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谈|增程,还是救命稻草吗?

半年谈|增程,还是救命稻草吗?-有驾

7月11日,乐道L90发布后的媒体面对面上,有人问李斌如何看到即将到来的理想i8?李斌说:“只要选纯电就可以,祝i8大卖。”

尽管两款车风格迥异,甚至定位也有所差别,但已然在7月占领了舆论的高地。尽管理想i8并未发布详细的技术细节,但李想在微博上透露,i8代表了理想对于“三排六座”大空间的思考。

半年谈|增程,还是救命稻草吗?-有驾

而乐道L90则更加直接,通过创新性的技术和充换电补能网络,解决传统“带发动机”的大6/7座SUV的痛点。

过去几年,增程的确是增长最迅速的一个细分市场,相比混动技术更简单、成本更低,相比纯电在兼顾体验的同时,解决了续航焦虑。数据显示,增程车的市场销量从2020年的3.5万辆一路增长到去年的117.9万辆,市场份额也从3%提升到了10%。更重要的是,在溢价和利润更高的大型SUV市场,增程实现了纯电没有做到的份额突破。

半年谈|增程,还是救命稻草吗?-有驾

但今年1-5月,增程车销量同比增速从去年同期的125.1%下降到27.9%,并且落后于纯电动的36.5%,在新能源车中的市场份额也从10.27%微降到10.06%,遇到了增长的瓶颈。尽管问界M8依然刷新着销量榜单,但连增程开创者理想都开始尝试重新定义纯电时,增程还是万能解药吗?

增程,救了谁?

作为诞生之初就与“政策”息息相关的纯电动车,过去几年在新能源车市场的份额从超过80%再到下滑至58%,背后也离不开大环境的意料之外。经济环境波动、高端市场的突破乏力、锂矿石原材料价格飞涨、电池与充电体验无法突破、“价格战”愈演愈烈等等原因下,让原先一众信心满满的纯电动车品牌,开始将增长的希望转向增程。

半年谈|增程,还是救命稻草吗?-有驾

2024年,阿维塔推出了“昆仑增程”,小鹏推出“鲲鹏增程”,就连拥有混动技术的奇瑞,也为星途品牌打造了“黄金增程”。

但增程真的是万能药吗?

去年8月,阿维塔发布了昆仑增程技术,阿维塔07成为首搭车型,随后阿维塔11、12也相继推出了增程版。其中,性价比更加突出、定位更加面向主流市场的阿维塔07的确成为了“关键产品”,而阿维塔07的销量中,纯电与增程的比例大约为4:6。

半年谈|增程,还是救命稻草吗?-有驾

但如果观察阿维塔11、12,以及再之后推出的阿维塔06,阿维塔06的纯电车型占比更高,而阿维塔11与12的增程尽管撑起了一半销量,但整体的销量并没有实现“1+1>2”的结果。

增程,对于2024年那一刻的阿维塔来说是“救命稻草”,但阿维塔若要在销量规模上更进一步,显然也不能把宝全压给增程。

但哪吒汽车就没那么幸运了。

其实哪吒比很多车企都更早意识到了增程车的市场价值,2023年初,面对特斯拉降价引发的“价格战”,哪吒一方面选择第一时间跟进,另一方面做出战略调整,提升增程版的销量规模,并通过推出更低续航版本的新车实现降本。

半年谈|增程,还是救命稻草吗?-有驾

甚至,后来哪吒推出的最后一款新车哪吒L直接选择率先发布增程版,也的确收到了可观的订单,但那时的哪吒已经无力扭转局面。

显然,当一个企业的产品规划、市场营销出现问题时,仅仅依靠动力形式的转变,并不能力挽狂澜。

就像在很多人印象里是依靠增程逆袭的零跑,真的是只有增程吗?数据显示,零跑在售车型中除去尺寸最大的零跑C16外,零跑C01、C10和C11的纯电版销量其实都大于增程版,甚至C11的增程版销量占比还在下降。

半年谈|增程,还是救命稻草吗?-有驾

当然,增程的确扮演过零跑的“催化剂”角色。以零跑C11为例,2021年纯电版车型上市后,到2023年3月增程版上市前,C11的月均销量在2600辆左右,但2023年后的月均销量提升到5600辆左右。

但定位于轿车产品的C01即便拥有增程,其销量也是零跑目前产品矩阵中“垫底”的。其实这也说明,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用户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教育”后,对于能源形式的选择逐渐有了更加清晰、独立的判断,增程会影响用户的选择,但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因子。

如果说增程让零跑找到了新的增长赛道,那么后来零跑瞄准“小理想”的市场定位,主打“便宜量大”的产品风格,才是让其在“价格战”的硝烟中成功突围的关键。

半年谈|增程,还是救命稻草吗?-有驾

迄今为止,其实增程赛道最成功的两个玩家——理想和问界,其能够成功的因素也不止是增程,对于家庭用车需求的深刻洞察,并且将其转化为优秀的产品定义,踩中了新能源赛道的增长以及中高端市场的置换需求,或许才是更根本的原因。

不可否认,增程对于大尺寸车型,尤其是SUV,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很好地解决纯电产品的续航、成本挑战,同时车身尺寸与价格的冗余度也降低了增程技术的布局难度,问界M9增程与纯电车型悬殊的销量比例就是典型代表。

而离开这一市场基础,哪怕是鸿蒙智行也很难依靠增程完全复刻问界的销量规模,就像享界S9尽管通过增程拉高了销量,但整体表现与问界还是有着差距,而智界R7的纯电版销量甚至要高于增程版。

增程,还有多少空间?

