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是双修道士,增程是雷电法王,高速上到底谁才是爹?

不装了,摊牌了,最近后台天天有人问,说插混和增程高速上到底谁是爹?

这问题,讲真,比问豆腐脑吃甜的还是咸的还要引战。在车圈,这已经不是技术路线之争了,这是信仰战争,是两种世界观的对撞,是异端审判。你以为你在选车?不,你是在选你的道。

大部分人,包括那些写文章的,都试图用一种“理客中”的姿态来分析,说什么插混像个“聪明人”,增程像个“老实人”。

我呸。

这根本不是聪明和老实的问题,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修仙法门。

插混,说白了,就是个“双修道士”。它体内同时运行着两套功法,一套是上古流传下来的“内燃神功”,靠吞噬天地灵气(汽油)转化真元,力大砖飞,简单粗暴;另一套是新时代崛起的“雷电心法”,靠吸纳电网精华(充电)驱动,静若处子,动若闪电。

这个双修道士,平时在城里溜达,就用雷电心法,突出一个仙风道骨,不食人间烟火。可一旦上了高速,进入了需要持续输出真元的战斗场景,他立刻就切换了,内燃神功直接接管,轰隆作响,拳拳到肉。必要时还能来个“功法融合”,油电一起上,瞬间爆发力拉满,干翻前面慢吞吞的大货车就跟玩儿似的。这套系统,本质上就是个压缩毛巾,看起来不大,一进水,啥玩意儿都有了。复杂,但是能打。

增程呢?它走的不是双修的路子,它是“大魔导师”,或者说是“雷电法王”。

它的核心教义是:世间万物,唯电驱至高无上。车轮,必须且只能由电机来驱动,这是不可动摇的信仰。那没电了怎么办?简单,它在自己体内硬生生塞进去一个“内燃机-发电机”套装,美其名曰“增程器”,本质上就是一个移动的充电宝,一个为了维持信仰而存在的续命丹。

插混是双修道士,增程是雷电法王,高速上到底谁才是爹?-有驾

这个雷电法王,在城里开,那体验是真叫一个丝滑,跟纯电车没任何区别,安静,平顺,提速快,机你太美。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一旦上了高速,他的问题就暴露了。速度越快,他的“蓝条”掉得就越快。这时候,体内的那个移动充电宝就开始疯狂运转,像个后台打工仔,拼了老命地烧油、发电,然后把电再喂给电机。

插混是双修道士,增程是雷电法王,高速上到底谁才是爹?-有驾

你看明白这个过程了吗?

油 -> 发电机 -> 电 -> 电机 -> 车轮。

中间平白无故多了两次能量转换。每一次转换,都是一次损耗,都是对物理学赤裸裸的羞辱!这就好比你明明可以直接用手吃饭,非要让旁边的人喂你,他还得先把饭嚼碎了再吐你嘴里。画面太美,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

插混是双修道士,增程是雷电法王,高速上到底谁才是爹?-有驾

所以高速上,增程车的油耗,那叫一个抽象。速度一过120,那个油耗表跳得比我心率都快,感觉那台内燃神兽在引擎盖下面哀嚎:“顶不住了大哥!我发的电还不够电机塞牙缝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高速上插混是爹,增程是儿。因为插混的发动机在高速巡航时,可以进入最高效的运转区间,直接驱动车轮,这叫专业对口。而增程的发动机,永远在给电池打工,永远在做中间商,赚差价的不是它,被抽成的倒是它。这种脱了裤子放屁的设计,在高速工况下,简直是典中典。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我这比喻可能有点冒犯真正的道士和法师,罪过罪过。

那么问题来了,增程这种看似“反物理”的设计,为什么还这么火?

因为你得理解买增程车的人,他们的核心诉求是什么。

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好几台新能源车的中年人,我告诉你,他们买的不是一个交通工具,他们买的是一种“纯电体验的无限延伸权”。他们迷恋的是电机驱动那种绝对的平顺和静谧,并且对发动机的震动和噪音深恶痛绝,哪怕只有一丝丝。增程车完美地满足了他们。那个发动机启动发电的时候,除非你玩了命去感受,否则基本是无感的。

这是一种信仰。为了维护这种“纯电驾驶”的信仰纯洁性,他们愿意在高速上付出更高的油耗作为“信仰税”。你觉得他亏了,他觉得他赚了,他用多出来的油钱,买到了一段没有发动机直驱“污染”的“纯粹旅程”。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就像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标,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一样。你跟他聊高速油耗,他跟你聊驾驶体验。你们说的都不是一回事。

插混是双修道士,增程是雷电法王,高速上到底谁才是爹?-有驾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又回到了那个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

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车企们把插混和增程这两个技术路线玩出花来,本质上都是在搞极限拉扯,都是在发疯。

插混车企的想法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我用一套复杂的系统,把纯油、纯电、混动的所有场景都给你覆盖了,虽然复杂,但没有短板。我让你挑不出毛病。我要用全能,卷死你们这些偏科的。加大加大加大!

增程车企的想法是:去他的复杂系统,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我就赌用户最在意的就是市区驾驶的平顺性。我把这一点做到极致,做到和纯电车一模一样,然后用一个增程器解决你的里程焦虑。至于高速?一年有几天跑高速?为了那几天的体验,去忍受一套复杂的、可能会介入的发动机系统,值得吗?这是在用用户场景,去降维打击技术逻辑。

所以怎么选?

如果你是个实用主义者,一年到头一半时间都在高速上,那别犹豫,插混就是你的本命。它能给你实实在在的低油耗和强劲的动力,省下来的油钱够你吃好几顿海底捞了。

如果你是个体验至上者,95%的时间都在城市里蠕行,就喜欢那种万籁俱寂中车辆滑行的感觉,那增程就是你的灵魂伴侣。它能给你无限接近纯电的体验,又没有找不到充电桩的焦虑。讲真,有时候堵在路上,我甚至会怀念我那台除了喇叭不响哪都响的老捷达。

但能过,就是能过。

说到底,所有关于插混和增程的争论,可能都是一个伪命题。它们都只是从燃油车时代走向纯电车时代的过渡性“道诡异仙”,是技术妥协的产物。真正的未来,既不属于复杂的双修道士,也不属于背着充电宝的雷电法王。

未来属于那个能造出1000公里续航、10分钟充满、价格还便宜的纯电车的“仙人”。当那个仙人出现的时候,他会把桌子连同桌上所有的蜡烛一起端走,管你是插混还是增程,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现在问我怎么选?问你的钱包和驾驶习惯,别问我。

我只会劝你,再等等。或者,干脆去买个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合了社会工程学的、全场景自动驾驶。

就问你怕不怕?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