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兆瓦闪充实测:充电快如闪电,普及还需充电桩跟上

对于许多驾驶新能源汽车的朋友来说,最让人感到头疼的事情,莫过于节假日出行时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里排队等待充电的漫长过程。

这种普遍存在的“充电焦虑”,已经成为影响电动汽车使用体验的一个关键问题。

然而,一项新技术的出现,或许正在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

比亚迪兆瓦闪充实测:充电快如闪电,普及还需充电桩跟上-有驾

这项技术宣称,只需要利用上个厕所、买杯水的短短五分钟时间,就能为车辆补充近四百公里的续航,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它确实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了我们身边的量产汽车。

这项技术,就是由比亚迪推出的“兆瓦闪充”。

最近,有媒体在上海对这项技术进行了实际的体验和观察,结果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在一处比亚迪自建的充电站,一辆全新的比亚迪汉L车型参与了测试。

测试开始时,车辆的剩余电量仅为百分之三,处在急需补能的状态。

当工作人员将一个特制的充电枪接入车辆后,奇迹般的一幕发生了。

仅仅过去了五分钟,仪表盘上的电量就从百分之三迅速攀升至百分之六十一,所增加的续航里程超过了四百二十公里。

这个数据与比亚迪官方宣传的“闪充五分钟,行驶四百公里”基本完全吻合。

比亚迪兆瓦闪充实测:充电快如闪电,普及还需充电桩跟上-有驾

在整个充电过程中,充电功率的峰值一度达到了惊人的一千零二千瓦,这个速度不仅远远超过了市面上绝大多数公共快充桩,也显著优于许多同样宣称采用八百伏高压平台的纯电动车型。

那么,比亚迪究竟是如何实现如此惊人的充电速度的呢?

这背后并非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一整套系统性的技术革新。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式来理解充电这件事。

要想快速给电池充电,就像给一个水池快速灌水一样,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把水管加粗,让水流更大,这在电学里对应的是增大电流;二是把水压调高,让水流得更快,这对应的就是提升电压。

过去很多快充技术主要在增大电流上下功夫,但电流过大会导致电池和线缆严重发热,存在安全隐患和技术瓶颈。

比亚迪这次采取的策略是,同时在电压和电流两个维度上实现巨大突破。

首先,比亚迪推出了全新的“超级e平台”,其核心之一就是“全域一千伏整车架构”。

这意味着,车辆内部的关键高压部件,包括电池包、驱动电机、车载电源甚至空调系统,都具备了能够承受一千伏超高电压的能力。

比亚迪兆瓦闪充实测:充电快如闪电,普及还需充电桩跟上-有驾

这好比是将车辆的整个电气“血管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为高速能量传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能承受高电压的“管道”,还需要一个能承受大电流的“水龙头”和“水池”。

为此,比亚迪专门研发了与之配套的“闪充电池”。

这种电池最大的特点是内阻极低。

内阻低的好处在于,当巨大的电流通过时,电池自身产生的热量非常少,不容易“发烧”。

既然电池不怎么发热,也就意味着它可以安全地承受高达一千安培的充电电流。

当一千伏的电压和一千安培的电流同时作用时,其充电功率理论上就可以达到一千千瓦,也就是一兆瓦,这便是“兆瓦闪充”名称的由来。

换算下来,峰值充电速度可以达到每秒补充两公里的续航里程。

比亚迪兆瓦闪充实测:充电快如闪电,普及还需充电桩跟上-有驾

在实际体验中,人们也注意到了一些人性化的细节。

比如,实现这种超高功率充电的充电枪线缆,因为内部采用了先进的液冷散热技术,所以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粗壮笨重,成年人单手就可以轻松提起和操作。

在经过五分钟的大功率充电后,用手触摸线缆表面,也只是温热的感觉,略高于体温,完全没有烫手的情况,这打消了很多人对于超大功率充电安全性的顾虑。

然而,尽管这项技术在车辆本身上已经成熟,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在了面前:要想让车主真正享受到兆瓦级的充电速度,就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充电桩。

这种充电桩对场地的配电容量要求极高,建设成本也远非普通快充桩可比。

在媒体探访的那个充电站里,也仅仅配置了一根一千千瓦的兆瓦闪充桩,旁边搭配了两根功率为四百千瓦的快充桩。

这说明,即便对于比亚迪自己而言,大规模铺设这种顶级充电设施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这就形成了一个普及上的关键难题,即车辆技术已经领先,但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却需要时间来跟上。

面对这个挑战,比亚迪没有选择等待,而是采取了非常积极主动的策略。

比亚迪兆瓦闪充实测:充电快如闪电,普及还需充电桩跟上-有驾

一方面,它大力投入自建充电网络。

根据比亚迪公布的计划,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超过四千座“兆瓦闪充站”,目前首批五百座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这首先保证了购买比亚迪高端车型的车主,能够率先体验到这项技术的便利。

另一方面,比亚迪展现出了更大的格局,它宣布将兆瓦闪充桩的技术面向全行业进行共享,希望与社会各界的资本和力量一起,共同推动兆瓦级充电设施的建设。

目前,比亚迪已经和国家电网旗下的e充电、中国南方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国内头部的充电运营商展开了合作,共同建设和运营新一代的充电站。

这种开放合作的态度,无疑将大大加快整个社会充电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速度。

总的来看,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的落地,其意义远不止于一款新车的发布。

它能够在量产车型上搭载,并且将这些车型的起售价控制在二三十万元这个主流消费区间,这背后反映出比亚迪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强大的垂直整合和成本控制能力。

从早前提出的“全民智驾”到如今的“兆瓦闪充”,比亚迪正一步步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核心痛点,同时也在构建自身坚固的技术壁垒。

这一举动也必然会激发行业内更积极的良性竞争,促使更多车企在三电核心技术上加大研发投入。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共同建设新一代的补能生态,那个让所有电动车主彻底告别里程焦虑,享受比燃油车加油更便捷的充电体验的未来,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