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科技 I 渝码科技
最近,一则关于“被奔驰裁员”的消息刷屏网络,不是因为失业的悲情,而是因为那令人瞠目结舌的赔偿金“N+11”,最高可达50万欧元(约415万元人民币),堪称全球裁员补偿的“天花板”。
据2025年10月20日至22日多家媒体报道,梅赛德斯-奔驰正在德国推进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计划。
截至目前,已有约4000名员工接受公司提供的自愿离职方案并完成离职手续。
而这场“用金钱换时间”的战略转型,背后是传统豪华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下的无奈与挣扎。
N+11赔偿,打工人梦寐以求的“退休金”
在大多数企业裁员意味着“失业焦虑”的今天,奔驰的员工却可能正在排队“抢名额”。
此次遣散方案采用梯度设计,与员工的职级、工龄直接挂钩,并设置了“加速奖金”,鼓励员工尽早决策。
此举意味着,越早签字,拿得越多。
资深管理人员:最高可获50万欧元(约415万元),相当于N+11,甚至更高。
中层员工:工作30年左右,可拿到80万至400万元不等。
普通员工:也能拿到50万至80万元的补偿,直接实现“财务自由”起步。
对比行业标准,这一赔偿堪称“慈善”,特斯拉中国裁员 N+3、大众中国裁员 N+6;
而奔驰中国裁员则采用 N+11 赔偿方案。
因而有网友调侃:“别人裁员是人生低谷,奔驰裁员是人生巅峰。”
为何如此大方?背后是深深的无奈
奔驰之所以开出“天价”赔偿,不是因为财大气粗,而是被逼无奈。
首先,德国强大的工会和长期劳动合同让强制裁员几乎不可能。许多员工的合同受保护至2034年,意味着未来9年公司无法轻易解雇。
其次,内部效率问题严重。据奔驰CEO透露,公司约有20%的员工存在无故旷工现象,实际工作时间不足一半。这种“躺平式上班”让企业成本高企、效率低下。
更致命的是,销量与利润双双暴跌。
2024年财报显示,营业收入1455.94亿欧元,同比下降4.5%;毛利率19.6%,四年首次跌破20%;净利润 104.09亿欧元,暴跌28.4%。
进入2025年,颓势未改。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27%,仅售出12.5万辆;美国市场销量下滑17%;同时电动车型EQ系列单月销量仅数百台,惨淡收场。
4万名员工待选,目标每年省50亿欧元
此次4000人离职只是开端。奔驰的裁员计划面向约4万名员工开放,申请截止时间为2026年3月。
公司希望通过自愿离职、岗位外包、空缺职位不再填补等方式,到2027年实现每年节省50亿欧元的成本。
尽管付出高达50亿欧元的赔偿金,但从长期人力成本来看,这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BBA的时代落幕?中国车企已全面反超
曾几何时,开一辆奔驰是身份的象征。但如今,新能源浪潮席卷而来,BBA(奔驰、宝马、奥迪)的光环正在褪去。
反观中国车企,比亚迪、上汽前三季度销量突破300万辆;吉利、长安、奇瑞等均超200万辆;小米汽车前三季度销量26.4万辆,同比增长78.8%。
特别是,鸿蒙智行旗下问界、尊界品牌逐渐攻陷30-100万豪华汽车市场,势必影响以 BBA 为代表的传统豪华汽车品牌销量。
奔驰在中国市场一个季度的销量,已被鸿蒙智行超越,甚至不及比亚迪一个月。
总而言之,奔驰这场“N+11”的大裁员,表面看是福利,实则是传统车企在时代巨变下的生死自救。
它用金钱换来了转型的空间,也暴露了电动化转型迟缓、组织臃肿、市场失守的残酷现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