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盘后头,我第一次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握着的不仅仅是一部机器。
尤其是在高速路上,那种枯燥和疲劳感会把人的反应速度一点点磨掉。自适应巡航这时候就像一个不说话但靠谱的副驾,你分神了,它还醒着,始终和前车保持着一个让你安心的距离。你不用像个神经病一样,脚在油门和刹车之间反复横跳,整个人的状态能松弛下来。可路上的事,谁也说不准。就上个礼拜,一个外卖小哥跟鬼魅一样从路边绿化带里钻出来,我脑子甚至都还没反应过来,那声尖锐的警报就响了,然后就是一脚死死的急刹,整个人被安全带勒得生疼。要不是那个叫AEB的系统,后果我根本不敢想,据说这东西处理信号的速度,不到250毫秒,比人眨眼还快。
那一瞬间过后,我才真正开始琢磨,这台车除了会自己刹车,骨子里到底硬不硬。你平时开着它,是感觉不到那百分之七十五的高强度钢存在的,更别提那些达到潜艇级别的钢材了,这些东西就像买了个保险,一辈子最好都用不上。它们藏在车门里,藏在地板下,沉默地构成一个笼子,一个在危险来临时,能给你和家人撑起一个生存空间的铁笼子。
而且现在的车,底下还驼着一大块电池,这玩意儿要是发起脾气来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当我了解到它的电池包就算被钢针整个捅穿,也能保证不起火不爆炸的时候,心里那点对新能源车的最后顾虑,才算是放下了。他们管那个电池壳叫什么金刚盾,名字有点土,但道理不糙。里头的电芯也选了更稳妥的类型,再加上那个BMS电池管理系统,就跟请了个24小时的保镖,时刻盯着电池的体温,稍有不对劲就立刻物理降温,绝对不给它任何热失控的机会。
当然了,对于一台这么大的MPV来说,最大的挑战有时候反而是那些日常的,琐碎的场景。比如在老城区的窄巷子里会车,或者在划线不清晰的停车场里找车位,那种压力一点不比高速上小。锐胜M8身上那13个传感器,就像是多长了十几双眼睛,帮你盯着四面八方。你从后视镜里看不到的盲区,它能看到;你没注意到的后方来车,它会提醒你。这套L2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背后的算力来自地平线的芯片,让这台大车开起来意外地好使唤,少了许多笨拙感,也多了几分从容。
说到底,现在的人选车,已经不再是单纯地看马力,看空间,看内饰有多豪华。更多的是在为自己和家人的每一次出行,买一份心安。科技带来的不应该是更多的焦虑,而是把人从那些重复、紧张、危险的驾驶场景中解放出来,让你能把更多的精力,留给家人,留给风景。开着它,倒不是说从此就高枕无忧了,但心里那块悬着得石头,确实轻了不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