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PLUS月销破十万,日系省油神话被打破,国产车崛起势不可挡

咱们身边开车的朋友,或者正准备买车的朋友,最近几年有没有感觉到一个特别明显的变化?

好像就在不知不觉间,马路上的风景线都变了。

倒退个五六年,你要是问一个家庭想买辆十万块钱左右的轿车,图个省心耐用,那得到的答案十有八九离不开那几个日本名字:丰田的卡罗拉、日产的轩逸。

那时候,这几款车简直就是这个价位的“标准答案”,大家选它们,理由也出奇地一致:省油、质量稳定、开着不操心。

秦PLUS月销破十万,日系省油神话被打破,国产车崛起势不可挡-有驾

这套说法,就像一个牢不可破的“神话”,深深地印在了好几代人的消费观念里。

可是,风向变得太快了,如今你再看,满大街跑的绿牌车越来越多,其中挂着比亚迪“秦”标志的,更是随处可见。

这就让很多人纳闷了,那个被大家信奉了十几年的日系“省油神话”,怎么好像一下子就不灵了?

这比亚迪秦PLUS到底是凭什么,能把这些市场上的老前辈给挤到一边,甚至创下一个月卖掉超过十万台的惊人记录?

这背后发生的故事,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精彩得多。

要说清楚这件事,咱们得先回头看看,那个所谓的“神话”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日系车省油,这确实不假,但在那个燃油车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年代,大家的技术水平其实都差不太多,它能比别的车省那么一点油,背后是有代价的。

这就好比一个学生,为了把数学成绩做到顶尖,可能就没那么多精力去管语文和体育了。

为了实现那个漂亮的油耗数字,日系车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妥协。

最明显的就是动力,开过那些经典日系家轿的朋友应该都有体会,油门踩下去,发动机吼得挺欢,但车速就是慢悠悠地提上来,想在高速上超个车,都得提前打好提前量,盘算一下距离够不够。

其次是用料,车里面的内饰,大部分都是硬邦邦的塑料,看起来、摸起来都欠点档次感。

还有就是配置,十多万的车,中控屏幕可能还不如你几年前的手机大,功能也少得可怜,基本上就是听个收音机、连个蓝牙。

说白了,它就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代步工具,能可靠地把你从A点送到B点,但要说驾驶乐趣、乘坐的舒适感和科技体验,那基本上是谈不上的。

在过去,大家的选择不多,也就默认了这种“用体验换省油”的模式。

然而,当新能源的浪潮席卷而来,一切都变了。

秦PLUS月销破十万,日系省油神话被打破,国产车崛起势不可挡-有驾

比亚迪带着它的秦PLUS DM-i冲进了市场,它做的不是在日系车划定的赛道上跟它们比谁更省零点几升的油,而是直接换了一条全新的赛道,用一套完全不同的逻辑来造车。

这就好比别人还在比谁的算盘打得快,它直接掏出了一个计算器,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维度的竞争。

咱们先从大家最关心的动力和油耗说起,这也是日系车过去最骄傲的资本。

秦PLUS用的是一套叫做DM-i的超级混动技术,这套系统的核心思路就很有意思。

你可以把它简单理解成,这首先是一台电动车,只不过它随身携带了一个效率极高的“发电机”,也就是那台1.5升的骁云发动机。

在城市里开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情况都是电机在驱动车轮,发动机要么不工作,要么就在最省油的转速下默默地发电。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动力体验,电动机的特点就是反应快,扭矩来得直接,所以你开秦PLUS的感觉,就是油门一踩,动力马上就到,那种轻快、平顺的提速感,是传统燃油车怎么调校都很难比拟的。

它的零百加速能做到7.6秒,这个数据放在以前,你得去看看那些二十多万的运动型轿车才能找到。

而同价位的轩逸、卡罗拉,还在十秒开外慢悠悠地晃荡。

这种动力上的巨大差异,让“够用就行”的旧观念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这时候肯定有人会问,跑得这么快,那油耗怎么办?

这才是秦PLUS最厉害的地方。

因为它绝大部分时间是用电,发动机很少直接参与驱动,所以它的能耗被控制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水平。

即便是在电池没电的状态下,靠发动机发电来开,它的百公里油耗也只有3.9升左右,而且加的还是便宜的92号汽油。

秦PLUS月销破十万,日系省油神话被打破,国产车崛起势不可挡-有驾

这是什么概念呢?

