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这个2025年8月轿车销量排行榜,心里咯噔一下,这真是个不大不小的分水岭。以前大家都想,从燃油车到电动车,这井喷到底啥时候到来?现在不用猜了,数据甩在脸上,你要不信都不行。燃油车大败了,这是趋势,不是新闻,但今年这个榜单,真的把“败”这个字都写大了。
咱们先琢磨一个事:你家楼下停车位,一排排曾经的朗逸、轩逸,现在你随便走走,插混和纯电是不是越来越多?以前有钱人买宝马,现在有钱人搞的新能源不一定比你便宜,但车标就换了。这种变化,数据背后其实就是每个人买车时的一次选择,累积到了一起,就变天了。
为什么新能源车能这么猛?这事其实容易想。第一,价格不贵了。早些年电池贵,技术新,大家都怕,再加换电站没几个,谁敢买?现在比亚迪真把价格打下来了,海豹06、秦L动不动就十几万,续航还不低,家用完全够。过去电动车给人感觉是玩具,现在是真能当饭吃了。
第二一个,体验提升了。谁喜欢上班路上扣着一毛钱算油费?新能源不光便宜,安静,加速快,智能化做得也越来越好。开出去,科技感十足,屏幕大得跟平板似的,年轻人不爱这谁爱什么?加上OTA升级,买了还不停翻新,跟手机一样玩更新,这种新鲜感燃油车学不了。
第三,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时代原因。现在大家都在提“双碳”“绿色”这些词,新能源车已经不是个另类选项了,是正道。政策肯定不敢明着说别买燃油,但各种限行、补贴、免购置税,你还想怎么玩燃油?换句话说,用户已经被引导到新能源赛道上去了。你不买,别人都买,你自己优越感立刻低一档。还有,像比亚迪、五菱这种厂商,发力全是碾压式,广告、口碑,统统上,会选燃油的那个理由越来越少了。
那燃油车真的没有活路了吗?别急,燃油车暂时没彻底消失,就像街边的小面馆,还能吃几年。你看轩逸、朗逸,还是进了前十,但之前那个“销量王者”已经被新能源赶出高位了。这说明什么?燃油车不是没人买,是“年龄段”变了。很多换新车的人,尤其年轻人压根儿不看燃油车,老人一时还会买,但这不是趋势,顶多是惯性,迟早要刹住。还剩下哪些燃油车有市场?多半是合资品牌,不少人图省心,认品牌。这其实就是“最后的信仰”了,观念变慢一点的还会撑几年。
除了比亚迪屠榜,小米SU7这次杀进前十真的让人眼前一亮。我还真见过网友在路上追着看,说这车真帅,又智能又便宜。小米是真的懂国人对科技的饥渴,你说“造车新势力”谁能一下让人有排场?小米通过手机圈的优势直接搞车,全民关注,大家都想尝鲜。这种带货能力,其实是生态的能力,不是单靠一辆车本身。所以小米SU7冲榜,也真不是运气,背后就是中国消费市场升级了。
当然,我也发现微型电动车依旧有稳固的用户群。农村、县城,说句实在话,五菱宏光MINIEV这种车别人可能看不上,但实际用着太划算。买菜、送孩子、探亲访友,电量跟做饭一样用都不怕,价钱也是白菜,谁家经济条件不宽裕,换个新电动玩具,简直完美。所以榜单有五菱、有长安Lumin,它不代表低端,而代表刚需。这个市场会一直在,不会轻易被高端车挤掉。
我还要说说中型轿车,比如雅阁、帕萨特、迈腾这些,在20名里还能混着,但再看一眼,比亚迪、长安、奇瑞的产品已经把它们顶下来了。这些合资中型车,过去靠品牌、靠舒适性、靠安全感,现在有点力不从心。你仔细琢磨,雅阁、凯美瑞也慢慢“掉队”了。为什么?车虽然好,可价格偏高,同级新能源配大屏、座椅加热、自动驾驶,样样不比它差。只能说合资品牌的“身份红利”在缩水。自主品牌只要技术再突破,迟早把这些老牌干翻。
再说说豪华品牌,宝马、奥迪、奔驰排在二三十名上,看着没那么惨,销量没破万也不惊讶。从一个角度说,中国人现在已经不把买豪华车当作刚需了。以前单位领导换车,看谁能上A6L、3系、C级,现在企业家自己上高端新能源,反而识货。豪华和传统燃油车慢慢失去了“身份优势”,变成了有钱人多一个选择;但日常需求,就是希望体验更好、性价比更高。你让奔驰用两百万做个电车,也未必能和比亚迪、蔚来这种国产品牌竞争得过。
榜单再往下看,老一批神车卡罗拉、帝豪掉得更多。其实这就是市场大洗牌。产品周期长了,技术慢一步,消费者不再眷恋,以前你靠油耗低、价格稳,现在新能源都不怕油耗,都冲着“新技术”和“智能”买。即便你品牌大,没两年就得换代。现在人买车,甚至愿意为一块好屏、一套智驾掏钱,这就是消费逻辑的转变。
市场分层也越来越明显。新能源汽车里,比亚迪成熟机型抢头阵,五菱微型站稳低端,小米新势力打新鲜感,合资燃油要靠以往积累吊住口碑,中国汽车消费的主流版图基本画出来了。你说将来啥品牌能大胜?不是传统身份决定,而是先集齐“价格、智能、服务、体验”全优的,谁都可以当王者。那就是市场的铁律了。
有朋友问:那燃油车有没有机会反攻?我觉得,除非新能源遇到超级技术瓶颈,比如电池突然大涨价、充电永远没法普及,那么燃油车才可能短暂回血。否则看现在,政策、市场、用户愿望,全部指向新能源。燃油车的末路不是马上消失,而是逐步萎缩,被当成少部分人怀旧、或特殊工况的备用选项,但大面积家庭用户只会越来越远。
也有人担心:新能源会不会出现一窝蜂、最后发展缓慢或者质量问题?这就得分情况讲。新势力扎堆,不代表产品烂;反倒是过度内卷让技术更快进步。像小米、蔚来这种能同时搞手机、智能、汽车的,如果最后做不好,脑子就白长了。现在大家最担心的其实不是技术,而是售后和稳定性,这一块,谁能做强,谁就能赢得下半场。
有意思的是,这一次销量榜,完全看出“国民审美正在变”。什么叫好车?已经不是以前那种三厢、宽敞、能跑高速那么简单了。现在的好车必须智能、舒适、环保、省钱,最好还能秀一把科技、品牌。以前你见谁为车上的“小尾巴”兴奋?现在倒好,智驾能自动跟车、自动泊车,反倒更香。
最后说一句,中国轿车市场最牛的是选择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榜单不是一次胜负那么简单,这是消费升级、生活理念改变的大戏。从新能源到微型电车再到新势力,每一个排名变化背后,都是家庭的钱包、信仰、技术追求在流动。在这个分水岭上,燃油车的败,不可逆转,但换来的,是中国制造真正的崛起和主导。从“买不到好车”到现在哪怕二三线城市随便挑,才过了多少年?人口红利已经变成了技术红利,谁能抓住这一步,就能改变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命运。
如果你问我,还值得买燃油车吗?我只能说,你愿意怀旧可以,但别把它做成习惯。新技术带来的舒适和便利,才是最值得追的新生活。别让自己跟不上时代节奏,也别轻易唱衰中国制造,因为这个榜单只算是开头,精彩还在后面。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