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禁摩”大逆转?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电动复仇”:从1%到反超

越南的摩托车数量在全球范围内可是遥遥领先,整整有4500万辆左右的摩托车,基本上每个人都配一辆。

今年7月,越南河内市公布了“禁摩令”,打算到2030年左右让首都的交通工具全部转为电动。

越南“禁摩”大逆转?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电动复仇”:从1%到反超-有驾

不过,三个月过去了,胡志明市建设厅又想法变了,建议放宽“禁摩令”,不再一刀切,而是在城市低排放区域限制那些不达标的交通工具,另外,这些不符合标准的车子只要付点费就能继续跑。

因为城市的街道狭窄、道路拥挤,加上公共交通系统不太完善,摩托车就成了越南人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所以,这个市场也变成了全球摩托车制造商特别看重的地方之一。

越南“禁摩”大逆转?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电动复仇”:从1%到反超-有驾

从“我很便宜”,变成“我很酷”

大约二十年前,中国的摩托车品牌就像一群饥饿的鲨鱼一样,盯上了越南那块潜力无限的市场。手里的唯一杀手锏,那就是价格,简直像把锐利的刀子,锋利得让自己也可能伤到自己。

那会儿市场可是直来直去的。当本田、雅马哈这些日本品牌的价格还在1800到2300美元之间徘徊时,来自重庆的力帆、宗申们,直接把批发价削到了700美元,有的零售价格低得让人震惊,甚至只有300美元左右。

越南“禁摩”大逆转?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电动复仇”:从1%到反超-有驾

这算是啥概念呀?简直就是降维打击,越南消费者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到了2002年,街头巷尾几乎都在跑中国车。

为了把价格压得死死的,公司就不得不放弃一切代价。利润薄得像蚊帐一样,有时候卖一辆车才赚不到30块钱。剩下的路也就只有一条:偷工减料。车架破裂、发动机出问题变得司空见惯,至于售后服务体系,那根本就没有。

越南“禁摩”大逆转?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电动复仇”:从1%到反超-有驾

“中国制造”在越南一时间和“廉价低质”绑在了一起,信赖感崩塌得比之前建立的还快。这颗被价格冲昏头的“毒果”,最终让所有中国企业都成了受害者。

眼下,重新崛起的电动车新贵,比如雅迪,已经醒悟了,他们不再盲目追逐“拼价格”的自亏策略,而是开始重新阐释“价值”的含义。

越南“禁摩”大逆转?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电动复仇”:从1%到反超-有驾

他们的做法就是“性能差不多,价格砍一半”。一辆电动车卖到4500元左右,跟同等级别的日本燃油摩托车比起来,差不多只有一半的钱,不过性能和骑行体验却依旧不错。这不再是那个引人上当的陷阱,而是真真切切展现出来的诚意。

他们在TikTok、Facebook这些社交平台上搞起了本地化营销,试图重新塑造品牌形象,把电动两轮车和越南政府的碳中和目标挂钩,还和年轻人喜欢的科技感、环保生活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

越南“禁摩”大逆转?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电动复仇”:从1%到反超-有驾

扎根,而不只是路过

大部分中国企业当时想的就是把国内过剩的产能卖出去,图个快钱就跑。他们对越南市场缺乏最起码的敬畏心和长远打算,操作方式也很简单,就是直接出口整车和零配件。

越南政府为了维护本国工业,开始设置关税壁垒和配额限制,还要求外企必须在当地建厂,这才让这些企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越南“禁摩”大逆转?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电动复仇”:从1%到反超-有驾

他们匆忙开建的工厂,管理和品质控制体系都不成熟,结果不仅没有改善产品质量,反而让内部的恶性竞争和混乱变得更严重。就像一群过客,根本没有打算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哪怕遇到一点风吹草动,也扛不住。

现如今,我们看到的可是完全不一样的“扎根式共建”路线。中国企业不再单纯当市场上的掠夺者,反倒变成了深度参与、用心建设的真正力量。

越南“禁摩”大逆转?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电动复仇”:从1%到反超-有驾

拿雅迪来说吧,早在2019年就率先在越南北江省开设了工厂。这可不是为了应付政策什么的临时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个长远战略布局。

