱买“打折版”,心理落差比价格差更大,谁还愿意当小白鼠?这就像薯片袋子越来越鼓,实际内容越来越瘦,谁能高兴?
现实里,电动汽车行业早已不是特斯拉一家独大,比亚迪造车技术猛进,小米跨界造车玩得风生水起,外加蔚来、理想这些“新势力”,合围之下,特斯拉占据市场的优势都在一点点消融。
你可以说纯靠马斯克的流量红利撑场,早晚有用完的一天。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配置缩水这一招,玩多了必然鸡肋。
事实上,中国市场这几年电动车产品极其卷,大家追求的不仅仅是低价,更是性价比。配置、智能化、舒适度、售后等等因素都成了比拼重点。特斯拉在这些方面逐渐变得不那么“有性格”,降价策略反而被当成“吃老本”的无奈,甚至让不少老用户感到失望,连带着口碑被反噬。
说回美国本土,政策这把利剑悬在头顶,税收抵免没了,别说买车,卖车都变得困难。利润腰斩,更让资本市场闻风而动。
摩根大通的测算可不是吓唬人,一年利润拿走12亿美元,按目前市值计算,这跌幅并不只是短期波动,极有可能敲响长期疲软的警钟。
供应链成本压力未缓解,加关税的消息哪怕暂停,也是悬在蛋糕上的最后一根稻草。特斯拉全球生产布局被搅乱,零部件采购更紧张,未来成本提升这事没法绕过去。
政治层面,马斯克频频出镜,成立新政党高调开怼特朗普,财经圈都恍如看“真人秀”,谁能保证下一步不会有政策爆冷?投资者怕的不是眼前短痛,而是未来长忧。
一通分析下来,能说特斯拉处境不难?产品策略犹豫不定,市场短兵相接,政策通路收紧,政治风险暗涌,处处暗藏危机。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逆袭可能。毕竟马斯克不是吃素的,单靠一手流量和创新就把特斯拉捧上了神坛。有人预测,只要产品端扛得住,降价不变成惯性动作,而是有限“放血”,或许还能续命。市场回暖也是有周期的,风口轮转,总有翻盘一天。
但现在的难题是,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国产品牌日益强大,特斯拉如果再用过去那一套打法,未必能守住“优等生”的宝座。高端市场被分割,中低端已经不吃噱头,创新与体验才是硬道理。
说到底,特斯拉的这次降价以及市值跳水,并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整个产业风暴、全球市场变化与政商角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华尔街虽然善变,但还是相信硬核产品力。然而减配“降价”是否能协助度过寒冬,没人敢拍胸脯保证。
至于未来,局势各种变量牵扯,人心浮动,能否绝地反击,谁都说不准。正如网友调侃的那样,“马斯克一条推,资本一场雪”,今天的特斯拉,正处于风口浪尖,能否坚持下去,全看下盘棋怎么走。
话说回来,不管最终答案如何,这场大跌真相给所有科技公司敲了警钟——产品与价值需时时审视,市场永远没有保险,创业神话和危机并肩,现在绝不是可以大意的拼图时刻。
你怎么看这次特斯拉市值暴跌?是体系积弊爆发,还是资本太过敏感?评论区见,咱们聊聊。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