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苏珊·沃尔夫提出,意义本质既不是纯粹的主观体验,也不是完全的客观价值,而是两者的结合。
评价人生如此,探讨企业的存在亦然。一家企业存在的意义是多层面的,包括给自身带来多少收益、体验如何,以及为用户、行业和社会创造多少价值。
10月30日,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一汽奥迪A5L在长春下线,这是国内首家达成这一数据高度的乘用车企业。在汽车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十字路口,对于传统汽车时代处于王者地位的一汽-大众,纪念这一里程碑时刻,继往开来意味明显。
当天的仪式规格高、场面热烈,充分诠释了一汽-大众34年达成3000万辆的重要意义,同时,系统地发布了未来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展现了新能源、智能化汽车时代企业的全新使命和担当。
既往
34年,3000万辆,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来讲,不仅有规模和营收的高度,更有包含研发、技术、供应链、品牌、市场、管理等全方位体系能力的形成。34年,一汽-大众累计营收5.5万亿元,创造利润千亿级,中国一汽和德国大众都获得了丰厚回报;建立了从研发、测试到生产制造高标准的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五地六厂的战略布局;上游供应链1900多家,下游经销商1500多家;创造性组建捷达品牌,自身发展有了更大可能性;出口实现从0至1突破,企业有了全新增量市场;为中国市场打造专属产品,中方有了更多产品定义话语权等等。一汽-大众资本属性是一家合资企业,但从经营属性和行业贡献来看,其已经是一家广义的中国车企。
于行业及社会而言,一汽-大众在很多层面滋养了产业链,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回馈了社会。市场未必能够直接换到技术,但能够换到人才和本土供应链的强大,间接可以反哺中国品牌。发布会上,来自福耀玻璃、宁德时代以及华为汽车的供应链代表,表达了一汽-大众对于自身发展支撑的谢意。34年来,一汽-大众贡献税收超7300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超50万个就业岗位,无论合资还是自主,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才是企业对社会真正的价值。一汽-大众对行业和社会贡献除了这些显性案例和数据,还包括众多通过人才流动等对行业带来的造车理念和Know How影响,以及由于后市场等衍生出的无法统计的各式价值,对于行业和社会的毛细功能都起了滋养作用。
90年代末期,汽车逐步进入家庭,此后20多年这一进程按下快进键,极大拓展了人们的出行半径。作为主流合资品牌的一汽-大众功不可没。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乘用车总保有量3.59亿辆。一汽-大众产销3000万辆,意味着中国乘用车有超8%来自一汽-大众,如果以家庭拥有计,已经有上亿人口的出行半径被一汽-大众所改变。对于用户的切身感受是,伴随中国经济整体发展,自己的方方面面得以改善,而汽车早已融了他们蒸蒸日上的生活,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伙伴。
开来
一汽-大众能否在新能源、智能化汽车时代,继续成为用户不可或缺的伙伴?发布会上,中国一汽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总经理陈彬宣布企业坚持油电混共进全智战略,并开启新一轮电动化转型。或许能回答上面的问题。
未来五年,一汽车大众通过“两高一新、五个领先、十大任务”的具体举措和目标,剑指年销200万辆规模。根据规划,一汽-大众未来5年将推出近30款全新商品,其中新能源超20款。为此,一汽-大众后续将每年投入约百亿元用于研发,聚焦智驾、软件等智能化核心赛道。同时将项目研发周期大幅压缩50%以上,快速响应市场、满足用户需求。陈彬表示,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时代,一汽-大众仍然是广大客户的第一选择。
陈彬还对创.享之道企业文化3.0进行了解读,核心是“一汽-大众,一起出众”,秉承长期主义和利他主义,与用户、行业以及社会实现美美与共。
中国汽车行业正处于短期巨变时刻,在更长的发展周期内,企业发展终究靠的是时代赋予的机遇和自身综合的体系能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释放了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强烈信号,汽车作为中德合作的重要领域,一汽-大众显然大有可为。不仅如此,一汽-大众已经是一家高度中国化的企业,对于经济内循环作用同样不可或缺。
自研、出口,甚至发展自有品牌,这些过去不可想象的事情已经被一汽-大众一个个突破。背后是企业练就了以生存能力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本领。如果说上一个发展周期更多展现的是德方技术,那么新的周期显然靠的是中国力量,这本身就是广义上中国汽车不断向上的一部分。从这个层面来讲,一汽-大众转型成功已经是历史必然。这也是一汽-大众3000万辆里程碑最本质的意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