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你刷新闻,真的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跟世界有时差。
就在前几个月,国内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像坐了火箭一样,“嗖”地一下,首次干过了50%。啥概念?就是大街上跑的两辆新车里,就有一辆是绿牌的。可镜头一转,大洋彼岸那帮老牌巨头们,却像是集体商量好了似的,突然踩了个急刹车。
德国的奔驰,悄咪咪地把电动化目标延后了五年,那感觉就像学霸跟你说“这次考试我不考了,下回再说”;美国的福特、通用,干脆调转枪头,说研发重点要回到油车上。这下可热闹了,咱们这油门踩到底,他们那边挂倒挡,一时间“中国是不是走错路了”的嘀咕声四起。全世界都开始玩“不搞了”,就我们还在一条道走到黑?
这剧本的开头,得从苹果那个被啃了一口的“泰坦计划”说起。十年磨一剑,结果剑没磨出来,把磨刀石给扔了。苹果的退出,就像在滚烫的电动车市场里扔进了一大块冰。紧接着,奔驰、奥迪这俩德国兄弟也跟风表态。奔驰说得特委婉,“市场条件尚不成熟”,翻译过来就是:“玩不转,暂时不陪你们了。”奥迪更绝,直接把“2033年停售燃油车”的军令状给撕了。
看着是不是挺像那么回事?好像全球新能源的浪潮说退就退了。但你要是把时间线拉长点,扒开那些公关稿件,就会发现这帮“老钱”们,嘴上说不要,身体比谁都诚实。
就在差不多的时间,宝马在慕尼黑车展上,把他家“赌上全部身家”的新一代电动车iX3给亮了出来,那架势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还在牌桌上。大众的CEO更是扯着嗓子喊:“未来要在中国新能源市场抢更多份额!”就连一直对电动车爱答不理的丰田,也换了CEO,火急火燎地发布了纯电平台。
这叫放弃?这分明是打不过就加入……哦不,是打不过就先回家练练级,顺便放点烟雾弹,搞乱你的心态。他们不是不想做,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做不过我们。
数据这玩意儿,最不会撒谎。就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暴增了87.3%。比亚迪、吉利这些名字,在海外市场已经不是什么稀客了,在某些地方甚至已经能跟丰田、大众掰掰手腕。比亚迪一个月出口的量,快赶上欧洲一些国家一整年的电车销量了。这种感觉,就像你还在苦练投篮,人家已经开始玩空中接力灌篮了。
面对这种降维打击,西方车企陷入了一个巨尴尬的境地:继续硬磕电动车吧,技术、成本、供应链全线被动,亏得底裤都快没了,还得靠卖油车输血续命;可要是不搞吧,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燃油车地盘,正被中国这帮“电车新贵”一点点蚕食。于是乎,就有了我们开头看到的那一幕——战略性后撤,先保住油车这个老本行,嘴上喊着“电车不行”,手上却偷偷摸摸地搞贸易壁垒。
欧盟那个反补贴调查,美国那个《通胀削减法案》,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真不玩了,你管我卖多少钱一辆?这哪是放弃,这分明就是急眼了,打不过你,就想办法把你绑起来再打。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为啥非得这么头铁,死磕新能源这条路?答案其实很扎心,但也很简单——这是一道关乎国运的“生死题”。
咱们国家的石油,超过七成靠进口,运输线大部分还得经过马六甲那个“咽喉要道”。这根能源命脉,真要到了关键时刻,别人一句话就能给你掐断。相比之下,“电”这个东西,安全感就足多了。我们自己能发,风电、水电、光伏、核电,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把汽车的能源命根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再者,玩燃油车,我们起步晚,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大件”,长年被别人卡着脖子。那种感觉,就像在别人的规则里玩游戏,怎么都玩不成主角。但新能源汽车不一样,电池、电机、电控这“新三样”,恰好是我们的强项。全球动力电池前十,一半以上是咱们自家的。宁德时代一家就占了全球三分之一的份额,它要是打个喷嚏,全球车企都得跟着感冒。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换道超车”,我们终于有机会自己来制定游戏规则。
所以你看,全世界不是在放弃新能源车,只是节奏被打乱了。他们发现,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不仅起跑早,跑得快,甚至还打算把终点线都给承包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之争,而是未来的竞争。别人怎么走,是他们的选择;我们怎么走,是我们的必然。这条路,不管有多难,我们都得坚定地走下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