开轩逸的朋友在市区里堵车,油耗上到七八升是常事,一公里油费要六七毛。

而秦PLUS的车主,如果家里有充电桩,日常上下班完全可以当纯电车开,一度电才几毛钱,一公里的花费甚至不到一毛钱。

就算不充电,完全当油车开,一公里也就三毛多。

这么一对比,日系车那点省油的优势,瞬间就荡然无存了。

更别提秦PLUS满油满电的状态下,续航里程能轻松超过1200公里,这意味着你从北京出发,开到上海中途都不需要进加油站或者充电站,这种长途出行的从容和安心,是传统燃油车完全给不了的。

仅仅在动力和油耗上颠覆传统还不够,秦PLUS还在中国人特别在意的“面子”和“里子”上下足了功夫。

咱们买车,都希望车子看起来大方、气派。

秦PLUS的车身长度接近4米8,轴距超过了2米7,这个尺寸已经明显超出了传统A级车的范畴,跟一些B级车都差不多了。

你把它和卡罗拉停在一起,视觉上明显要大一圈。

比亚迪这几年广受好评的“龙颜”设计,也让这台车看起来很舒展,不廉价。

花着A级车的钱,买到了一台看起来像B级车的车,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对消费者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坐进车内,尤其是后排,腿部空间非常宽裕,成年人坐进去也能轻松找到舒适的姿势,这对于经常需要带着家人出行的家庭来说,是一个非常实在的优点。

再来说说“里子”,也就是车内的智能化体验。

这可以说是对传统合资车最无情的一击。

秦PLUS月销破十万,日系省油神话被打破,国产车崛起势不可挡-有驾

现在你去看十万级别的日系车,车机系统还普遍停留在功能机的时代,屏幕小、反应迟钝,想用个导航还得在前面架个手机支架。

而秦PLUS,一块可以旋转的12.8英寸大屏幕是标配,里面内置的DiLink智能系统,就像一部智能手机。

你可以在车里听歌、看视频,更方便的是它的语音控制功能,动动嘴就能开关空调、设定导航,比如你说一句“你好小迪,带我去最近的商场”,系统马上就会自动规划好路线。

还有像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在跑高速的时候,车辆可以自动跟着前车行驶、保持在车道内,大大减轻了长途驾驶的疲劳感。

这些在过去看来非常高科技的配置,如今在一台不到十万块的家用车上就能体验到,这种科技带来的便利性,一旦用过就真的回不去了。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价格。

当比亚迪把一台动力、油耗、空间、智能化全面超越同级日系车的秦PLUS,定价在7.98万元起售时,整个市场的游戏规则就被彻底改写了。

这不仅仅是买车的时候便宜,更重要的是后续的使用成本。

我们简单算一笔账,假设一年开两万公里,开轩逸的话,油费差不多要一万两千块钱;而开秦PLUS,即使你把它当纯油车开,油费也就在六千块左右,如果日常能充电,那费用更是能降到三四千块。

一年下来就能省出大几千块钱,三五年的时间,省下的油钱都快够买一辆新的电动自行车了。

对于精打细算的中国家庭来说,这笔账实在是太好算了。

所以,当一个产品在几乎所有核心方面都比你强,体验比你好,最后价格还比你便宜一大截的时候,市场的选择也就变得毫无悬念了。

当然,我们也要客观地说,秦PLUS也并非完美。

为了在这个价位实现极致的性价比,它在一些地方也做了取舍。

比如它的后悬挂采用的是扭力梁非独立悬挂,在经过一些比较大的颠簸路面,比如减速带时,车尾的弹跳会比较明显,乘坐舒适性上跟一些注重底盘调校的德系车相比还有差距。

另外,一些低配车型上,像座椅加热、全景天窗这类提升舒适度的配置也没有配备。

但瑕不掩瑜,对于一台售价不到十万块的家用车来说,它已经把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动力总成、空间和智能化做到了同价位的顶尖水平,这些小小的不足,在它巨大的优势面前,就显得可以接受了。

它精准地抓住了当前中国普通家庭最核心的用车需求——既要经济省钱,又要有不错的动力和空间,还要有跟得上时代的科技感。

它不是简单地打破了日系车的“省油神话”,而是用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新定义了国民家轿的标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