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布加迪威龙超级跑车设计师和奥迪外型首席设计师携手打造,荣威M7以超长续航和高保障引领混动新潮流成为2023年最受关注的家庭用车选择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这个荣威M7混动版真不是随便说说的。它的续航、能耗、保障…有点让我觉得,性价比还真挺高的。也不要只被这些硬指标吸引。毕竟车不是只用来数字比拼的。

说到续航,我觉得160公里纯电其实不算特别惊艳,但在这个价位上,能做到这么大块电池,算是诚意满满的了。比起手上那几款续航一百多,差距明显。困扰我的是,市面上这类车大多续航都在150-180之间,要么就是续航短了点,要么电池价格拔高。

由布加迪威龙超级跑车设计师和奥迪外型首席设计师携手打造,荣威M7以超长续航和高保障引领混动新潮流成为2023年最受关注的家庭用车选择-有驾

它的能耗表现,亏电油耗才2L,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你会问,这个油耗怎么做到的?最重要的是它的自研混动系统。听起来很像炒概念,但实际上我认识的几个技术大佬都说,这一套系统确实有点门道。你知道吗?我半信半疑的时候,偷偷跟朋友打听过,有个销售曾经私下说:这车油耗能这么低,跟它的技术调校关系大。还靠算法优化,不只是硬件拼的。

不过你研发这东西,也分两部分:硬件和软件。硬件,比如电池、机电系统,制造成本高。但软件调校的空间更大。你开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车的表现会越来越顺畅。还得靠长年的经验堆积,才做出来这效果。荣威20年的技术,一点不觉得多余。

顺带一提,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它的中央大脑PICU系统,反应速度明显快了。从毫秒级到微秒级,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我觉得这是技术上的巨大飞跃,也决定了动力响应的精细度。小时候玩游戏,遇到秒反应那种感觉,差不多就能理解这点。

由布加迪威龙超级跑车设计师和奥迪外型首席设计师携手打造,荣威M7以超长续航和高保障引领混动新潮流成为2023年最受关注的家庭用车选择-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对比一下,同价位比如比亚迪秦Pro DM,油耗也在2L左右,但续航通常就是130多公里,没那么大块电池。而荣威的长续航,真让人觉得,长远来看,二三年后,保值率可能还高点。这个,我没细想过,估计要看市场和技术成熟度。

还说到保障,我觉得这个零自燃保障和终身三电,真是把用户的心都稳了。你知道,买车最怕的,是自燃和后续的电池维护。十年前,我朋友的电动车就曾经爆燃过,那伤心事啊。这个保障,算是后端一条安全防线。

再说它的外观设计,由布加迪威龙的设计师牵头,前脸威武,配上晶钻日行灯,溜背造型,挺好看的。内饰那块,坦白说,科技感真直逼高级车。液晶仪表、双色方向盘,中控大屏,支持AI语音,跟手机互联,体验挺酷。

由布加迪威龙超级跑车设计师和奥迪外型首席设计师携手打造,荣威M7以超长续航和高保障引领混动新潮流成为2023年最受关注的家庭用车选择-有驾

我还注意到,车内细节很多。比如座椅质感、用料,虽然我没有拆散来看,但从外观和官图来看,应该是比较用心(这就算是猜测吧,不确定)。很多时候我们买车,关注的不是品牌,但看细节。怎么说呢?我家邻居经常抱怨,这车设计不错,但坐上去发现,坐垫硬了点。或者,那边的灯光亮度不够。,这种真情实感,才能拉近跟车的距离。

也别太把它想成完美。比如它的售价8.58万,很多人会觉得贵,实际上在这个区间,要达到这种续航和保障,是真的不多见的。对比几款同级车,差不多还要再加个几千块才能买到续航相似的混动。而我,估算下来,这车的百公里维护成本,应该比传统油车要低很多,尤其是用油少,零件损耗慢。

由布加迪威龙超级跑车设计师和奥迪外型首席设计师携手打造,荣威M7以超长续航和高保障引领混动新潮流成为2023年最受关注的家庭用车选择-有驾

对了,你们会不会好奇,为什么我一直觉得,自动驾驶辅助和智能化体验变得特别重要?我觉得这正代表着未来趋势。太多消费者其实不喜欢花太多时间在操作上——多点屏幕、多个语音交互,体现出人性化。我心里还在想一个细节:这样车内配备了大尺寸屏幕,但太复杂后,反而不方便。你平常开车会用到这些功能么?我记得我朋友说:像我这种老驾驶员,用手机就已经够折腾了。呵呵。

(这段思路转弯,先收回来)但我觉得,越有高科技的车,责任也越大。这也让我想起了,去年那次,我家车因电池问题出点小状况。整车的可靠性还是得靠长时间的验证。毕竟,一个科技再牛,出故障或者设计不上细节,也白搭。

最后留个问题:你们觉得,续航、保障、设计,还能升级到什么样的层次?我猜测,未来可能会出现无限续航——比如充电技术再突破,也许几年之后,充电五分钟续一百公里会变成常态。而且,电池的回收与二次利用,也会让成本更低。但这,估计还是未来几年内的猜测。

由布加迪威龙超级跑车设计师和奥迪外型首席设计师携手打造,荣威M7以超长续航和高保障引领混动新潮流成为2023年最受关注的家庭用车选择-有驾

嗯,好像说了不少。你说,这车最吸引你的点是什么?我挺好奇的。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