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的一纸公告,宣告了造车新势力史上最惨烈的坠落——曾以15.2万辆年销量登顶新势力销冠的哪吒汽车,正式进入破产审查程序。这个用9年时间烧光228亿融资的“资本宠儿”,最终倒在了现金流枯竭、信任崩塌与技术空心化的三重绝境之下。
一、销量神话的崩塌:从“农村包围城市”到“无处安身”
2018年诞生的哪吒汽车,凭借“6万元级智能电动车”的精准定位,在三四线城市撕开市场缺口。2022年以15.2万辆销量超越“蔚小理”登顶时,其渠道网络已覆盖全国280个地级市,被业内称为“下沉市场之王”。然而低价策略埋下的隐患在2023年全面爆发:
- 销量断崖式下跌:2024年交付量腰斩至6.45万辆,2025年1月仅卖出110辆,同比暴跌97.76%
- 高端化彻底失败:售价20万元以上的哪吒S月销不足千辆,被车主吐槽“开网约车都不好意思”
- 海外市场成泡影:泰国工厂因资金断流停摆,规划的东南亚3万辆年销量仅完成不足10%
二、资本泡沫的破灭:228亿融资烧出180亿黑洞
这家曾吸引南宁国资委、周鸿祎等资本巨头押注的企业,用9年时间演绎了一场“烧钱换市场”的惨痛教训:
- 融资狂欢:累计完成10轮融资,总额达228.44亿元,南宁、宜春等地国资持股超30%
- 亏损无底洞:2021-2023年累计净亏损183亿元,平均每卖一辆车亏损超4万元
- 现金流枯竭:2025年账面现金仅剩3.2亿元,短期债务却高达20亿元
- 供应链反噬:拖欠宁德时代、埃夫特等60余家供应商货款,引发134家核心供应商集体债转股
更讽刺的是,2025年五一假期,哪吒汽车竟因欠缴流量费导致App断网,车主无法远程控车,被网友戏称“连WiFi都蹭不起”。
三、管理层的魔幻现实:创始人被限高、CEO“英国融资”
当危机来临时,哪吒汽车的管理层上演了比商战剧更荒诞的情节:
- 创始人方运舟:9次被限制高消费,持有股权遭冻结超11亿元,被曝通过关联企业进行利益输送
- 原CEO张勇:被曝离职前办理英国签证,回应称“在海外融资”却未归国日期
- 技术团队瓦解:研发人员从2000人裁至不足200人,智能驾驶团队全员离职
- 经销商暴动:20余家经销商代表围堵总部,控诉“打款未发车”“拖欠返利”
四、生死72小时:从债转股到破产审查
在最后时刻,哪吒汽车曾试图抓住三根救命稻草:
1. 20亿债转股计划:将70%供应商债务转为股权,但估值暴跌至0.11%遭冷遇
2. 30亿E轮融资:南宁国资原计划注资救场,因资不抵债风险撤资
3. 丰田收购传闻:被双方否认,日媒评价“收购价不够支付供应商欠款”
最终压垮企业的,竟是一家5人广告公司的531万元欠款诉讼。上海禹形广告的破产申请,让228亿资本神话瞬间化为泡影。
五、行业启示录:新势力淘汰赛的三大生存法则
哪吒汽车的陨落,为狂奔中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敲响警钟:
- 技术护城河>资本泡沫:研发投入占比低于5%的车企注定出局(哪吒仅3.2%)
- 现金流管理>规模扩张:经营现金流连续3年负向超40亿的企业难逃崩盘
- 品牌认知>低价策略:试图用10万元车型用户升级20万元市场的品牌,存活率不足1%
正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所言:“当行业渗透率突破40%,没有核心技术+健康现金流的企业,注定成为洗牌期的祭品。”这场228亿资本浇灌出的“哪吒神话”,终成中国新能源发展史上最昂贵的试错样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