这家工厂不光在当地提供了超过3000个工作岗位,还带动了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兴旺。最近,他们竟然打算把年产能从20万台一下子搞到200万台,这叫一个震惊。

越南“禁摩”大逆转?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电动复仇”:从1%到反超-有驾

这还不是全部。除了工厂之外,越南全境也开了超400家门店,打造了一个集销售、售后、金融服务,还有充电网络在内的完整生态圈。传递出的意思很明显:我们不是来摘桃子赶紧走的,而是想和你们一块儿发展壮大。

更长远的谋划在于,这些公司正把越南当作辐射整个东盟市场的制造和研发基地。按照RCEP协议,在越南生产的商品可以免关税出口到东盟的其他国家。这一下子让企业,从一个“产品出口者”变成了一个“产业实力输出者”,局势瞬间变得更宽广。

越南“禁摩”大逆转?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电动复仇”:从1%到反超-有驾

换个赛道,让对手追不上

二十年前那场战役,真是惨烈又让人觉得挺憋屈的。中国企业在一个早就有规则、已经成熟的赛道上,和国际一流的猛将(日本品牌)展开激烈拼杀。

在燃油摩托车的技术水平、品牌影响力以及销售渠道方面,日本企业占据了绝对优势。中国企业唯一能想到的招数,就是靠价格战这种最基础、最原始的手段来打击对方,也是在把自己也拖下水。

越南“禁摩”大逆转?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电动复仇”:从1%到反超-有驾

很明显,日本品牌一动策略,凭借多年积累的品质声誉和本土优势,很快就重新拿回了市场份额。反倒是中国企业在激烈的内卷中耗掉了所有的元气,最后败得一败涂地。

这次的回归,堪称经典的“换道超车”,他们聪明地避开了燃油车那片竞争激烈的红海,直奔全新的电动化蓝海领域。

越南“禁摩”大逆转?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电动复仇”:从1%到反超-有驾

这个机会真是绝佳。越南当局正为日益严重的交通堵塞和空气污染问题烦恼,逐步从强制“禁摩”转向支持“油改电”,政策的偏向开始改变。政府定下的目标很明确:到2030年,电动车的销售比例至少要达到25%,到2050年实现交通领域的碳中和。

在这方面,曾经的行业领头羊日本车企在两轮车的电动化方面显得特别慢。他们的全球布局主要还是放在四轮车上,结果电动摩托的产品线就很单一,价格又挺高,根本无法迎合市场的实际需要。

越南“禁摩”大逆转?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电动复仇”:从1%到反超-有驾

这为那些掌握全球最完整新能源产业链的中国公司,留出了一个大大的战略机会。他们凭借成熟的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以及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直接对传统的巨头们形成了“碾压式”的冲击。

如今的角逐焦点,不再是哪个的成本更便宜,而是哪个的供应链更牢固、技术升级更迅速、生态体系打造得更完整。

越南“禁摩”大逆转?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电动复仇”:从1%到反超-有驾

挺有意思的是,今天越南电动两轮车市场的局势,不再只是单纯的“中日之争”。本土品牌VinFast和Pega崭露头角,分别稳坐市场份额的第一和第二把交椅。

中国的迪宝和雅迪紧跟其后,形成一种全新而复杂的合作与竞争的格局。中国品牌在这个局面中,不再只是搅局者,更像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和本土企业一起共同塑造着市场的未来。

越南“禁摩”大逆转?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电动复仇”:从1%到反超-有驾

结语

越南街头那一大批摩托车依旧挺立,可推动它们的内在动力正在悄悄发生变化。二十年前的惨败,堪称中国制造在“低端产能出海”狂奔中的一次惨痛教训。

而经过二十年的激烈反弹,铁证如山地证明了中国制造业已经走到一个崭新的关口——开始为全球市场带去“整体性解决方案”的阶段。

越南“禁摩”大逆转?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电动复仇”:从1%到反超-有驾

这次在越南上演的“复盘”,意义远远不止一个市场的挽回。它象征着中国企业出海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从单纯看重价格,转变成依赖技术、品牌、供应链管理和本地化整合的多方面能力。

中国企业如今正逐步摆脱过去被动“全球制造者”的定位,开始变成主动“全球产业建设者”。这一转变,也许才是这个故事中最让人振奋的部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