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有没有感觉,现在的新能源车,上新款的速度比我换女朋友都快。
前脚刚刷到M9的评测,后脚就听说M8也要来了,中间可能还夹着某个友商改款。感觉车企现在不是在开发布会,就是在去开发布会的路上,卷得跟麻花一样。
你以为这是车企天赋异禀,工程师们集体打了鸡血,天天喝着茅台写代码?
当然不是。
真实的世界很骨感,每一台光鲜亮丽的新车背后,都藏着一条被逼到极限、快要被榨干的供应链。
而今天的故事,就关于这条供应链里的一个“贴身保镖”,一个把家搬到客户隔壁的狠人。
主角叫创晖汽车,一家给赛力斯问界M9提供494个零部件的供应商。
这个数字什么概念?
就是你坐进M9里,闭着眼睛随便摸一个塑料件,大概率就是他们家产的。从内饰到座椅,几乎被包圆了。这已经不是合作了,这是深度绑定,是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了一起。
更有意思的是这家公司的操作。
创晖,一家老家在浙江的企业,长三角混得好好的,突然就打包铺盖卷,一路向西,在重庆两江新区的龙兴智能制造产业园安了新家。
为什么?
因为这里离它的金主爸爸——赛力斯超级工厂,只有1500米。
1500米,走路溜达着就到了,开车一脚油门的事儿,5分钟都嫌多。
高峰期,创晖每小时有60辆满载零部件的货车,源源不断地开进赛力-斯工厂。

这画面,让我想起了火锅店的后厨,服务员前台喊一嗓子“毛肚没了”,后厨小哥立马从冰柜里端一盘出来,中间耽误不了一分钟。
创晖,就是那个住在冰柜旁边的毛肚供应商。
你以为这是爱情吗?
不,这是把刀架在脖子上的生死时速。
在燃油车时代,供应链可以慢慢悠悠。主机厂下个单,供应商隔着几百上千公里,安排生产,然后找个物流,过个三五天送到,大家都有缓冲。
那时候的商战,像是古代打仗,讲究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的是节奏和规划。
但现在新能源车行业的商战,是巷战,是贴脸肉搏。
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的反应更快,是在对手喘气的功夫,你已经把升级款给发布了。
用户今天想要个冰箱彩电大沙发,明天就想要个车载无人机。市场需求瞬息万变,车企的研发和生产必须是以“周”为单位来迭代。
这时候,你跟主机厂说,老板,这个新零件我要先开模,再生产,再找车运过来,前后一个月。
老板会亲切地告诉你,下个月你可以去别的公司继续发挥你的才能了。
所以,对于赛力斯这种新势力头部玩家来说,它的命根子,一半在研发,另一半就在供应链的响应速度上。它需要一个供应商,不是合作伙伴,而是能跟它同呼吸共命运,能做到“指哪打哪,随叫随到”的“准员工”。
距离,就是效率,就是生命线。
1500米,意味着赛力斯可以把库存压到最低。生产线上缺什么了,一个电话过去,创晖那边的货车轮子已经在冒烟了。
这就是现代工业的极致——即时制造(Just-in-Time)。听着高大上,说白了就是把仓库直接建在了生产线旁边,不给一丝一毫的浪费留机会。
这背后,是一场血淋淋的商业逻辑博弈。
我们用【半佛财经分析框架】来扒一下这里面的四方利益。
第一方,是赛力斯这样的【平台/主机厂】。
它得到了什么?
极致的效率、极低的库存成本、极强的市场反应能力。它把供应链的不确定性,通过物理距离的拉近,压缩到了最小。而且,当一个供应商把整个工厂都搬到你隔壁时,它的身家性命就和你绑在一起了,忠诚度根本不用怀疑,想跑路?厂房都不要了?
这就像你点外卖,那个外卖小哥直接就住在你家楼下,你下单他出门,这速度,谁顶得住?
第二方,是创晖这样的【商家/供应商】。
它得到了什么?
稳定到不能再稳定的海量订单。给M9供494个件,M8供150个件,还有阿维塔。这生意,躺着都能数钱。不用再花天酒地地去跑客户,不用担心明天没饭吃,只要抱紧赛力斯这条大腿,荣华富贵就有了。
但它失去了什么?
议价权和独立性。你都住人隔壁了,身家性命全靠人家,你还想涨价?你还想有脾气?主机厂稍微给你点脸色,你就得连夜开会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

这就是一场豪赌,用自由换稳定。在当下这个内卷到极致的汽车行业,这笔买卖,很多供应商哭着喊着都想做。
第三方,是两江新区龙兴这样的【监管/地方政府】。
它得到了什么?
一个产业集群。
创晖来了,臻驱科技、荣闰物流、沪光线束都来了。一个赛力斯超级工厂,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把上下游三十多家企业都吸了过来。
企业来了,就有税收,有GDP,有就业岗位。一个产业园,预计新增2000个就业岗位,带动整个片区的经济。
这叫什么?
这就叫保姆级服务,把饭直接喂到嘴里。
你看龙兴产业园的操作,厂房给你预留好,政策给你配套好,连龙头客户都帮你拉过来了,你只需要带着技术和团队过来开工就行。这种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是请客吃饭,是直接帮你把家都安好了。
第四方,是我们这些【用户/消费者】。
我们得到了什么?
理论上,我们可以更快地拿到新车,并且因为供应链成本的降低,车价可能会更有竞争力。当然,后者只是理论上,省下来的钱,车企会不会让利给你,那就要看它的良心了。
但至少,这种极致的效率,最终会转化为产品更快的迭代速度,我们能用上更新的技术和设计。
所以你看,这根本不是一个“一家企业搬家”的简单新闻。
这是一个缩影,是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绞肉机”模式的缩影。
过去那种“一个零件全球采购,漂洋过海来相会”的潇洒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讲究的是快种快收,是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和近场协同。
所有玩家都被逼上了牌桌,规则只有一条:要么变得更快,要么被淘汰。
创晖汽车的选择,不是特例,而是未来所有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宿命。
这就像一场拳击比赛,以前大家还能在中场休息时喝口水、擦擦汗。现在,裁判直接取消了中场休息,从第一秒就要打到最后一秒,谁先喘气谁就倒下。
而把工厂搬到客户隔壁,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多喘半口气。
这半口气,在今天的商场上,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