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曳臂式悬挂详细介绍

拖曳臂式悬挂,一种介于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之间的悬挂系统,也被称为半独立悬挂。在悬挂的大分类中,它模糊了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的界限。从结构上看,其左右纵向摇臂通过一根粗大的扭转梁连接,呈现出非独立悬挂的特征。然而,从性能角度,这种悬挂却实现了全拖式独立悬挂的高稳定性。

拖曳臂式悬挂的优缺点明显。其优点在于左右两轮空间大,车身外倾角稳定,避震器无弯曲应力,从而减少了摩擦。此外,其结构简单实用,占用空间小,制造成本低。然而,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包括承载性能差、抗侧倾能力弱、减震性能欠佳,导致舒适性有限。在刹车时,除了车头下沉外,后轮也会下沉以平衡车身,这影响了操控的精准性。

这种悬挂系统广泛应用于中小型汽车和低端SUV的后悬挂。不同厂家对其称谓各异,如纵臂扭转梁独立悬挂、纵臂扭转梁非独立悬挂、H型纵向摆臂悬挂等,但实质上它们都是拖曳臂式悬挂的变种,只是在调教上略有差异。

拖曳臂式悬挂专为后轮设计,其构造包括粗壮的上下摆动式拖臂、液压减震器、螺旋弹簧以及连接左右车轮的圆柱形或方形横梁。这种结构使得车轮在动态运动中保持外倾角不变,但也可能导致前轮转向不足,影响操控性。然而,其横梁连接处的可转动设计允许车轮在小范围内自由跳动,减少了对另一侧车轮的干扰。

拖曳臂式悬挂的性能平平主要源于其结构特性。在短波路面上行驶时,左右后轮因横梁相连而同时抖动,尽管减震器和弹簧能吸收部分震动,但剩余的震动仍会传入车厢,影响乘坐舒适性。相比之下,多连杆悬挂能更好地过滤震动,提高舒适性。

在操控性方面,拖曳臂式悬挂同样表现不佳。在高速转弯时,车身侧倾会导致内外侧车轮受力不均,影响操控性。虽然更换多连杆悬挂或引入后轮随动转向功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这并非拖曳臂式悬挂的固有优势。

尽管如此,拖曳臂式悬挂仍因其占用空间小、保持车轮外倾角稳定以及减少减震器应力弯曲等优点而受到青睐。在结构分类上,它可分为半拖曳臂式和全拖曳臂式两种类型,其中半拖曳臂式更为常见且制造成本更低。

在拖曳臂式悬挂的构造中,液压减震器和螺旋弹簧的组合方式以及横梁的安装位置都是影响车辆行驶性能的关键因素。一体式减震器和弹簧结构节省空间且注重舒适性,而分离式结构则更注重承载能力和操控性。横梁的安装位置也会显著影响车辆的舒适性和操控性平衡。

拖曳臂式悬挂详细介绍-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