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燃油摩托车销量大涨:新大洲本田第五,榜首半年赚走307亿

电摩不香了? 2025年燃油摩托销量彻底反杀! 上半年狂卖904万辆,比电摩多出746万辆,增速超16%碾压电动车的颓势。 榜首大长江集团半年卖出121万辆,相当于每天卖出6700多台!

中国燃油摩托车销量大涨:新大洲本田第五,榜首半年赚走307亿-有驾

重庆和江门两地企业霸占前十名中的7席,出口量暴涨25%,每4辆出口摩托就有一辆“江门造”。 年轻人改车玩声浪,厂家猛攻混动和氢能,油车居然在电动化时代杀出回马枪。 禁摩令松绑、全国上牌简化,油摩的春天要来了?

2025年上半年,中国摩托车市场出现一个反常识的现象:燃油摩托车销量达到904.01万辆,同比大涨16.47%。 相比之下,电动摩托车销量仅157.45万辆,同比下滑3.57%。 这一数据直接挑战了“全面电动化”的行业预期,甚至被网友调侃为“倒反天罡”。

销量前十的燃油摩托车企业合计卖出517.39万辆,同比增长18.1%,占行业总销量的57.23%。 广东江门的大长江集团以121.34万辆的绝对优势稳居第一,相当于第二、三名的总和。

中国燃油摩托车销量大涨:新大洲本田第五,榜首半年赚走307亿-有驾

其明星车型豪爵UHR150自2022年上市后累计销量突破20万辆,今年6月升级版新增气囊减振和原厂尾箱,继续巩固市场地位。

重庆的隆鑫和宗申分列二、三位,分别销售88.16万辆和56.48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企业虽已合并运营,但品牌独立,合计销量达144.64万辆,实际规模超越大长江。

排名变化最明显的是新大洲本田。 它从2024年的第六名升至第五,上半年销量45.01万辆。 这一变化与其独立运营策略直接相关:从2025年1月1日起,新大洲本田与五羊-本田终止“共售模式”,独家销售CROSS CUB、DAX e:等车型,而PCX、LEAD等归五羊-本田专营。

中国燃油摩托车销量大涨:新大洲本田第五,榜首半年赚走307亿-有驾

8月,新本推出5980元的50cc复古踏板“自由Today50”,主打低油耗和怀旧设计,进一步抢占细分市场。 五羊-本田则因策略调整跌至第十,销量27.28万辆。

区域竞争格局呈现“双城记”。 前十名中,重庆和江门两地企业占据7席:重庆的隆鑫、宗申、银翔,江门的大长江、广东大冶、江门珠峰。 重庆上半年摩托车产量达362.2万辆,同比增长23.1%,出口量310.5万辆占全国总量的46.6%。

当地企业如隆鑫、宗申、银翔均跻身出口前十,推动全市摩托车出口额同比暴涨48.4%至133.61亿元。 江门则以产业集群取胜:22家整车厂年产销超400万辆,全国25%的出口摩托车产自此地。 广东大冶作为江门第二大厂,以50.2万辆销量排名全国第四,其豪江牌摩托车销往全球60余国。

中国燃油摩托车销量大涨:新大洲本田第五,榜首半年赚走307亿-有驾

产品结构变化揭示消费趋势。 跨骑车成为绝对主力,销量561.61万辆,同比增长21.89%;弯梁车增速达28.71%,挖掘下沉市场潜力;而踏板车受电动替代影响下滑7.44%。

排量分布上,125cc和150cc车型仍是刚需,合计占比超60%,但最大亮点在大排量:250cc以上休闲娱乐摩托车销量突破50万辆,同比暴涨近100%。

这一增长与国内骑行文化兴起直接相关,短视频平台复古车改装内容走红,年轻人热衷发动机声浪和个性化改装,电摩因“无声、无改装空间”遭冷遇。

出口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上半年摩托车整车出口666.11万辆,同比增长25.44%,出口额42.72亿美元(约306.8亿元人民币)。

中国燃油摩托车销量大涨:新大洲本田第五,榜首半年赚走307亿-有驾

110cc-150cc排量车型是主力,出口331万辆,增速超30%。 大排量车型出口表现尤为亮眼:250cc以上摩托车出口26.5万辆,同比激增70.1%,6月单月增速达59.9%。 隆鑫通用大排量车型出口量增长69.4%,欧洲市场快速扩张;春风动力出口量增长56.6%,欧洲代理商切换后恢复提速。

政策环境也在悄然变化。 2024年7月起,公安部推行摩托车登记全国“一证通办”,简化上牌流程。 2025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四川绵阳、河南信阳等城市部分区域解禁摩托车。 重庆试点电子牌照后,摩托车交通事故率下降,为政策松绑提供实践依据。

技术迭代同步加速。 面对欧盟排放法规升级,头部企业布局混动技术(如宗申)和氢能研发。 大排量车型技术突破显著:钱江摩托推出赛1000四缸仿赛,豪爵2月发布全新UFR150,标配博世ABS和电装TCS牵引力控制系统,起售价17880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