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究竟能带来什么改变

特斯拉的价格战,真的要“毁掉”新能源行业吗?

最近车圈又炸了。特斯拉降价了,幅度还不小。Model 3直接降到22万多起,Model Y的起售价也压到了26万以下。一些人兴奋得立马冲进展厅下订,另一边却是各种讨伐声:“这样打价格战,整个新能源行业迟早让特斯拉搞垮!”更有夸张的言论直接说,“特斯拉这是在自杀式内卷,连自己都撑不住的。”

先别急着跟着情绪跑。理性一点,你会发现这里有一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数据。

2023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突破了180万辆,同比增长了近40%。但是营收和毛利率却在下降,尤其是汽车业务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超过30%,一路跌到了20%以下。更扎心的是,很多人说特斯拉卖一台车赚的钱,其实还比不上“油车老大哥”丰田——丰田长期维持在20%以上的毛利率,甚至对手理想汽车都保持着超过10%的毛利率。看这个数字,你会觉得很离谱:销量这么火,卖得却这么“亏”?这事儿是不是不正常?

咱们一点一点拆开来看。

先说销量。特斯拉的销售策略,其实从来不是“追高价”,而是“跑量”。它降价的逻辑很简单:全球电车市场还在扩张,特斯拉要在这个阶段抢占更多份额,甚至不惜压低单车利润,来换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这是一个典型的“战略性亏损”打法。用通俗点的话说,就是眼下不求赚太多,但要确保未来电动车市场里,别的品牌没自己多。这种跑量思路,在短期内一定会拉低毛利率,因为车价降了,成本降不太多,看着自然就“亏”了。

再看营收。特斯拉的营收结构并不单一,它除了卖车,还有能源业务、碳排放积分销售等其他收入来源。碳排放积分这一块,曾经是特斯拉的“利润奶牛”,但随着其他品牌电动车比例上升,这部分收入逐渐减少。这块营收看着少了,倒不一定是“卖车不行了”,而是整个新能源行业的成熟度提高了,大家对排放积分的依赖变低了。

说到毛利率,这个数据虽然让人揪心,但它背后的原因也不复杂。电动车的成本结构,跟传统燃油车不一样。电池成本高,研发投入大,加上特斯拉本身非常舍得砸钱搞创新,像全新的4680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研发,这些都是烧钱的游戏。研发投入高,就会压低整体的毛利率。其实不仅是特斯拉,蔚来、小鹏这些新势力也在经历类似的事——蔚来的毛利率一度低到个位数,也是因为研发开销太猛。

它究竟能带来什么改变-有驾

当然,传统车企的毛利率高,也不能直接拿来对比。丰田的利润率高,一方面是它在燃油车领域有成熟的供应链成本控制,另一方面,它的混动技术已经吃了一二十年的红利,研发成本早就摊薄了。你拿丰田跟特斯拉比,就像拿一个老字号跟一个创业公司比,显然不在一个维度。

再扯几句同行对比。其他新能源品牌,其实也在面对类似的问题。比如理想汽车,虽然毛利率比特斯拉高,但它的研发投入比例比特斯拉低;蔚来更别提了,销量没上来,亏损还在扩大。特斯拉的跑量打法,目前看起来是最“稳健”的:通过降价迅速把市场份额拉到手,先站稳脚跟,再去提升利润水平。反观一些品牌,还在“高价格、低销量”的模式里挣扎,长远来看可能更危险。

那特斯拉的降价,是在“乱花钱”吗?其实不是。它的降价行为,一部分是为了应对竞争,另一部分也是基于规模效应。特斯拉的生产成本,随着产能扩大而降低,这是它敢降价的底气。简单说,别人卖便宜可能是亏本,特斯拉卖便宜可能只是少赚点。

最后再说说战略性亏损这个事。很多人对“亏损”这俩字特别敏感,总觉得亏了就是要完蛋。但在企业经营里,亏损分很多种,像特斯拉这种主动压低利润换市场的玩法,实际上是长期主义的一种表现。你看特斯拉的账面数据,可能会觉得“哎呀,太危险了”,但如果拆开看它的动作,你会发现每一步都很有章法。它的盈利能力并没有问题,只是选择了暂时牺牲局部利润,来换更大的行业地位。

所以,特斯拉的价格战,看着吓人,但其实没那么危险。对消费者来说,优惠是真实的;对行业来说,它是在加速竞争,逼着车企更快做出调整。这种看似“毁灭式”的打法,长期来看其实是有利于市场成长的。新能源行业本来就是个“快跑慢赚”的赛道,谁能跑得远,才是关键。

别光盯着特斯拉的降价数字,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它下一步要走向哪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