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宣布“全面转向AI与机器人”,新能源车还香吗?

当马斯克在财报会上用80%的篇幅谈论AI和机器人,却只字不提Model Q量产时间时,资本市场立刻读懂了信号:这家曾颠覆汽车行业的公司,正试图用Optimus机器人和FSD自动驾驶重新定义自己的未来。但财报数据却暴露了残酷现实——特斯拉75%的营收仍依赖Model 3/Y,第二季度汽车交付量同比下滑4.8%。这场豪赌背后,究竟是战略升级还是无奈避险?

特斯拉宣布“全面转向AI与机器人”,新能源车还香吗?-有驾
image

特斯拉的“红海困境”:中国对手崛起与交付量连续下滑

Model S/X交付量腰斩51%的数据,揭示了特斯拉高端市场的萎缩。更严峻的是,比亚迪上半年全球销量反超特斯拉12万辆,中国品牌凭借本土化供应链和智能化配置,正在挤压其最大海外市场的份额。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补贴退坡则让特斯拉失去价格优势,2023年其在美国的市占率首次跌破60%。

特斯拉宣布“全面转向AI与机器人”,新能源车还香吗?-有驾
image

唯一亮色来自能源业务:储能部署同比增长222%,超充网络向非特斯拉车辆开放后收入增长37%。这种反差印证了分析师的判断——当电动车赛道变成血腥红海,转向AI和机器人或许是规避同质化竞争的最优解。

价格战与延迟的Model Q:电动车市场的残酷现实

被寄予厚望的2.5万美元平价车型至今未启动量产,暴露了行业核心痛点。宁德时代财报显示,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仍占整车价格28%,而特斯拉中国区售价已较年初下调15%。这种“成本刚性遇上价格弹性”的困局,迫使马斯克暂缓走量计划。

特斯拉宣布“全面转向AI与机器人”,新能源车还香吗?-有驾
image

反观AI赛道,特斯拉纯视觉方案FSD V12已实现90%场景零干预,Optimus机器人单台成本骤降至2万美元。在尚未形成垄断的蓝海市场,技术突破能直接转化为估值溢价——这正是资本更青睐的叙事逻辑。

政策风险与营收依赖:转型AI的“不得已”与“不甘心”

细读财报会发现矛盾点:汽车业务毛利率仍达18.2%,贡献了83亿美元现金流。但地缘政治正在改写规则,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征100%关税的同时,欧盟对特斯拉上海工厂出口车辆发起反补贴调查。

特斯拉宣布“全面转向AI与机器人”,新能源车还香吗?-有驾
image

马斯克的解决方案颇具赌性:将Dojo超算集群算力提升100倍,承诺2025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但华尔街质疑声不断——当蔚来ET7已搭载4颗英伟达Orin芯片时,特斯拉仍坚持纯视觉方案能否守住技术壁垒?

双线作战的未来:新能源车与AI,谁才是真风口?

传统车企正以惊人速度电动化:大众宣布未来五年在华投资180亿欧元,丰田固态电池量产提前至2027年。而特斯拉的回应是让机器人走进工厂,用自动驾驶重构出行生态。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商业逻辑之争。当造车沦为毛利率18%的制造业,而AI能带来50%以上的软件服务溢价时,资本的选择早已不言而喻。但历史告诉我们,真正改变世界的技术,往往诞生于产业需求与科技野心的交汇点。特斯拉的转型,或许正是这个时代最生动的注脚。

新能源车从未褪色,只是舞台中央的聚光灯,正在转向更颠覆性的未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