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亏损的背景下,理想汽车却实现了连续 11 个季度盈利,其护城河远不止财务数据这么简单。
2025 年第二季度,理想汽车交出营收 302 亿元、净利润 11 亿元的成绩单,创下连续 11 个季度盈利的行业纪录,成为新势力中首家且唯一实现这一里程碑的企业。
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当大多数品牌仍在为扭亏挣扎时,理想汽车却保持了20.1% 的高毛利率和 1069 亿元的现金储备。
01 财务韧性:盈利能力的行业标杆
理想汽车创造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罕见的盈利纪录。截至 2025 年第二季度,公司已经实现连续 11 个季度盈利,成为新势力中首家盈利且唯一保持这一纪录的企业。
2025 年第二季度,公司营收达到 302 亿元,环比增长 16.7%,经营利润达 8.27 亿元,环比激增 204.4%。这种增长势头展现了企业强大的经营效率。
在行业普遍陷入 “以价换量” 的困境时,理想汽车保持了毛利率的稳定。其二季度毛利率稳定在 20.1% 的健康区间,车辆利润率达到 19.4%。
充足的现金储备为理想汽车提供了战略回旋空间。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现金储备高达1069 亿元,这为企业持续投入研发和应对市场波动提供了坚实基础。
02 技术自研:构建智能化壁垒
理想汽车预计 2025 年全年研发投入将达到120 亿元,其中 AI 领域专项投入超过 60 亿元。这种投入力度在造车新势力中位居前列。
在智能化领域,理想即将推出全球首个 VLA 司机大模型,是首家在 Thor-U 芯片部署该大模型的车企。该系统基于强化学习模式,具备思维、沟通、记忆与自主学习能力,能实现防御驾驶、地库行驶等复杂场景。
自研芯片进展显著。理想 CTO 谢炎透露,公司自研芯片在今年年初已经成功流片并回片,目前正在进行车载测试,预计明年在旗舰车型上交付。
在电动化技术方面,理想成为全球首个自研自制碳化硅塑封功率模块的车企。其苏州基地量产的碳化硅芯片、常州基地的电驱动总成,实现 “芯片 - 模块 - 总成” 全链路自研。
03 产品与市场定位:精准聚焦家庭用户
理想汽车深入洞察家庭用户需求,创造了差异化产品定位。2025 年 1-7 月,其在 20 万元以上 SUV 市场以22.99 万辆销量、12.31% 市占率登顶,领先特斯拉和 AITO 问界。
在高端市场,理想 MEGA 自 5 月交付以来,6-7 月以 5119 辆销量同时拿下 “50 万元以上 MPV” 与 “50 万元以上纯电车型” 双冠。这表明理想汽车成功实现了品牌向上突破。
理想汽车通过减少 SKU 数量,回归到理想 ONE 和 L9 时代的策略,每款车把一个配置打造到极致,为用户提供最强的产品力和性价比。
产品定位的成功也反映在用户口碑上。在杰兰路发布的《2025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健康度研究》中,理想汽车以79.1 的净推荐值(NPS),再度位居行业首位。
04 销服与超充网络:渠道与补能协同
理想汽车进行了销服组织升级,撤销 “五大战区” 改由总部直管 23 区,新增销售运营与市场营销部门,缩短决策链路,提升终端响应效率。
截至 7 月底,理想已在153 个城市运营 535 家零售中心,在 222 个城市布局 527 家售后网点,计划年底覆盖所有一二三线城市及七成四线城市。
补能网络建设方面,理想超充站已达 3113 座,理想超充桩 17129 根,规模居车企首位。其超充网络形成 “高速九纵九横 + 城市 3 公里覆盖” 的格局。
理想 MEGA、理想 i8 可实现 “10 分钟充电 500 公里”,缓解用户纯电里程焦虑。这种 “车桩协同” 战略解决了用户补能痛点,构建了完整的纯电生态闭环。
05 质量挑战:悬架问题与客户投诉
近期,理想汽车面临了一些产品质量挑战。据多家汽车投诉平台数据显示,2025 年 8 月底,有消费者投诉理想 L7 和 L9 车型存在下摆臂故障导致转向异响的问题。
一位 2025 款理想 L7 Max 车主投诉称:“理想回复称是下摆臂零件问题,提出拆卸更换。但作为新车,更换悬挂系统核心零件影响极大,结构匹配精密性无法得到保障”。
类似地,一位理想 L9 车主也表示:“买了一个多月的新车就出现了这种明显的质量问题,拆了后换主体配件第一是对我们新车的保值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些投诉表明理想汽车在快速扩张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管控和供应链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6 体系化能力:构建增长飞轮
理想汽车的核心护城河在于其构建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增长飞轮系统。这个系统由多个关键要素组成:健康的毛利率、充沛的现金流、持续高效的研发投入、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这个飞轮系统运转的特点是:盈利能力驱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强化产品竞争力,产品竞争力驱动销量提升,销量增长带动运营效率和规模化优势,从而再反哺利润与现金流。
理想汽车的成功不仅在于单一产品的成功,而是建立了一套可持续、高效运转的商业引擎。当许多同行仍在艰难追逐毛利率转正的拐点时,理想已将 “盈利” 转化为一种稳定的运营 “习惯”。
这种系统化能力使得竞争对手可能复制某款配置、某个功能,甚至借助资本完成补能网络建设,但很难在短期内构建一个涵盖盈利模型、产品策略、技术能力、组织体系与品牌口碑的多维度飞轮系统。
07 未来挑战与隐忧
尽管理想汽车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产品质量问题:如近期出现的下摆臂故障投诉,表明在快速扩张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产品质量一致性。
竞争加剧:随着其他新势力品牌和传统车企的电动化转型,理想汽车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
技术落地风险:自研芯片和大模型等新技术能否如期实现量产上车并达到预期效果,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扩张压力:同时操盘 7 款产品(4 款增程电动 SUV+1 款旗舰 MPV+2 款纯电 SUV)对企业的组织能力和资源分配提出了更高要求。
08 总结:真正的护城河是体系化竞争力
理想汽车的护城河不是单一的技术或产品优势,而是一个由多项能力构成的体系化竞争力。这个体系包括:
持续盈利能力和健康的财务状况;
核心技术自研能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驱动系统等);
精准的产品定位和市场洞察能力;
广泛覆盖的销售服务和补能网络;
自我强化的增长飞轮机制。
尽管面临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挑战,但理想汽车已经展现出应对挑战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即将到来的淘汰赛中,理想汽车凭借其多重护城河布局,已经为自己准备了充足的过冬粮草。
未来,随着 VLA 司机大模型全量推送、i6 上市及年底 4000 座超充站的落地,理想汽车 “领先新势力一个发展阶段” 的目标正逐步落地 —— 在新能源汽车由 AI 技术驱动增长的新纪元,理想汽车的头部地位或将进一步固化。
如果对新能源汽车感兴趣,欢迎关注36策公众号。

声明:图片仅用于交流学习,版权出处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感谢您的支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