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子们,我是小林!最近后台收到超多私信问小米SU7的续航到底靠不靠谱,今天就结合2025年最新实测数据和车主真实反馈,给大家扒一扒这台“网红电车”的续航真相。先说结论:这车续航水很深,表显数字和实际能跑的距离,可能差出一辆五菱宏光mini!
官方数据VS现实暴击:CLTC续航是“皇帝的新衣”?
先看官方标称数据:
后驱标准版:73.6kWh比亚迪刀片电池,CLTC续航700km
后驱Pro版:94.3kWh神行电池,CLTC续航830km
四驱Max版:101kWh宁德时代麒麟电池,CLTC续航800km
但车主实测直接打脸!有位北京车主提标准版后吐槽:“高速120km/h定速巡航,空调22度,满电只跑了450公里就趴窝!”更惨的是东北老铁,-10℃环境下续航直接砍到380km,和宣传的700km差了快一半。
不过也有车主现身说法:“我标准版在市区开,温柔驾驶+动能回收最强,居然跑出595km,达成率85%!”这差距为啥这么大?关键得看CLTC工况的“猫腻”——这个测试标准不考高速、不开空调,简直就是理想化考试,实际路况复杂得多。
冬季续航大逃杀:小米竟成“抗冻冠军”?
2025年懂车帝冬测爆出猛料:小米SU7在-15℃极寒环境下,以339km续航干翻奔驰EQE,拿下纯电轿车组第一。但别高兴太早,这个成绩是60km/h匀速跑出来的,实际高速+空调一开,续航分分钟缩水到300km左右。
不过小米的黑科技确实硬核:
热泵空调+电驱余热回收:冬天充电后,电池能主动给座舱供暖,实测比传统PTC加热省电30%;
预估续航模式:根据驾驶习惯动态计算续航,比表显数字准18%;
电池包保温技术:停车后自动维持电池温度,冷启动不再疯狂掉电。
充电速度:15分钟补500km是噱头?
Max版宣传的“15分钟补能500km”确实香,但实测发现:
第三方充电桩:峰值功率只有320kW,比官标480kW缩水33%;
低温充电:0℃以下充电速度下降20%,得先给电池预热;
充电口设计:女生插拔充电枪要使出吃奶的劲,已有多人吐槽“手都磨红了”。
不过小米的800V高压平台在极寒测试中支棱起来了:在-20℃环境下,充电功率仍能维持在200kW以上,比某些友商的“低温趴窝”强太多。
车主血泪史:这些操作让续航崩盘!
暴力驾驶:急加速+急刹,续航直接打7折,一脚电门下去听到的都是钱烧的声音;
选装配件:Max版装上碳纤维尾翼,续航少30km,这钱花得肉疼;
车机耗电:同时开导航、音乐、座椅按摩,每小时多耗1.5度电;
胎压异常:胎压低于2.3Bar,续航减少5%-8%,别问怎么知道的,问就是扎过钉子。
省电秘籍:车主亲测有效的骚操作
动能回收调至“强”:市区行驶能多回20%电量,松开电门就像踩了刹车;
空调24℃+座椅通风:比开22℃省电15%,还能避免低温症;
关闭单踏板模式:老司机实测,匀速驾驶比单踏板省电8%;
夜间充电:谷电价格比峰电便宜40%,一年能省出一次保养钱。
版本怎么选?听劝!别当大冤种
通勤族:闭眼入标准版,21.59万要啥自行车?实测续航够跑一周;
长途党:Pro版多花3万换94.3kWh电池,跨省不用充电排队;
土豪玩家:Max版四驱+800V快充确实爽,但选装件慎选,续航伤不起;
等等党:听说SU8要上固态电池,续航破1000km,2026年再出手?
致命硬伤:这些坑小米还没填平
电池温控故障:部分车主反馈充电时电池温度飙到50℃,4S店却说“正常现象”;
刹车热衰减:Max版连踩10次急刹,制动距离增加4米,高速上吓出冷汗;
车机卡顿:同时开导航和音乐,触控延迟1.2秒,差点错过出口;
充电兼容性:老旧国标桩无法识别电池包,手动重启充电程序是基本操作。
小米SU7值不值得买?
如果你:
追求性价比,能接受续航虚标;
喜欢折腾科技产品,享受OTA升级乐趣;
所在城市小米售后点多;
那么SU7值得冲!但要是:
经常跑长途,对续航焦虑零容忍;
家里不能装私桩,依赖第三方充电;
北方用户,冬天续航直接砍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