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青州比亚迪经销商爆雷,300车主集体维权
开头:
"买完车才两年,4S店突然跑路,300多位车主被坑!"5月7日下午,青州玲珑山北路一家比亚迪4S店门口,刘先生攥着三张未兑现的保单,对着镜头直摇头。这场看似普通的门店关门事件,撕开了新能源车市狂飙背后的暗疮。
一、三年保费打水漂,车主成"孤儿"
去年还挂着"厂家直营"招牌的茂和比亚迪4S店,如今大门紧锁。玻璃门上褪色的促销海报和地上散落的汽车宣传页,无声诉说着变故。300多名车主自发组建的维权群里,每天滚动着相似的遭遇:
"2023年买车时打包买了三年联保,现在第三年保费没人管"
"售后保养找不到人,员工工资都拖欠三个月了"
"厂家客服只会说'已记录反馈'"
刘先生掏出手机展示转账记录:2023年5月一次性支付三年保费4.8万元。按约定,4S店每年提前代缴保费。但今年5月30日就到期的第三年保险,至今无人处理。
更糟的是,售后链条突然断裂。宋Pro车主王女士指着车尾剐蹭说:"上次保养发现变速箱渗油,现在连维修工位都进不去。"
二、4S店退网潮背后的残酷现实
茂和比亚迪不是孤例。去年全国超4400家4S店退网,平均每天12家关门。在青州这家店关门前三个月,员工已察觉异常:
厂家返利延迟发放
新车配额减半
强制捆绑销售保险的KPI翻倍
"最后两个月,我们卖车根本不赚钱,全靠保险提成冲业绩。"前销售顾问小李透露,这恰恰为后续纠纷埋下隐患。
业内人士算过笔账:卖一辆10万元的新能源车,4S店利润不足5000元。但若搭售三年保险,利润立刻翻倍。这种饮鸩止渴的玩法,已成行业潜规则。
三、厂家与经销商的"踢皮球"博弈
面对维权车主,比亚迪客服的标准化回复耐人寻味:"该店属经销商,已终止合作。"但根据《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厂家对授权经销商负有连带责任。
这场博弈背后藏着更深层矛盾:
厂家疯狂扩张施压经销商
直营店冲击传统4S模式
售后利润被第三方平台分流
有车主发现,比亚迪正在申请"迪迪养车"等新商标,疑似布局独立售后体系。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厂家对退网经销商态度暧昧——既想甩包袱,又要保口碑。
四、被"圈养"的车主如何自救
维权群里流传着三套方案:
法律途径:收集购车合同、付款凭证,向消协投诉并申请退一赔三
抱团取暖:联合聘请律师发起集体诉讼
曲线救国:通过媒体曝光倒逼厂家介入
"我们不在乎赔多少钱,就想讨个说法!"刘先生的话道出多数车主心声。截至发稿,比亚迪总部仍未给出具体解决方案。
结尾:
当新能源汽车月销突破30万辆的捷报频传时,青州这300多位车主的遭遇像一盆冷水。他们维权的不只是几万元保费,更是对行业野蛮生长的集体拷问:车企疯狂扩张时,谁来守护消费者的基本权益?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购车经历,每一条留言都可能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力量)
本文基于公开报道及车主访谈撰写,人物均为化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