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豹钛7卖17万?比亚迪掀翻自家桌子,20万级SUV市场一夜变天

说真的,9月9号那天下午,我正百无聊赖地刷着二手交易平台,琢磨着是把家里那台旧游戏机卖了换顿火锅,还是再等等让它“传个代”。

就在这时,手机顶上弹出的那条推送,标题没几个字,比亚迪方程豹钛7,17.98万。

我当时手一滑,差点就把火锅的钱给点了“确认收货”。

大脑宕机了得有十几秒吧。

我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又把屏幕凑近了看,生怕是自己老花看错了小数点。

没错,就是17.98万。

这几个数字单独看,平平无奇,可一旦跟“方程豹”这仨字儿组合在一起,那感觉,怎么说呢,就像你听说你家楼下那个天天练书法的王大爷,突然报名参加了世界拳王争霸赛,还是一拳就把对手KO的那种。

这事儿透着一股子邪乎。

我立马把这消息甩进了一个都是圈内人的群里,一句话没说,就一个截图。

不到一分钟,群里就跟开了锅似的。

一个在友商搞市场的朋友回了张“我人傻了”的表情包,然后说他老板五分钟前刚把所有总监叫进去开紧急会议,会议室的门关得邦邦响。

另一个搞技术的哥们儿更直接:“这价钱,别说‘钛’了,他就是用‘纸’糊的我都想去看看。”

瞧见没,这就是比亚迪,或者说老王这人最“不讲武德”的地方。

他从来不按套路出牌。

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都在那儿玩命地堆料、讲故事、拔高品牌调性,想方设法让咱们觉得花个三十万买个国产车是理所应当。

方程豹刚出来的时候,不也是这个路子吗?

又是DMO平台,又是“专业个性化”,那架势,活脱脱一个准备在越野圈子里“华山论剑”的高手。

结果呢?

这位高手剑还没拔出来,反手就从怀里掏出个大喇叭,对着山下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独孤九剑大甩卖,一块钱学一套!”

你说这让其他门派的掌门人咋想?

还比不比了?

当然,冷静下来琢磨,这事儿就更有意思了。

那个17.98万的“丐中丐”版,135公里的纯电续航,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个“钩子”。

它的使命不是走量,是把所有人的心理价位彻底砸穿。

这是一种极其高明的心理战术,堪称汽车界的“田忌赛马”,不过老王更狠,他直接把自己的下等马说成是上等马,还卖出了驽马的价钱。

这么一来,整个20万级别的SUV市场,甭管你是合资还是国产,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得懵圈。

消费者心里会埋下一颗种子:“那个谁谁谁卖22万,好像……还不如加点钱上个四驱的方程豹?”

一旦这种念头产生,对其他品牌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价格战”了,这是在重塑消费认知,相当于一场“认知作战”。

可这么干,方程豹自己就不受伤吗?

那个好不容易从泥潭里爬出来,塑造的硬派、高端、不跟你们这些“凡夫俗子”玩的形象,不就一下破功了吗?

那些第一批冲着品牌调性去买豹5的车主,现在会不会感觉自己像个“大冤种”?

我想,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取舍”。

在比亚迪这盘大棋里,一个子品牌的短期形象,可能远不如抢占整个市场的战略高地来得重要。

这就像当年腾讯做QQ,明明可以靠会员和皮肤赚得盆满钵满,却非要砸钱去做支付、搞微信,当时多少人看不懂?

现在呢?

老王或许是在用一种近乎“自残”的方式,去换取一个无人能及的未来。

他似乎在告诉所有人:在绝对的规模和成本优势面前,一切所谓的品牌溢价、情怀故事,都脆得跟纸一样。

这套打法,对咱们普通人来说,短期看肯定是好事,能用更少的钱买到看似更好的东西。

但长远看呢?

当一个行业里所有的玩家,都被迫卷入这场无休止的“性价比”战争,最后会不会导致大家都没钱去搞那些真正需要烧钱的研发和创新?

我不知道,这问题太大了,估计只有时间能给答案。

反正现在,我看着我那台旧游戏机,突然觉得它也不是那么急着要卖了。

毕竟,一个连方程豹都能卖到17.98万的时代,还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呢?

你们说,这钛7,是年轻人的第一台“梦想越野车”,还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评论区唠唠。

方程豹钛7卖17万?比亚迪掀翻自家桌子,20万级SUV市场一夜变天-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