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把自己的高端车型做成现在这样,我唯一庆幸5年前30万元预算没买汉,比现在的价格和定位差距太大,真庆幸没跟风买汉车型

说真的,5年前我纠结30万买辆比亚迪汉,心里挺摇摆。那时候汉DM-i的长续航版售价接近30万,是不是买它和理想ONE比?我那会儿真没想明白。现在回头一看,比亚迪汉价格缩水,变得更便宜了,15.98万到18.98万,丢了点所谓高端感,这让我挺庆幸当初没下手。

拿个人经历说吧,我那时和朋友老李聊这事儿,他是理想车主。李说:你那30万块,买理想ONE体验更丰富,空间够用,配置不错,汉那个续航和动力,没理想稳。我当时没太反驳,觉得汉的电池技术牛,搭配DM-i混动应该不错。可细想下来,这其实是我对新能源汽车研发流程的一个误区。研发里,电池是核心,没错,但整车调校、软件优化、供应链稳定才是真正决定体验的关键。汉的电池和电控都不错,但整车硬件和供应链限制让成本没法像理想那样灵活。

比亚迪把自己的高端车型做成现在这样,我唯一庆幸5年前30万元预算没买汉,比现在的价格和定位差距太大,真庆幸没跟风买汉车型-有驾

这几年,比亚迪的车型价格一路往下挤,甚至连汉EV长续航版都跌到15.98万起步,这价格着实让人惊讶。不止汉,蔚来、极氪、理想这些品牌,不是都在降价?看起来像市场的必然结果,也反映出供应链博弈的激烈。说白了,好多厂家为了保证销售数字和库存压力,只能靠降价搬销量。

我这两天也和服务站的维修师傅小王聊了聊,他说:师傅,我感觉汉开久了,电池稳定性跟理想比还是有差,尤其长时间高负载跑高速,电池温控和能量回收的表现不平衡。这句话让我反思,比亚迪汉虽然名声不错,但实际体验仍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在研发对供应链影响的处理上。小王的反馈,从侧面验证了我心里的猜测:汉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可能还没达到理想那种软硬件深度结合的水平。

比亚迪把自己的高端车型做成现在这样,我唯一庆幸5年前30万元预算没买汉,比现在的价格和定位差距太大,真庆幸没跟风买汉车型-有驾

对了,我刚才翻了下去年车展的笔记,看到比亚迪当时宣传DM-i的技术路线是搭载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对安全性和循环寿命都做了不少功课,但经过我和维修师傅的反馈看,这种电池虽安全,确实在续航和温控方面比理想的三元锂电池稍显逊色——成本也更低些。这里又是个权衡,这段先按下不表。

其实说汉跌价,有点大了,我还是得承认,从供应链角度来看,比亚迪大规模掌控了电池和电机,确实把成本压下来很狠。这种大规模自研,供应商环节少,成本效率高,这让比亚迪在价格战里确实占优势。但那也带来一个问题:价格越低,用户的期望越高,质量和体验的瑕疵更容易被挑出来。你不觉得很奇怪吗?为什么明明技术领先,价格却频频下探,到头来抢不过别人心理价位区间的理想?

我试着算了下,买辆汉EV长续航版价格降到大约16万,加上保险和购置税,落地差不多18万。按照我粗略估算的电费,日常开百公里的能源成本也就20块左右,确实划算。相比5年前的30万预算,如今同资金额能买到更实用、更成熟的车型,这变化太大了。你有没有觉得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曲线在倒退?是质量稳步提升,还是被市场拉扯着往下走?

比亚迪把自己的高端车型做成现在这样,我唯一庆幸5年前30万元预算没买汉,比现在的价格和定位差距太大,真庆幸没跟风买汉车型-有驾

回来再谈谈那个高端定位的落差。比亚迪曾经打算把汉做成传统豪华车的替代,甚至在品牌调性上砸钱。但实际用户体验反馈却显示,车内配置和精细度与同价位合资或者理想产品还是有差距,比如噪音控制、细节用料、软件体验都没做到极致。这说明什么?就是产品研发里所谓资源优先级和供应链匹配,简单说就是:你想让车更高端,那供应链环节得配合,配件、工艺必须升级,成本和研发周期都得加码。比亚迪在这点上割裂了自己价格战的基因。

这里我得承认,前面说汉跌价有点一刀切了,其实汉依然保留了不少技术优势,只是市场环境和客户期望把它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区间。可能因为比亚迪不愿放弃高端招牌,却因为成本考虑没能真正做到极致,这才出现了这中不溜秋的局面。

对比起来,我最近还试驾了蔚来ES6,虽然价格比汉贵不少,但规划清晰、软件体验优质,交互设计完成度明显高。你说同价位下,比亚迪汉和蔚来ES6的实操差别在哪里?除了品牌和用户心理,核心还是供应链灵活性和研发资源投入的差距。你不会觉得这背后像个烧钱游戏吗?毕竟供应链上的博弈最终都会映射到售价和产品调性上。

比亚迪把自己的高端车型做成现在这样,我唯一庆幸5年前30万元预算没买汉,比现在的价格和定位差距太大,真庆幸没跟风买汉车型-有驾

顺带提个没细想过的猜测:比亚迪现在这么拼价格,也许是为了换取更多纯电市场份额,打掉对手后慢慢升级车型细节。毕竟新能源汽车市场变化太快,谁先抢占心智,谁就有底气搞高端。但这策略能走多远?我个人持怀疑态度。

有个细节我注意挺久了:比亚迪汉的门把手设计,那个隐藏式电动门把手,在低温环境下偶尔卡顿,这个问题我在维修站听到不止一两次反馈,到底是设计缺陷还是供应链零件不稳定?不知道你碰到过没。

比亚迪把自己的高端车型做成现在这样,我唯一庆幸5年前30万元预算没买汉,比现在的价格和定位差距太大,真庆幸没跟风买汉车型-有驾

说到这,你买车时会更看重品牌和价格,还是技术和体验?如果让我选,5年前我肯定选理想ONE,现在买汉或者理想纯电,有没有可能又是一场理性与感性的较量?这话题,聊着聊着就绕晕了,大家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