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曾经需要排队提车的比亚迪汉,如今月销量只剩下去年同期的一个零头。2025年8月,这款车的销量数据显示仅为7758辆。这个数字什么概念?对比一下,2024年8月它还能卖出15326辆,而在其巅峰时期,单月销量轻松突破3万辆大关,单车均价稳稳站在20万元以上。
眼下别说重现辉煌,就连去年年底月销接近3万的成绩,今年看来都遥不可及。进入9月,它的周销量更是稳定在1400到1500辆左右的低位徘徊2。
价格方面,比亚迪其实已经拿出了巨大诚意。2025款汉的智驾版,终端优惠普遍在1万元以上,起步价已经下探到15万左右。非智驾版的价格更是“离谱”,优惠幅度甚至能超过3万元。
这样的降价力度,让早期购车的老车主们感觉被“背刺”,连一些忠实迪粉都开始表达不满,认为汉、唐这两大IP被降价策略伤了元气。单从价格看,性价比似乎还在。
问题很可能出在核心配置上。卖得比较好的125km精英版,表面看功能齐全,1.5T五代DM插混系统、FSD可变阻尼悬架、满配气囊、高阶智驾等都有配备。但它有两个难以忽视的短板。
底盘结构和用料相对薄弱,同价位的主流对手们,像吉利风云A9L、领克10EM-P、别克至境L7,清一色用上了双叉臂加五连杆独立悬架,还在疯狂堆铝料,汉却依然在老的平台上修修补补。
纯电续航更是硬伤,全系插混版本都只有125公里,而竞争对手们已经开始普及40kWh左右的大电池,纯电续航直奔300公里而去,日常通勤基本可以不用油。
纯电版本的处境同样尴尬。低配车型还是400V平台,其他版本虽然宣传是800V,但充电功率只有130kW,对比行业主流水平已经落后。比亚迪招牌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汉也没有用上。全系前驱,零百加速7.9秒,电机技术也显得老旧。
现在的15到20万级别市场,早已不是当年模样。消费者期待的是硬核产品力。前面提到的风云A9L、领克10EM-P、别克至境L7,不仅底盘规格高,电池大,加速快(普遍进入5秒区间),在智能化上也毫不含糊。
领克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别克同样有激光雷达并搭载先进的大模型智驾系统,中高配车型就提供一二排座椅的加热通风按摩。就连别克这样的合资品牌,其电车在配置上都能够压过汉一头。
比亚迪汉过去能打,靠的是领先的三电技术、DM混动的先发优势,还有那套惊艳的“龙颜”设计。但现在这套组合拳有点失灵了。你说超混省油?竞品直接给你块大电池,油耗那点差距对用户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安全性闻名,但对手用上宁德时代的电池,消费者也觉得足够可靠。新能源市场品牌忠诚度还没完全建立,大家更认实实在在的产品力。
比亚迪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新推出的秦Plus,起步纯电续航就是128公里。今年亮相的海狮06、钛7等新车,都升级了底盘,下放了云辇-C和智能驾驶系统,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舒适配置也跟上。
只是,这些新技术还没轮到汉这款车型大换代。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末段的汉,面对一群武装到牙齿的新对手,难免显得力不从心。
为了提升竞争力,比亚迪在10月中旬推出了汉的长续航版。汉DM-i长续航版的纯电续航提升到了245公里,综合续航达1560公里。汉EV长续航版则提供了705公里的续航选择,零百加速最快6.9秒,并且在内饰上换装了流行的怀挡设计。价格方面基本保持了“加量不加价”的策略。试图用产品力的局部升级来稳住市场。
然而,比亚迪试图通过汉L/唐L系列来收复20万以上失地的努力,目前效果并不理想。今年5月至8月,汉L系列的销量从4803辆一路下滑至8月的2212辆。
这背后有外观设计被部分消费者认为“老气”的原因,也有其主打的兆瓦级闪充技术因基础设施不足而体验受限的因素。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汉系列整体的品牌力在经过多次降价后已经受到损伤5。
市场是残酷的。当吉利银河E8以18.8万的起售价配上45英寸大屏和高通8295芯片,当华为智界S7用鸿蒙系统和AI大模型带来颠覆性智能体验,当星途星纪元ES全系标配空气悬架和800V平台时,消费者用订单投了票。
曾经那个凭借一己之力撑起国产豪华轿车希望的比亚迪汉,如今在极度内卷的市场中,确实需要一次真正的脱胎换骨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