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差那么一脚油门我就放开手来享受自由,结果它老人家在那儿死活不动让我心急如焚像便秘般难受
真的,就差那么一脚油门的事儿。我眼睁睁看着前面那个空当,心里那个急啊,就跟便秘似的。结果呢?它老人家在那儿闪灯报警,死活不动。说前面有车,有车…大哥,开车不就是车缝里求生存吗?它太守规矩了,老实得让我发愁。这次从秦皇岛回家,1000公里,我坐着我那小姨子的老问界M7。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智驾打个问号,觉得它不过是个聪明点的导航+辅助开车而已。要不是这十个小时的路,本身就能把人折腾废了,我才懒得交出完全控制权。
上高速的时候,倒是挺香的。白天没车,它能顶着120没问题,晚上虽说限速120,但它能自己调到100,感觉特别老实。你知道的,老司机都喜欢稳稳的,不敢去冒险。而且这智驾还能感知到路况变化,尤其在大雨中,我自己视线都模糊,它雷达一开,整辆车像视野清明似的,反应比我快,安全感突然爆棚。
别提超车,也挺逗的。有次它主动按喇叭,闪远光给旁边跟车示意我快跑了,就我这新老司机都忍不住心里笑。它的逻辑,基本上就是绝对安全第一,在空档、空当的情况下才会主动变道。不然从不会主动冲出去。
但这也让我想起一件事:每次遇到大车,它总是贴得很近,不知道是不是我看反了。从我后视镜看过去,感觉它就像在跟大车比赛靠得更近一点,我心里一阵发毛,菊花又紧。老实说,我还蛮佩服这种精准,把车开得这么细心。但我也苦恼,难不成要我给它戴个黄金圈手环,然后细心盯着它每一秒吗?
(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起供应链,我倒觉得,问界这个车其实挺内行的。你知道,汽车零件堆叠得多复杂,像搭积木一样。比方说座椅调节的电子系统,很多都来自国内某个合格供应商。假如哪里出问题,马上就传导到整台车的用户体验上。它有点像我家早上煎蛋,用的厨房用品都得靠谱,不能油烟机突然罢工。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问界M7的车架、动力总成等关键件,都没出大问题。用生活比喻,它就像个老实的厨师,平时稳稳当当,别说什么一线品牌,能保持这个状态已经很了不起了。可你说,这个智驾其实也是瞬息万变的事情,一不留神,就可能出现bug。像去年有个朋友,车子在高速上突然超速报警,原来是传感器脏了,换个过滤网就好了。
有人说它聪明得像个有点懂事的小孩,但我觉得其实它也挺傻的。有时碰到复杂的路况,它会犹豫,反复确认是不是要放手让它自己开。你知道,计算机虽然快,但也不是十全十美。这让我对完全自动驾驶产生了怀疑:是不是还得留点后门,不能全让它自己闯。
(这段先按下不表)
自我更正:我刚才说它能完全搞定,其实太大了,没细想过的事真的还不少。像那次在下大雨,雷达偶尔会误判泥块漂浮,跳出警告,结果我自己看着快疯了。其实很多功能,还得靠我不断手动干预才能确保安全。
想想也对,自动驾驶不可能一炮而红的。它像我这种半吊子司机,得随时准备踩刹车、接管。那次在乡间,弯多得像蛇一样,还好我刚才下了个高速,车子突然刹车,差点没把我甩出座位,真心觉得离全自动还差那么一脚油门。
你是不是觉得,现在的智驾多方便,但也像是个半途而废的好帮手?反正,我每天还是忍不住会盯着它,生怕它突然惹事情。也许,有一天,要么它变得更聪明,要么我得真正解放双手。
其实这让我在想:我们每个人,都像在和技术打交道。有时候,我们想让它帮忙,偶尔又觉得别太依赖,免得变成行动的奴隶。
(这段也先按下不表)
现在说回来,看到某些同价位的车:比如别克林荫大道、广汽传祺的某款,实操差别其实挺大的。比方说操控感受,问界的悬挂偏硬了点,更多靠雷达避让,安静得不像车。这不是它的问题,是它的调校策略——更偏向安全,而不是玩乐。如果你追求那种勾勒路感的操控,问界就有点欠缺。
心里有个奇怪的想法——不知道是不是偏激点:可能厂家也在折中。你不能要求一辆车兼具智驾、操控、舒适三大核心,太难太花钱。或者说,产品策略就像我们逛超市,看中便宜点的,不能指望吃喝玩乐全都靠一辆车解决。
哎,讲这些也没用,还是回到实际用车感受:走走停停,偶尔体验自动驾驶,还真挺满足的。有时候在高速上,听着音乐,车自己跑,我就会心一笑。只差那么一脚油门,我就放开手,要不然,改天去个试驾,只让它自行驰骋一段。
(这段留个悬念吧)
你觉得,自动驾驶究竟还要多久才能真正普及?或者说,这个未来其实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只是需要更宽容的心态去接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