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车买完就后悔?内行人揭秘3大坑,别再被忽悠了!

最近,汽车市场里刮起了一股“插电混动”风,听起来确实让人心动。

销售人员描绘的蓝图非常美好:在城市里上下班,就用电,一公里几分钱,比坐公交还便宜;周末或者节假日想出远门,就用油,完全没有纯电车那种里程焦虑,想跑多远跑多远。

这种既能享受电车的经济性,又能保留油车便利性的车型,听上去简直就是为咱们中国家庭量身定做的“完美座驾”。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可能有些骨感。

插混车买完就后悔?内行人揭秘3大坑,别再被忽悠了!-有驾

越来越多第一批尝鲜的车主在开了半年、一年后,开始在网上或者跟朋友聚会时大吐苦水,感觉自己当初的决定有些草率,甚至后悔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难道插电混动车宣传的那些优点,背后还藏着我们普通消费者不容易看到的另一面吗?

今天咱们就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把这笔账掰开揉碎了算一算,看看插电混动车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香。

首先,咱们得聊聊大家最关心的钱的问题。

很多人选择插电混动车,最直接的动力就是为了省钱。

但是,这个“省”字,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第一笔账就是购车成本。

你到店里去看看就会发现,几乎所有车型,只要是插电混动版本,都要比配置差不多的纯燃油版贵上一截,这个差价通常在三万到五万元,甚至更多。

这多出来的几万块可都是实打实要从口袋里掏出去的。

我们不妨做个简单的计算,假设这笔差价是四万元,再假设你家里有条件安装充电桩,享受着便宜的居民用电,每天都能充满电出门,这样算下来,每公里可能比开油车省下四毛钱。

那么,要开多少公里才能把这四万元的差价“省”回来呢?

答案是十万公里。

对于一个年行驶里程一万多公里的普通家庭来说,这需要开上七八年甚至更久。

问题是,有多少人一辆车会开这么长时间不换呢?

插混车买完就后悔?内行人揭秘3大坑,别再被忽悠了!-有驾

很多人可能开个三五年就考虑换新车了,到那时候,当初为了省油多花的购车款,可能还没回本呢。

购车成本只是开始,用车过程中的开销更是五花八门。

插电混动车在市区里短途行驶,只要电量充足,确实非常省,体验也好,安静又平顺。

可一旦上了高速公路,情况就可能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当车子长时间高速巡航,那块小电池里的电很快就会用完。

电用完了怎么办?

发动机就得启动了。

这时候,这台发动机不仅要驱动车辆前行,还要拖着一块重达几百斤的、已经不起作用的电池组,这个电池组就成了一个纯粹的“累赘”。

这就好比你背着一个沉重的大背包在跑步,肯定比空着手跑要费劲得多。

所以,很多车主都反映,他们的插电混动车在高速上、电池没电的状态下行驶时,油耗竟然比同级别的纯燃油车还要高。

比如一辆插混SUV,高速油耗可能达到百公里八九升,而对应的燃油版可能也就七升左右。

本想着长途用油不焦虑,结果变成了长途用油更费钱,这心里能不堵得慌吗?

此外,充电的便利性和成本也是个大问题。

如果你有自己的固定车位,能安充电桩,那自然是最好的情况。

但对于生活在老旧小区或者没有固定车位的广大车主来说,充电就得依赖外面的公共充电桩了。

公共充电桩的价格可不便宜,算上电费和服务费,一度电常常要一块八到两块五。

插混车买完就后悔?内行人揭秘3大坑,别再被忽悠了!-有驾

一个纯电续航七八十公里的插混车,充满一次电也要花个二三十块钱,实际也就够跑个五六十公里。

这么一算,每公里的成本也要四五毛钱,和那些省油的燃油车相比,优势已经微乎其微了。

为了省下那一两毛钱,你还得特意开车去找桩,排队等候,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这笔账怎么算都觉得不太划算。

