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和艺术圈里有这么一件事,挺有意思的,引起了不少人的讨论。
事情的主角,一边是德国大名鼎鼎的宝马汽车,具体来说是他们家最新、最顶级的纯电动轿车i7;另一边,则是一位名叫李健镛的韩国艺术家,老先生今年已经83岁高龄了。
这两方凑在一起,把那辆价值上百万的宝马i7给彻头彻尾地“改造”了一番,让它从一件工业产品,变成了一件能开上路的艺术品。
您可能会想,不就是在车上画画嘛,这事儿也不算太新鲜,很多车主自己也喜欢搞点涂鸦或者贴纸。
但这次还真不太一样,这里面的门道和背后的故事,值得咱们好好聊一聊。
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位李健镛老先生是什么来头。
他可不是普通的美术老师或者街头涂鸦艺术家。
在韩国,乃至整个亚洲的当代艺术界,他都是一位响当当的先锋人物。
他的艺术风格非常特别,最出名的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来创作。
这话听着可能有点抽象,咱们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系列作品,叫《身体图景》。
创作的时候,他会站在一块大画布的后面,人是背对着画的,然后把胳膊绕到画布前面去画。
这意味着,他画的时候根本看不见画面,完全是靠自己身体的伸展、肌肉的记忆和感觉来完成。
画出来的线条,就是他手臂能够达到的最远距离,是他身体和空间互动留下来的痕迹。
所以,他的艺术,重点不在于画出了一个多逼真的东西,而在于“画”这个动作本身,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艺术。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这辆宝马i7。
这车是宝马目前电动车里的旗舰,代表了德国制造业最前沿的技术和最豪华的体验。
车里面有可以从车顶放下来的31英寸大屏幕,后排座椅堪比飞机头等舱,可以说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冷静、理性的科技感。
让一位强调身体、本能、充满感性创作冲动的83岁艺术家,去面对这样一件冰冷、精密的工业杰作,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碰撞。
那么,李健镛老先生是怎么在这辆车上“动手”的呢?
从公布的照片来看,这辆车的样子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他没有把整辆车都涂满,而是先用一种非常鲜艳的红色,涂在了车的前后翼子板、车门下面的侧裙、车顶的几根柱子以及后备箱盖上。
这么一来,就好像用画笔把这辆车的“骨架”和轮廓给勾勒了出来,突出了车身的力量感。
然后在车身大面积的白色区域,老先生就开始了他的“身体作画”。
上面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有像是人脸的轮廓,有心形的符号,有树叶的形状,但更多的是一些抽象的、充满动感的线条。
最有意思的是,这辆车从左边看和从右边看,图案是完全不一样的,打破了汽车设计通常追求的对称美,让它看起来独一无二。
宝马官方解释说,这件作品反映了驾驶者和车辆之间的互动。
这话怎么理解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些看似随意的线条,可能就是艺术家在模拟驾驶时,手臂的运动轨迹,或者是风吹过车身的感觉。
他用自己最擅长的身体语言,去理解和诠释这台机器。
他自己也说,希望艺术能成为一座桥梁,连接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人。
通过这次创作,他把自己的身体感受和这辆代表着未来科技的汽车连接在了一起,让这台冰冷的机器仿佛有了人的体温和情感。
当然,这场艺术与汽车的联姻,背后也有着非常现实的商业考量。
宝马搞这个“艺术车”项目,已经有将近五十年的历史了。
从1975年开始,他们就邀请全世界最顶级的艺术家,比如大名鼎鼎的安迪·沃霍尔,在他们的赛车或者量产车上进行创作。
这么多年下来,宝马艺术车已经成了一个非常知名的文化品牌。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高明的营销策略。
它在告诉消费者:我们宝马不只是一家会造好车的公司,我们还懂艺术、有品位、有文化底蕴。
当大家都在比拼汽车的性能、续航和配置的时候,这种文化上的附加值,就成了吸引高端客户的重要法宝。
这次选择在韩国首尔发布这辆艺术车,并且特意找了韩国国宝级的艺术家合作,也是为了庆祝宝马在韩国开展业务30周年。
这无疑是对当地市场的一种示好和尊重,能够非常有效地拉近品牌和当地消费者的距离,比单纯砸钱做广告要高明得多。
看到这里,我们不妨也思考一下。
这些年,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得非常快,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的品牌和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我们有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
在技术和产品力上,我们已经不输给国外品牌,甚至在很多方面已经实现了超越。
那么,在品牌文化建设这方面,我们又能从宝马的这次活动中学到些什么呢?
其实,我们的车企也一直在做各种尝试。
比如,有的品牌会把用户中心打造成一个集咖啡馆、图书馆、亲子乐园于一体的生活空间,强调社区文化;有的品牌则利用车内巨大的智能屏幕,和数字艺术家合作,推出可以互动变化的艺术主题。
这些都是在为汽车这件产品注入更多的文化和情感价值。
宝马这次和李健镛的合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那就是如何将顶尖的工业设计与一个国家最深厚的本土文化艺术相结合,从而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这辆色彩斑斓的宝马i7,它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成了一个流动的文化符号。
它在首尔的街头展出,本身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文化事件。
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能看到中国的顶尖艺术家,与我们自己的顶尖汽车品牌合作,创造出一件能够代表中国审美、中国哲学和中国精神的“中国艺术车”。
当那样的作品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时,它所展示的,将不仅仅是中国制造的硬实力,更是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和我们这个时代的自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