乐道L90与理想i8共同希望挑战的——大型纯电SUV市场能否成功,还需要一点时间的验证,但增程赛道,依然在源源不断地涌入新的选手。

半年谈|增程,还是救命稻草吗?-有驾

比如曾经宣告“增程是落后技术”的欧洲车企,开始重新拥抱这一路线。大众在中国市场已经官宣要推出增程版大型SUV ID. ERA,在美国市场也要使用Scout品牌推出Traveler和Terra。

而今年6月初,英国媒体Autocar透露,宝马有可能在下一代X5、X7上搭载增程式系统。就连过去一直坚守混动的丰田,也要将汉兰达、赛那“增程化”。

2022年问界M7发布时,余承东曾这样定义增程:“把增程发动机、油箱去掉就是纯电车,而发动机就是在充电端增加的一个发电机。”

半年谈|增程,还是救命稻草吗?-有驾

这其实揭示了增程车过去数年之所以快速受到市场认可的核心:对于用户而言拥有了纯电车的使用体验,同时又解决了大多数没有使用过新能源车用户的“里程焦虑”。对于车企而言,降低了巨大的电池成本,释放成本空间给更多“看得到”的地方,同时技术简单,量产快速。

这是一个体验、成本、技术之间相互平衡的结果,也是为何相比于轿车和中小型SUV,增程技术在中大型SUV市场中更受欢迎的原因。

在理想L系列成功之后,大量友商涌入这个细分市场,“9”字辈市场在今年显得格外热闹,但市场的规模并未随着选择的增加而同比增长。

半年谈|增程,还是救命稻草吗?-有驾

我们统计了主流中大型SUV在过去几年的市场变化。3年前,理想L9刚刚推出之时,这个市场仍然被大众途昂、丰田汉兰达所掌控,此外刚刚上市的国产X5L也风头正劲,这些车型在2022年月均销量规模为2.8万辆左右。

2023年,除去魏牌蓝山,市场并未有太多新玩家涌入,但理想L9、L8与问界M7的成功,“引爆”了这个细分市场,市场规模翻倍,而大众途昂、丰田汉兰达的销量仅仅微降,宝马X5还依然稳定。

2024年,问界M9是改变格局的产品,宝马X5、理想L9、L8都受到了它的威胁,但整体来说,大家共同做大了这个细分市场,依然实现了接近50%的同比增长。

2025年,“回过味儿”的友商们的产品开始进入市场,但即便表现最好的领克900也不过月销5000,深蓝S09、腾势N9的市场表现都和当初的预期有些差距,反倒是低价的零跑C16表现不错。但整体来看,这个市场并没有因为新车的加入而继续增长。

另一方面,越来越大的车,是否还会有持续的需求支撑?

半年谈|增程,还是救命稻草吗?-有驾

杰兰路曾发布过一份关于问界M8用户画像的调研报告,其中提到车主平均年龄为36.6岁,家庭中孩子平均年龄在8岁,一孩/二孩比例为43:40。

问界M8的5/6座交付量大约各占一半,因此可以推理问界M9、理想L9这些更大尺寸车型的用户,或许家庭二孩比例会更高。

而按8岁平均年龄计算,这些家庭的孩子大多出生在2013年左右,这也恰好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松动的时间段(2011年中国放开“双独二孩”政策、2015年全面放开二孩)。但从2016年新出生人口数达到巅峰后,中国的出生人口数量快速下滑,2023年902万人的数量还不到2016年的一半。

半年谈|增程,还是救命稻草吗?-有驾

这也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留给6/7座大空间奶爸车的时间,并不多了,市场红利的增长很快会被竞争车型的增加而超越。而如果纯电动车的技术、补能环境持续改善,混动车的成本走低,其实增程本身并非是无可替代的动力方案。

大公司视点

刚刚,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当年对客户的里程焦虑把握不够精准,认为增程和插电技术是过渡路线,没有抓住这些年增程插混技术告诉发展的机遇。而在电动化进程中,由于充电基础设施不充分性,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将长期客观存在,增程和插电车型必将与纯电产品长期伴生发展。

这也是过去几年很多车企“战略失误”的一个缩影。

但另一方面,市场的变化也是快速的,不仅是增程本身的红利能够持续多久,还在于谁能够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机会。

毕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或许也正是因为“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增程故事太容易被复制,从去年的MEGA开始,理想汽车很明显在将战略重心转向新的领域,包括纯电,也包括AI,希望找到新的增长赛道。

毕竟,简单而正确的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难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