说完了经济账,我们再来看看车辆本身。

插电混动车最大的特点就是结构复杂,它既有一套完整的燃油车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变速箱等等,又有一套纯电动车的“三电”系统,也就是电池、电机和电控。

两套系统通过精密的程序耦合在一起工作。

听起来是双保险,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意味着故障点增加了一倍。

结构越复杂,出问题的概率理论上就越高,后期的维修保养也就越麻烦。

比如保养,纯燃油车做一次常规小保养,换换机油机滤,几百块钱就能解决。

而插电混动车呢,发动机需要保养,那套电力系统同样需要定期检查维护,两套系统都要“伺候”,保养费用自然就上去了,一次小保养花上一千多块钱是家常便饭,比同级别的油车贵出不少。

而且一旦出现油电衔接不畅或者动力系统报警的疑难杂症,很多时候普通的维修师傅都搞不定,得需要厂家技术支持,维修周期长,费用也不透明,非常折腾人。

电池的衰减问题,更是悬在所有新能源车主头顶的一把剑。

虽然现在很多厂家都推出了“电池终身质保”的政策,听起来让人很安心,但仔细看合同里的附加条款,就会发现限制非常多。

比如,通常只针对首任车主,如果你买了二手车就享受不到了;再比如,对每年行驶的里程有上限规定;最关键的一条是,电池要衰减到一定程度,比如低于初始容量的百分之八十,厂家才给免费更换。

可在实际使用中,很多车主会发现,车子开了三四年后,纯电续航里程已经打了明显的折扣,尤其是在冬天,开着暖风,续航里程可能直接腰斩。

比如一辆标称纯电续航80公里的车,冬天实际可能只能跑40公里,严重影响了日常使用的便利性。

插混车买完就后悔?内行人揭秘3大坑,别再被忽悠了!-有驾

但这时候你去申请换电池,经过检测,衰减可能只有百分之十五,根本达不到免费更换的标准,车主也只能自己默默忍受。

这让插电混动车在使用几年后,越来越依赖发动机,逐渐失去了“用电省钱”的核心优势。

最后,一个让很多车主卖车时欲哭无泪的问题,就是保值率。

在二手车市场,插电混动车的受欢迎程度远远不如燃油车,甚至也不如一些主流的纯电动车。

原因很简单,首先是技术更新换代太快了。

尤其是在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日新月异,今年的“超级混动”,明年可能就被“智能增程”给比下去了。

你现在花高价买的新技术,过个两三年就成了落后产品,二手车商在收车时自然会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使劲压价。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二手车的买家对电池状况心存疑虑。

买一辆二手的燃油车,大家可以通过检查发动机工况、变速箱表现来判断车况。

但一辆二手的插电混动车,那块最值钱的电池,它的健康状况到底如何,还剩下多少实际容量,有没有过什么暗病,这些都像一个“黑盒子”,很难有直观可靠的检测方法。

买家害怕花钱买回来一个电池快报废的车,到时候换电池的钱比车价还贵,所以他们在出价时会非常保守。

卖家的车价因此被一压再压,亏损严重。

一辆开了三年的插电混动车,残值率可能只有百分之四十多,而同款的燃油车,可能还能保持在百分之六十左右。

这中间的差价,可能比你这几年省下来的油钱还要多。

当然,说了这么多,也并不是要全盘否定插电混动车。

对于一部分特定人群来说,它依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比如说,你家里有固定的停车位,可以方便地安装家用充电桩,享受深夜的低谷电价;你的日常通勤距离正好在车辆的纯电续航范围内,基本可以实现纯电通勤;同时,你每年的行驶里程又比较高,并且有长途出行的刚性需求。

如果你满足这些条件,并且打算一辆车开上个七八年,那么插电混动车确实能为你省下不少钱。

但反过来说,如果你没有便利的充电条件,平时开车不多,或者有三五年就换车的打算,那么在选择插电混动车时,真的需要三思而后行,仔细算清楚这背后的经济账和使用成本,不要仅仅被“油电两用”的美好宣传所打动,否则很可能在未来的用车生活中,会遇到不少意想不到的烦恼。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