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穆杰罗:后悬挂动刀,SF-25能否摆脱“老寒腿”?
那天早上,群里刚有人问起法拉利在穆杰罗的事儿,我还以为又是啥花里胡哨的公关拍摄。结果中午刷到图,勒克莱尔和汉密尔顿都在车上转圈,这可不是糊弄人的场面。队里把今年FIA给的两次拍摄日全用光了——头一回还是新车发布时,在菲奥拉诺混过去。这回是真想干点实事。
这200公里下来,其实就冲着一个目标:后悬挂憋了大半年终于拿出来遛遛,让俩主力提前感受下。说起来有点像我们这些普通人家买辆二手老捷达,一直觉得避震不对劲,每次过减速带都得咬牙忍着,后来咬咬牙换了根副厂件,总算不再“砰砰”响。但法拉利这个问题,比我们那种小毛病复杂多了。
你要说他们这半个赛季有多难受?中国站那会儿底板磨薄直接DQ,汉密尔顿气得连夜喝咖啡找技师吐槽,说底盘蹭地太狠。高速弯、满油的时候,那声音隔着电视机都能听见。我记得我爸以前开微面跑工地,也总抱怨拖底,不过他都是自己焊块铁皮顶上去凑合,人家F1哪敢这么玩?
没办法,为了保住底板,他们只能妥协设定。有些分站甚至让车手高速路段松油门滑行,就怕再把碳纤维磨没了。我邻居小马哥前阵子还嘲笑,说F1也开始玩省油经济驾驶啦。不过人家真不是为了环保,是被逼无奈。
其实最先找到点门道的是勒克莱尔,他调了一套更偏向前轴的设定,把气动平衡往前挪。据群友分析,这样做既减少尾部蹭地风险,高低速弯之间也不至于太割裂。他试出来效果不错,数据一看确实快,于是汉密尔顿也跟进调整——不过听说私下还是喜欢原来那个味道,但成绩摆在那儿,也只能认栽。
讲真,这毛病根子在哪?大家心知肚明,就是去年设计2025款的时候座舱往后挪,引擎、油箱一起退步走,本来变速箱空间就紧张,还非要推杆式后悬挂。这么折腾下来,只能塞个尺寸缩水的小减震器进去,两边勉强还能忍,中间主减震器最吃亏。有位修理厂师傅顺嘴提过:“中央弹簧撑不起屁股,你让它咋稳?”赛车冲刺时尾巴高度控制全靠它,可惜力不从心呗。
所以这波升级,其实就是绞尽脑汁在变速箱周围抠出一点空间,好塞进更大、更管用的减震器。如果成了,不光可以让SF-25贴地飞,下压力涨不少,还能解放俩车手不用再牺牲驾驶习惯去迁就硬伤。有点像我去年冬天终于攒钱换掉烂暖风机之后,再冷天开长途心情都舒坦不少。
英国大奖赛时副领队安布罗西奥倒是挺直白,他当时接受采访,大意就是说,“别问细节,但核心就是提升平衡,让车手信心足,自然速度不会慢。”他说空气动力学多少圈速基本有数,可车辆平衡这种东西,有时候比账面数据还重要——谁舒服谁快。这话搁咱们身上也是一样,道理通透极啦!
不过据现场照片和一些懂行媒体透露,新加的大号减震器并不是单纯压住尾巴,而是调整整个尾部高度变化节奏。尤其应对所谓“海豚跳”,就是赛车忽高忽低、气流断断续续吸附路面的那个怪现象。据微信群老司机讨论,如果频率调顺溜,就不会突然失控或者猛吸猛甩,“精神分裂”的状态会缓好多。而且这次改动还有防抬升结构(Anti-Lift)加强,不过幅度没有外界想象那么夸张——毕竟空间被座舱侵占太厉害,再牛工程师碰到这种局限也只能认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维修铺老板经常唠叨的一句话,用这里正合适。
另外插一句,上个月梅赛德斯伊莫拉升级也是搞后悬挂,那效果立竿见影:刹车入弯稳如狗,据某德国技师爆料,说刹停瞬间屁股沉下去特别明显。不知道法拉利是不是借鉴了一些思路,不过具体实现方式肯定各有千秋嘛。
现在所有希望,都押在斯帕这一仗,到时候到底灵不灵,看成绩单吧!Spa-Francorchamps什么鬼天气都有可能出现,但只要别下暴雨,这地方绝对拼硬实力,不像摩纳哥或者蒙扎还能靠运气钻空子。一台好底盘配两个靠谱司机,该发威的时候藏不了短板。我记得2018年斯帕那场乱战,有辆二手阿尔派直接冲进积分区,全靠司机胆大包天……当然扯远啦,今年焦点肯定还是跃马新骨架到底有没有戏!
最后补充几个冷知识:其实SF-25隐藏配置里还有一套备用线束系统,是给万一天候突发故障留余地用的;之前法国站曾经误传过他们用了特殊复合材料垫片,其实只是批次不同导致颜色略异,被摄影记者瞎猜半天;另外据传言今年部分供应商因为欧洲罢工零件交付延迟,所以很多团队连基础养护件都是临时借货顶上的……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上周末楼下修理铺王叔又念叨:“豪华归豪华,小问题照样烦死人!”他前年修过一次911避震,也是因为厂家设计预留位置窄,一拆差点崩溃。所以工程师们哪怕智商180,有时候真拗不过现实条件啊……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