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暴跌19%!比亚迪逆势增长!中国新能源车市激战正酣

最近咱们中国的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车这块,真是越来越有看头了。

很多人可能都听说了,前阵子特斯拉又搞了一波大降价,Model 3和Model Y一下子便宜了两三万,按过去的经验,这不得卖疯了啊?

可怪就怪在,最新的销售数据一出来,所有人都傻眼了。

特斯拉暴跌19%!比亚迪逆势增长!中国新能源车市激战正酣-有驾

特斯拉的销量非但没涨,反而还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一周的实际上牌数量还不到一万台,和前一周比,直接少了将近百分之二十。

反倒是咱们的国产品牌比亚迪,在这么大的压力下,销量稳稳当当,甚至还比前一周多了点。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难道说,以前百试百灵的“降价大法”,现在不好使了?

还是说,咱们中国消费者买车,心里那杆秤已经变了?

这背后的一系列数字,其实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这场“大戏”,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咱们先来仔细看看特斯拉的情况。

七月中下旬这一周,特斯拉在全国的上牌量是9900辆。

这个数字不仅比前一周的一万两千多辆少了一大截,也是近好几个月以来的最低点。

特斯拉暴跌19%!比亚迪逆势增长!中国新能源车市激战正酣-有驾

这就很奇怪了,七月初才刚宣布的全系大降价,按理说正是收割订单、销量冲高的时候,怎么反而卖不动了呢?

这事儿要是放在一两年前,简直不敢想。

过去特斯拉一降价,门店里都是人挤人,订单都能排到好几个月后。

现在这么大的优惠力度,市场反应却这么冷淡,问题肯定不简单。

有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跟两个方面有关系。

首先是产品本身,大家也都知道,特斯拉现在卖得最好的Model 3和Model Y,样子和内饰已经好几年没怎么大改过了,对于追求新鲜感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确实在下降。

更重要的,可能是最近围绕特斯拉的负面消息有点多。

在一些汽车投诉网站上,关于特斯拉车机系统卡顿、反应慢、实际续航里程跟宣传的差太远之类的抱怨,明显增多了。

有位车主在网上发帖说,自己刚提的新车,开着开着中间那块大屏幕突然就黑了,开到售后去检查,工作人员给出的解决方案竟然是让他“重启试试看”,这种处理方式让很多网友觉得太敷衍了。

一个几十万买来的高科技产品,出了问题却要用修电脑的土办法来解决,这用户体验确实说不上好。

特斯拉暴跌19%!比亚迪逆势增长!中国新能源车市激战正酣-有驾

再加上特斯拉一直引以为傲的超级充电网络,近期在一些城市也被曝出充电桩故障没人及时修、乱收“占位费”等问题。

这些事情一件件累积起来,就会慢慢消耗掉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信任感。

所以说,这次降价没能带来预想中的销量暴增,可能不仅仅是价格问题,更是品牌信誉和产品体验在消费者心中亮起了红灯。

大家开始觉得,买车不能只看牌子和价格,车子好不好用,服务跟不跟得上,才是更实在的。

跟特斯拉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咱们国产品牌的集体发力。

领头羊比亚迪在同一周的上牌量达到了51400辆,虽然比去年同期是少了一些,但在七月份这个传统的车市淡季,尤其是在对手猛烈降价的背景下,能比前一周还多卖出两千多台,这个成绩的含金量就非常高了。

这说明比亚迪的基本盘非常稳固,产品线丰富,从十几万的家用车到几十万的高端车都有,总有一款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按照这个势头,比亚e迪一个月完成二十万辆的销售目标,应该是没什么悬念的。

更让人惊喜的是,一批新崛起的国产品牌表现也异常抢眼。

比如小米汽车,这个刚入场没多久的“跨界选手”,一周就卖出了7200辆车,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80%。

特斯拉暴跌19%!比亚迪逆势增长!中国新能源车市激战正酣-有驾

最近小米SU7 Max升级版的上市,搭载了所谓的固态电池技术,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讨论热度,据说上市第一天订单就破万了,有些热门颜色的车甚至出现了要加价才能提到车的现象。

这种火爆的场面,在现在竞争这么激烈的市场里,确实不多见。

小米的成功说明,现在造车,光有传统技术还不够,懂用户、会营销,能把科技感和用户体验玩明白,同样能杀出一条血路。

还有小鹏汽车,一周卖了6700辆,同比增长超过两倍半。

小鹏的看家本领是智能驾驶技术。

就在那周,小鹏的智能驾驶系统进行了一次重大升级,新增了一百个城市可以在没有高精度地图的情况下实现城市领航辅助驾驶。

简单说,就是在更多的城市里,车子能像个老司机一样,自己识别红绿灯、自己转弯、自己避让行人和车辆。

这种实实在在的技术进步,直接转化成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据说升级消息一公布,到店看车的人一下子就多了三成。

除了这些,还有像零跑汽车这样的“性价比之王”,一周也卖了8200辆。

它新推出的C10车型,起步价不到13万,直接把竞争的矛头对准了特斯拉Model 3的入门市场。

特斯拉暴跌19%!比亚迪逆势增长!中国新能源车市激战正酣-有驾

零跑的负责人说得很直白:“中国消费者已经不再盲目为品牌的高溢价买单了,谁能把好的技术用亲民的价格带给大家,谁就能赢得市场。”这句话,可以说是道出了当前市场变化的核心。

当然,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有赢家就有失意者。

比如曾经的“新势力”代表之一蔚来,这一周的销量只有2500辆,和去年同期比下降了将近一半,不仅被小米、小鹏甩在了身后,甚至还不如一些二线品牌。

面对困境,蔚来也在积极调整,又是调整组织架构,又是整合旗下品牌,希望能尽快走出低谷。

这也从侧面说明,如今的新能源市场,不进则退,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对手超越。

总的来看,这一周的销售数据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新能源车市的真实面貌。

特斯拉一家独大的时代可能真的要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百花齐放、充分竞争的新格局。

国产品牌凭借着对本土市场的深刻理解、快速的技术迭代和更具吸引力的价格,正在全面崛起。

从比亚迪的规模优势,到小米的用户运营,再到小鹏的技术突破和零跑的极致性价比,大家各显神通,共同推动着市场的进步。

对于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绝对是个好消息。

因为激烈的竞争意味着我们能有更多的选择,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技术更好、体验更棒的汽车。

这场在中国大地上演的新能源汽车变革,最终受益的,一定会是每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