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车友们,最近我帮朋友选车时,把2025款宝马i3的四个版本都仔细体验了一遍。 从动力表现到内饰细节,从充电效率到悬挂调校,每个版本都有独特个性。 光看配置表可体会不到这些差异,今天我就把这些实测感受分享给大家。
动力与续航表现
咱们先聊聊最基础的动力和续航。 eDrive 35L官方指导价35.39万,电机功率210kW,CLTC续航526公里,零百加速6.2秒,搭载70kWh三元锂电池。 另外三款40L系列价格从35.99万的50周年限量版到41.39万的曜夜运动套装,电机功率都是250kW,CLTC续航统一592公里,零百加速5.6秒,电池容量升级到79.05kWh。
我在空旷路段试了加速,35L的6.2秒日常使用完全够用,路口起步、高速超车时,深踩电门动力输出很线性,不会有突兀感。 40L的5.6秒加速确实更强劲一些,推背感明显增强。
充电方面,四个版本的快充速度差不多。 用国网60kW快充桩实测,从30%充到80%大概32分钟,80%之后会自动进入慢充阶段,从80%到100%还需要40多分钟。 所以日常补能充到80%最划算。 家里能装充电桩的话,用7kW家用慢充,35L从空电到满电约10小时,40L约11.5小时,晚上睡前插上,早上基本能满电。
售后政策方面,宝马官网显示2025款i3的三电系统质保8年或12万公里,整车质保3年或10万公里,还包含3年免费的无限次缺电拖车服务。 当然具体政策还是要以官方为准。
外观设计细节
四个版本停在一起,不用看参数就能区分开。 35L基础款风格低调,配备18英寸双色轮毂,尺寸225/50 R18,轮毂样式简约。 大灯是普通LED,晚上开夜路亮度够用,但没有转向辅助功能,过弯时要多留意路边情况。
40L 50周年限量版辨识度很高,专属磨砂纯灰色车漆在阳光下呈偏浅灰色,带着细腻的金属颗粒感。 阴天或夜晚颜色会偏深,质感接近水泥灰但更精致。 销售告诉我,这种磨砂漆补漆成本比普通漆高约30%,而且必须到宝马授权4S店补漆,否则容易有色差。 轮毂是19英寸884型,前轮225/45 R19、后轮245/40 R19,比35L的轮毂宽,视觉上运动感更强。 B柱、头枕和换挡杆上都有“Years”银色标识,座椅靠背还压有小“”字logo,坐进去能感受到与普通版的区别。
曜夜套装采用“全黑”设计,格栅、轮毂、侧裙、车窗饰条都是黑色,连车标也做了熏黑处理,视觉效果很出众。 黑色轮毂是亮面材质,虽然好看,但日常行驶容易沾染刹车粉,大概一周需要擦拭一次,否则会显得灰蒙蒙的。 大灯升级为带转向辅助的自适应LED,晚上开盘山公路时,灯光会随方向盘转向调整照射角度,比如打左转向时,左侧灯光会向路边偏移,能看清路边行人和护栏,比35L的普通大灯实用性强不少。
曜夜运动套装的运动氛围最浓,19英寸轮毂不仅采用黑色设计,还做了熏黑哑光处理,相对不容易显脏。 搭配M运动前后包围和后扩散器,车头看起来更低趴,车尾扩散器还能起到轻微的降阻作用。 车身高度比其他版本低10mm,我用手机大致量了下,差不多是一个手指的厚度,停在路边时能明显感觉到它比35L姿态更低,视觉冲击力很强。
内饰与空间体验
坐进车内,四个版本的空间表现都很不错,这点不用纠结。 车身长宽高4872/1846/1481mm,轴距2966mm。 我身高178cm,调整好主驾座椅后坐进后排,腿部有两拳多距离,膝盖不会顶到前排座椅,头部也有一拳多空间。 中间地台有约15厘米的凸起,坐中间的乘客可以把脚放在两边。
