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辆车每天只造不到两台,谁会为它豪掷2000万?

凯迪拉克的展厅里,一款名为Celestiq的电动车安静地陈列在聚光灯下。

销售人员低声透露:“今年全球只能交付25台,现在还剩最后几个名额。

当一辆车每天只造不到两台,谁会为它豪掷2000万?-有驾

这句话让原本驻足观望的顾客眼神瞬间变得炙热——毕竟,这可能是他们离“限量中的限量”最近的一次机会。

但真正令人咋舌的,是这款车背后的数字:单价超过3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8万元),每日产量不足两台。

这意味着,即使工厂全年无休,完成25台的任务也需要近半个月才能凑齐一台车。

当一辆车每天只造不到两台,谁会为它豪掷2000万?-有驾

这种“慢工出细活”的节奏,在汽车工业史上堪称罕见。

要知道,劳斯莱斯古思特的年产量超过5000台,而布加迪Chiron即便限产500台,平均每天也能下线1.4台。

凯迪拉克究竟在打什么算盘?

从技术参数来看,Celestiq确实对得起它的身价。

超过5.7米的车长碾压自家全尺寸SUV凯雷德,车内搭载的55英寸贯穿式LED屏幕创下量产车纪录。

更关键的是,它配备了通用汽车最新的Ultium电池技术,续航里程突破483公里——对于一辆整备质量超过3吨的巨无霸来说,这个数据足以让特斯拉Model S汗颜。

但真正让富豪们心甘情愿掏钱的,是藏在配置单背后的特权。

购买Celestiq的客户将获得专属设计师团队服务,从车漆配方到内饰刺绣图案均可完全定制。

有内部人士爆料,某中东客户甚至要求用陨石碎片镶嵌仪表盘,为此工程师专门开发了防辐射涂层技术。

这种近乎疯狂的定制自由度,直接导致实际成交价屡破纪录。

虽然官方咬定“起售价30万美元”,但据经销商透露,目前成交订单均价已达45万美元(约合327万元人民币)。

最夸张的一单选配清单长达27页,最终价格比基础款翻了近三倍。

不过,超高端市场向来不缺乏质疑声。 有行业分析师尖锐指出:通用汽车2023年电动车总销量目标为40万台,而Celestiq的25台产量仅占0.006%。

与其说这是商业行为,不如看作一场耗资数亿的“技术真人秀”。

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

Celestiq的电池组采用了通用最新研发的无线电池管理系统,能实时监控每个电芯状态。

这项技术虽然短期内成本高企,但未来将下放到雪佛兰等亲民品牌。

也就是说,现在每辆Celestiq的买家,都在间接资助下一代平价电动车的研发。

更耐人寻味的是产能数据的变化。

2022年项目亮相时,总工程师托尼·罗马信誓旦旦表示“订单远超首年产能”,但如今实际产量却从预期的三位数缩水至25台。

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与通用汽车调整战略重心有关——毕竟,与其为少数富豪手工造车,不如把资源倾斜给即将上市的Equinox等走量车型。

在消费端,这场豪赌正在制造奇特的社交现象。

某超跑俱乐部成员晒出订单截图后,评论区迅速分成两派:有人认为这是“美系豪华车复兴的里程碑”,另一派则嘲讽“花劳斯莱斯的钱买凯迪拉克,纯属人傻钱多”。

就连交车仪式都成了行为艺术。

由于每台Celestiq的交付周期长达8个月,经销商为第一批客户打造了“全透明工厂之旅”——买家可以戴着白手套,亲手将最后一块定制零件安装到自己的车上。

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某科技新贵在社交媒体感慨:“我买的不是车,是工业史上的孤品。 ”

当一辆车每天只造不到两台,谁会为它豪掷2000万?-有驾

不过,这种极致营销也伴随着风险。

有汽车收藏家指出,凯迪拉克品牌在顶级豪车市场的号召力仍存疑问——十年前售价12万美元的ELR混动轿跑惨淡收场,如今把价格标杆直接拉高两倍多,能否延续热度尚未可知。

生产线上的细节或许能说明问题。

Celestiq的装配车间独立于通用其他工厂,工人必须通过奢侈品手工认证才能上岗。

在安装真皮座椅时,技师需要像高级裁缝那样处理每处缝线转折,这种“反流水线”操作导致单个座椅的工时超过40小时。

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正在改写汽车制造业的规则。

当德国对手用机器人提升精度时,美国老牌车企反而在强调“人的温度”。

某次媒体参观中,总装经理指着正在打磨木纹饰板的工匠说:“他的祖父曾参与1959年Eldorado的生产,现在这份手艺有了新的传承对象。 ”

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些故事可能太过遥远。

在凯迪拉克论坛上,一条获得高赞的评论写道:“我们讨论的是一款车价抵得上三套学区房,但后视镜里映出的还是同一片堵车的街道。 ”

这句话或许揭示了超豪华电动车市场的本质——它从来都不是关于出行,而是关于圈层认同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参与者们显然乐在其中。

据不愿具名的订单用户透露,凯迪拉克为Celestiq车主打造了秘密社交平台,成员可以凭车辆VIN码注册。

在这个虚拟会所里,有人讨论如何把充电桩镀金,也有人分享在私人庄园建造磁悬浮充电车位的经验。

当被问及“天价车是否值得”时,某位已提车的房地产大亨反问:“你会在意博物馆藏品的性价比吗? ”

这个答案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在电动车普遍降价的2023年,仍有品牌敢逆势推出行走的“工业艺术品”。

不过,在环保主义者看来,这种奢侈消费与电动车的初衷背道而驰。

有研究机构测算,Celestiq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足迹,需要种植7000棵树才能抵消。

这让人不禁思考:当环保科技成为炫富工具,可持续发展的理想还剩几分纯粹?

生产线上的灯光依然每天亮起18小时,工匠们继续以毫米为单位雕琢着金属与皮革。

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第26位潜在买家正在焦急地刷新邮箱——或许下一秒,他就能获得参与这场现代工业神话的入场券。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