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汽车这玩意儿,最近可是“风口上的小猪”,风头不比大哥纯电差——特别是那些一口气能跑400公里纯电的车型更是刷屏热搜。
诶,你说增程车就是要油有油,要电有电,怎么今年瞄着大电池发力了呢?不是以前都说“小电池+大油箱”才踏实嘛?如今一改画风,反手一个“大电池+小油箱”,电池续航400公里不在话下,这局有点意思。真的像网友吐槽的那样,“增程2.0,谁还不是电动爹”?好家伙,这到底是“进化”,还是又一场营销秀?咱掰扯掰扯。
你要说疑问点,哥几个都明白。怪就怪在,这么多年车厂反复灌输“续航焦虑”,安利油箱是兜底保障。结果现在风向变得快,厂商齐刷推出大电池增程版,感觉像以前“电池小小的挺好”—“哎哟,电池还是大的香”互扇巴掌。为啥从前小电池加持、主要靠油箱,如今“靠电成主流”?答曰:用户变了,路况变了,甚至连充电桩都升级了。话说回来,这波“400公里续航增程”是真的革了哪路祖宗的命,还是眼下新噱头?厂家跟电池厂手拉手,是不是再悄悄盘一把行业红利?我们不妨挨个儿拆开看看。
往年大家口中的增程车,大多配的小电池,市区通勤随便跑个百八十公里。
外出时油箱一顶,长期续航谁也不怵,通杀乘风破浪的老司机还真挺舒坦。
那会儿理想、问界这些品牌的打法特别讲究,用剧情话讲就是“有火车皮(油),也有高压线(电)”。
最早推广时,谁家还不是主打“解决纯电焦虑”?哪怕你充电桩少点,随时加油立马原地满血复活,可简单粗暴得很。
但,人嘛,总是善变的物种。
到了2024年,局势就变了。
数据显示,像理想、问界这些主打增程的小伙伴,销量暴增,街上成片都是油电双修的新青年。
可用户是最诚实的:表面全能无死角,实际90%的增程用户,大部分用车时间都主要靠纯电。
日常通勤路上,根本用不上烧油。
把油箱当“保底“,偶尔远郊玩一把就不错了。
问题是这样一来,100~200公里的续航就显束缚,三天两头充电,车主忍不了。
情理之中,需求带着市场转弯。
大家上车买车日思夜想:要是电池再大一点,充电频次少一点,哪怕远郊也能省点麻烦,不好吗?
车企当然嗅出风向不对。
像智己、广汽昊铂、小鹏这些新锐品牌,8月起推出了大电池家族版。
官方随口一报,纯电续航400公里+,甩小电池不止一条街。
而消费者也确实“用脚投票”,纷纷攒钱换“大电池”,老款小电池理想系列都不香了。
车企高管一句大实话:“用户想把增程用成纯电,油箱只是保底。”听着透着一股“你想咋用我就咋造”的气派。
可是说到底,大电池增程车真就是宝中宝?
还得查一查底细。
先说电池,大容量就是堆芯子。
动力电池界一哥宁德时代,搞出骁遥超级增混电池,支持4C超充,400公里以上的纯电续航,到手一阵猛夸。
但认真看,这玩意儿和纯电技术并没本质区别,就是毛胚同源,装箱更大一坨。
也就是说,小电池靠省,大电池就是堆量,聊胜于无。
技术升级嘛,谈不上。
深扒背后,大电池增程的春天其实挺微妙,既吃小电池增程的市场,又把纯电的蛋糕撕一块下来。
假设现在外面是汽车江湖,纯电、增程、小电池增程仨人围炉夜话。
大电池这货,直接来个杨家将,脚踩两条船,竞品横跨两个门派。
用户要续航,它真给,厂家要宣传,它有数据。
俩头“钻空”,谁能赢?
短期看,买买买冲销量没跑了。
但长期看,冰封王座在谁家手里,难说。
要说大电池,必然意味着成本高。
同理也看,昂贵的电池就决定了它“高攀不起”:普通消费者想买个便宜实惠的增程,不现实。
中低端市场还得靠老实人小电池扛着。
而主打纯电的那些车型,虽然没有油箱兜底,架不住后续快速充电、公共补能系统全方位升级,纯电的“焦虑”问题被一步步削弱。
整个新能源矩阵下,增程车、大电池只是一个阶段性变招。
根本出路,还是等电池技术真升级,能量密度上去了、成本打下来、充电网络铺满啦,谁还稀罕掏钱加油?
借用行业大佬专家的看法:目前增程技术就是个“牛皮糖”,暂时绕过电网、地理不便利时的技术短板。
卖得火那会儿,是因为用户对新产品有个“认知适应期”。
现阶段大家真想解决焦虑,还得让电池再狠点,充电更快点。
那些说“增程能顶10年”的,其实也是看磨人场景多才坚持,多路线博弈的格局一时之间难以湮灭罢了。
真到最后,主旋律还得是纯电出来接棒。
当然究竟怎么跑,和消费者真实体验、配套发展进度息息相关。
其实车企自己心也明白:造增程不光是想凑个“过渡”噱头,而是希望够灵活,多条腿走路。
如今市场里大电池增程车师出有名,有燃油、有电池,定位还比绝对纯电油腻——但你要说它能彻底替代燃油or纯电,其实得分场景、看环境,甚至考核地方充电桩是不是玻璃心天天坏。
毕竟行业大趋势朝着纯电跑,增程就是这两年买菜、长途通勤的甜头。
真到了遍地家庭都有充电桩那会儿,估计谁也不会天天盯着油箱。
说了这么多,对消费者来说毛病不大。
你想短期爽、省麻烦,大电池增程确实性价比高,想啥来啥。长远看,等哪天纯电彻底普及、成本友好,估计谁也不会怀旧“兜底油箱”,电池想怎么堆怎么堆,“用电焦虑”啥的彻底拜拜了。
但前提得是行业真进阶到那一步。
咱不妨乐观点看,厂商的“联手电池公司大搞大容量”,其实就在刺激上下游产业链快马加鞭。
智己LS6这些新车型只是个起头。
之后不排除会有一波车型百花齐放,电池续航、智能驾驶全上线。到时候打起价格战、功能内卷,用户捡到大便宜,那画面想想都美。
可如果电池一直拖泥带水、四千块一度电高高在上,这份气派可能就熄火一截,也许到头来又会有新技术冒出来收割市场。
残酷点说,这就是技术变革下的“内卷江湖”:你追我赶、此消彼长,风水轮流转。
小结下,纯电续航400公里的大电池增程车型,其实既是市场变迁的镜子,也是技术升级的助推器。
短暂眼下,它既能安抚用户用电、偶尔烧油的“薛定谔焦虑”;也能促使企业、上游供应链高歌猛进。
可放眼未来,增程这招终究是过渡技术,真正底层的升级还得靠电池的质变与能源配套的完善。
要说谁能笑到最后,这场“新能源王者争霸”,还远没到分胜负的时候。
你怎么看大电池增程和纯电的未来?是一步到位直接纯电派,还是更认可兜底兼容才安心?
一起聊聊,等你来发表观点——车圈迷惑行为大赏,我们等你吐槽!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