后备箱实测常规容积410L,放两个20寸登机箱没问题,还能再塞个双肩包。 如果把后排座椅按4:2:4比例放倒,容积能扩展到1200L左右。 我试过放一个28寸行李箱加一个折叠婴儿车再加两个购物袋,刚好能装下,露营带帐篷、天幕等装备也基本够用。
空间表现相近,但内饰和座舱配置的差异就大了,特别是日常使用的细节体验。
35L基础款采用Sensatec合成皮座椅,摸起来比普通织物座椅细腻,接近麂皮手感,支撑性不错。 不过合成皮有个小特点,夏天太阳晒久了坐上去会有点烫,需要先开空调吹几分钟;冬天则会偏凉,好在座椅可以通过空调调节温度。 车机系统是全系标配的12.3英寸仪表加14.9英寸中控双联屏,搭载iDrive 8.5系统。 操作起来反应流畅,切换导航、音乐、空调界面基本没有卡顿。 语音控制实用性较强,说“你好,宝马,把空调调到24度”,识别率大概90%,偶尔会听错地名,比如把“朝阳公园”听成“潮阳公园”。 CarPlay连接稳定,用数据线连手机大概3秒就能连上,不会频繁断开,开车时用方向盘按键切歌、调音量都很方便。
40L限量版的内饰质感明显提升,座椅采用Alcantara和Sensatec双拼材质。 座椅中间是类似翻毛皮的Alcantara,两边是Sensatec合成皮,蓝色缝线很亮眼,坐上去比纯合成皮透气,夏天不会太烫。 不过Alcantara材质容易沾灰,特别是浅灰色部分,大概两三天需要用吸尘器清理一次,否则会显脏。 而且不能用湿布直接擦,容易留下水印,需要用专用清洁剂,打理起来要费点心思。 内饰饰板换成了碳纤维材质,摸起来有纹理感,比基础款的塑料饰板质感好很多。 还配备水晶质感组件,包括换挡杆、空调旋钮、音量旋钮,阳光照进来会有轻微反光,但不会刺眼,视觉效果很精致。 顶棚是墨灰色,比基础款的米色顶棚更耐脏,不小心掉的烟灰,用纸巾一擦就能清理掉。
曜夜套装侧重舒适性配置,座椅换成了真皮材质,摸起来比合成皮软,坐感接近沙发,包裹性也很好,特别是腰部支撑,能感觉到明显的支撑力。 比较实用的是座椅加热功能,打开加热后约30秒就能感觉到座椅变热,5分钟左右能达到设定温度(有3档可调),冬天上车不用长时间等空调升温。 音响升级为哈曼卡顿12扬声器,我试了不同类型音乐。 听钢琴曲等轻音乐时,高音清晰,没有杂音;听摇滚歌曲时,低音浑厚,不会显得浑浊;听播客时,主持人声音也很清楚,比基础款的6扬声器表现提升明显。 音响音效可以手动调节,调高低音适合听摇滚,调高高音适合听轻音乐,能根据个人喜好调整。
曜夜运动套装多了两个提升驾驶体验的配置:Alcantara材质的M运动方向盘和HUD抬头显示。 方向盘比普通版略细,直径约38厘米,握感扎实,Alcantara材质不容易打滑,夏天手心出汗时也能握得稳。 方向盘上的红色M标识视觉上运动感很强,而且可以手动调节转向轻重(有舒适、标准、运动三档),女生可以调得轻一些,男生可以调得重一些,能适应不同驾驶习惯。
HUD抬头显示的实用性很高,能把车速、导航信息(比如“前方500米右转”)、辅助驾驶状态(比如跟车距离)投在前挡风玻璃上,高度和亮度可以调节,白天阳光充足时也能看清。 开车时不用频繁低头看仪表,跑高速时能减少分心。 配合辅助驾驶Pro系统,开启自适应巡航后,HUD会显示跟车距离(有5档可调),前车减速时还有提示。
悬挂与驾驶感受
全系标配后轴空气悬挂和双球节麦弗逊前悬,还采用HRS液压回弹减震技术,后轴自适应空气悬挂能让颠簸路况的行驶更平稳。
