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集体维权,对小米冲击不小,
一台车按60万算,300人就是1.8亿!
咋回事?
近日,小米汽车因SU7 Ultra车型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宣传问题引发了车主的不满,数百名车主组建了维权群,联合要求无损退车。
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宣传中被描述为具有“赛道级空气动力学设计”“实现前部空气高效导流”“制动系统专属散热通道”等功能。然而,车主们在提车后发现,该部件实际上无法有效导流,也未能产生下压力,仅是一个“最贵的装饰品”。
车主的诉求
小米汽车在5月7日深夜致歉,承认“信息表达不清晰”,并提出补偿方案:未交付订单可改配铝制机盖,已购车主获赠2万积分(约2000元)。然而,这与车主支付的4.2万元差价形成巨大落差。更让用户不满的是,改配窗口期仅开放至5月10日,逾期未改需支付2万元定金损失。
因此,车主们希望小米汽车能够接受无损退订,或者提供一个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部分车主还委托律师团队研究相关法律条款,准备提起集体诉讼。
另一争议点来自4月30日的车机系统更新。
小米将SU7 Ultra的1548匹马力限制为900匹,要求车主在全国8条指定赛道跑出官方圈速才能解锁全部性能。这相当于买台顶配电脑却要通关《黑暗之魂》才能启用高性能模式,而中国34个省份中仅8条赛道的布局让多数车主望而却步。
车主们质疑“花50多万买车,性能还要考试才能用?”更有网友嘲讽这是“付费订阅功能的变种”。
车主们算了一笔账:往返指定赛道的交通、轮胎损耗、赛道日费用,单次解锁成本近万元,这与其“日常使用高性能”的购车初衷背道而驰。
三个月前这些车主还是小米最忠实的支持者。
SU7 Ultra上市时,他们为“地表最快四门量产车”的标签热血沸腾,甚至有人为抢购碳纤维机盖版苦等两个月。但短短数周内,性能缩水与宣传落差让情怀碎了一地。
当车企把参数当故事讲、将用户当小白鼠时,再忠实的“米粉”也会变成维权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