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001焕新上市,电耗改善,用户信任待恢复

四只鞋印横亘在泥泞小路的尽头,蜿蜒至那辆刚停下引擎的极氪001。发动机还带着余温,细碎的光透过林间缝隙打在车标上,有种说不出的倦意。泥点溅到了银色的前翼子板上——这是极氪试图闯出死循环的痕迹,亦是它在市场泥沼中的挣扎写照。

如果你是这辆车的主人,刚刚下单,还晾着一口气打算向亲戚炫耀刚入新贵。结果三个月不到,新款上市,智能化升级、电耗大降,上一代直接被钉在社交平台的吐槽柱——一句话总结,“买早了,亏死。”假如你亲手体验过这种突如其来的被“背刺”,下单时信心满满,理想主义破碎得只差再来一脚。你还敢对同一个品牌保持百分百信任吗?

极氪的阵痛,没人敢说自己能全身而退。10月,这个电动汽车品牌在手术台上频频调整药方。一边是首席商务官关海涛宣布离职,不乏媒体赋予“战略洗牌”的动因;一边是前阿里系沈方俊的空降,被寄托“不再怯场”的公关预期。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焕新001”如期上市。时间表精确到让人怀疑,它们是不是早就写好了剧本,只是等着某一天一起发布,制造那种“自我拯救”的赛博命运感。

从证据角度讲,一切变动都写在销量的曲线上。今年9月,极氪品牌总销量仅18257辆:曾经倚赖的001只卖出3397辆,反观极氪X与MIX加起来不敌智己L6的周销量。就像刑案现场调阅监控——你会发现凶手不是某一个人,而是用户信任的流失,过度频繁的产品更新,以及小米、智己、阿维塔等品牌在侧面冷笑着加快了刀口。

001如同极氪的“建国功臣”,最终也怕“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年内三次改款,不仅打乱了消费者的购买窗口——让他们陷入“再等等”的循环,还让已购用户如同被反复二次伤害。大家嘴里说着“电动纳智捷”,内心其实想的是:你一次次地告诉我,你不会背刺我,但事实无数次证明了相反。

顺着供应链一层层扎进去,我其实很理解厂商的挣扎。动力电池技术进步快如风俗变迁,前一天还在赞叹的配置,明天就落伍得像十几年前诺基亚送的来电彩铃。迭代升级,本无罪。罪,就在你用新技术把老车主扔在旧时光里,不给他们一丝心理补偿。

这回,极氪总算学聪明了。新款上市前就放风,还为老用户开了智驾升级通道(虽然价格嘛,业内外人心里都有一把算盘)。外观内饰倒没多大波澜,真正让老司机们转变态度的,是高电耗终于大幅改善——多年来,“开极氪,天天找充电桩”成了笑谈,现在百公里电耗终于能压进15度电,续航达成率也没让人继续黑图腾。加上900V平台和轻量化的组合拳,老实说,光靠这几点,就比三次大促更能让口碑回血。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是智能驾驶的补课成绩。曾经,极氪的智驾只能在朋友圈里装装样子,别说和华为比,就连小鹏001都能把你摁在地上教做人。“千里团队”加入后,智驾确实强了不少,但距离“遥遥领先”还差一个阿根廷——方向没错,速度还得加码。

至于销量,“月销破万”如今听起来和中彩票一样。极氪001的历史使命已略显疲态,焕新001带来的,更多是一线口碑的修复与心理补偿。极氪007、9X虽然出镜率更高,但堆新车并不等于销量自来水。归根结底,这场竞赛已经变成产品力+用户好感度+市场运气三合一的综合搏杀。

讲真,有时候我很怀疑,新能源市场不断升级、打价格战、上新技术的节奏下,会不会真的有品牌能长期不“背刺”用户?还是说,“被割韭菜”已是消费主义时代的必修课之一?从传奇到失速,再到修复如初,这类故事不仅出现在汽车圈里——只不过在这儿,上演得更赤裸、更直白,也更有一点黑色幽默的意味。

极氪曾经以“偏执”著称,但偏执和诚意,往往只差一次用户的善意理解。可惜,市场情绪冷峻无情,品牌错一次,就得用十次善后去偿还;用户原谅一次,可能再等十年才重新信任。

极氪001焕新上市,电耗改善,用户信任待恢复-有驾
极氪001焕新上市,电耗改善,用户信任待恢复-有驾
极氪001焕新上市,电耗改善,用户信任待恢复-有驾
极氪001焕新上市,电耗改善,用户信任待恢复-有驾
极氪001焕新上市,电耗改善,用户信任待恢复-有驾
极氪001焕新上市,电耗改善,用户信任待恢复-有驾

我们此刻站在焕新001的侧窗外,看见极氪重整旗鼓。老问题解决了不少,新对手却从四面八方扑来。未来它能不能再现辉煌?我对行业没有“行业大佬”那么多信仰,但我认同一句话:技术和诚意,总比PPT和神话来得可靠。

只不过,用户的信任修复和产品力进步,都不是一夜之间能完成。你说,新能源市场会不会像侦查案子一样,一步步还原真相,最终留下的,是理性还是感性?是数据,还是人心?欢迎你给出答案——反正这个名单,总有人被补上,也总有人在途中下车。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