我先试了35L基础款,在市区铺装路面行驶时,小石子路、井盖等细碎颠簸基本能被过滤掉,车身不会有太大震动。 以20km/h左右的速度过减速带时,悬挂韧性很好,虽然有轻微震动,但不会觉得生硬。 同行坐后排的朋友说“比家里的轿车舒服些,不会颠得腰疼”。 以120km/h速度跑高速时,车身稳定性不错,不会有飘的感觉。 过跨海大桥等侧风大的路段时,方向盘会有轻微反馈,但不会跑偏,双手轻扶方向盘即可。 低速挪车时,转向手感比较轻,女生开起来也不费劲。
40L限量版和曜夜套装的悬挂调校与35L基本一样,日常驾驶没有区别,毕竟它们的定位偏向舒适和独特性。 我找了段小区门口的碎石坑洼路面试了试,三个版本的颠簸过滤效果相近,车身不会有左右摇晃,乘坐感受比较稳。
曜夜运动套装的悬挂做了运动化调校,车身降低10mm后,过弯时的侧倾明显减小。 在盘山路上试了试,以60km/h速度过90度弯道时,车身倾斜约15度,比35L的25度左右稳不少。 方向盘响应也更紧凑,基本没有虚位。 运动悬挂在低速过坑洼路面时,震动比其他版本稍大,比如过减速带时速度超过15km/h,会感觉到车身轻微跳动,后排乘客可能会觉得有些颠,开这个版本需要多留意路况。
另外,曜夜运动套装的刹车做了升级,刹车踏板脚感线性,轻踩时制动力输出均匀,不会有“点头”现象;重踩时制动力也很充足,遇到突发情况急踩刹车能较快停下。 我实测100km/h到0的刹车距离约38米,比35L的41米左右稍短。
各版本适用场景
结合实际用车场景,说说各版本的适配情况。
如果主要在市区通勤,每天行驶30-50公里,家里有充电桩,预算在35万左右,35L基础款日常使用基本够用。 526公里续航满足一周一充通常不成问题,不用频繁跑充电站。 空气悬挂和双联屏都是标配。 我有个朋友就是这种情况,住在北京五环外,每天通勤40公里,家里装了充电桩,选了35L,开了3个月说“没觉得续航不够用,合成皮座椅也好打理,不太怕脏”。
要是喜欢小众风格,在意内饰质感,愿意为独特性多投入一些,40L 50周年限量版可以考虑。 比基础款贵6千块,多了专属磨砂灰车漆、双拼座椅、碳纤维饰板,限量标识也有纪念意义。 需要注意磨砂漆补漆成本较高,且补漆周期较长(约7-10天),如果经常跑郊区、容易刮蹭,要考虑后期补漆成本。 Alcantara座椅也需要定期打理,不然容易显脏。
如果看重日常舒适性,经常带家人出行,或者冬天用车较多,40L曜夜套装的适配性很好。 真皮加热座椅冬天上车体验不错,哈曼卡顿音响能提升乘车感受,黑化外观也比基础款显档次。 我另一个有小孩的朋友经常带家人周边露营,选了曜夜套装,说“真皮座椅耐脏,小孩撒了果汁用湿布一擦就掉;加热功能冬天带老人出门,老人不会觉得冷”。
如果经常跑高速或山路,喜欢驾驶乐趣,愿意为运动配置投入更多,40L曜夜运动套装很合适。 运动悬挂过弯稳定性好,M运动方向盘握感扎实,HUD抬头显示和辅助驾驶Pro系统跑高速时实用性强。 这个版本价格偏高(41.39万),运动悬挂在市区发挥空间有限,车身低也容易蹭到马路牙子,日常停车需要小心。 我一个喜欢跑山路的朋友选了这个版本,说“周末去跑山,操控感比普通版好不少,开起来尽兴”。
结尾
2025款宝马i3这四个版本各有特色,从实用的基础款到个性的限量版,从舒适取向的曜夜套装到运动激进的曜夜运动套装,总有一款能打动你。 车友们,看完这些实测体验,你们会更倾向于哪个版本? 这样的纯电宝马,是否符合你们的期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