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飞凡耗资10亿,改写纯电历史!坐电车不必再担心晕车了!
各位老铁,咱们这些老司机,开车久了,对车的脾气那是摸得门儿清。以前总说“开油车是驾驶,开电车是乘坐”,这话听着有点玄,但细品还真有那么点意思。电车动力是猛,一脚下去推背感十足,可这“猛”有时候也让人头疼——晕车!你有没有发现,坐某些电车,哪怕开得平平稳稳,过个弯、刹个车,坐在后排的家人就开始“脸色发白”?这可不是他们娇气,而是电车的通病:动力响应太快、刹车太“电”,身体跟不上这节奏,自然就晕了。
所以啊,当听说上汽飞凡砸了10个亿,搞了个叫“湾域驾驶系统”的东西,号称要“改写纯电历史”,让“坐电车不必再担心晕车”,我这心里头是半信半疑。10个亿?这可不是小数目,能换来啥?是真能解决这老大难问题,还是又是厂家画的大饼?带着这疑问,我深入研究了飞凡的R7和F7,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有点东西。今天就来跟大伙儿唠唠,这10个亿砸下去,到底值不值,飞凡这“舒适”标签,是不是真能立得住。
首先,这10个亿砸在哪了?不是堆料,而是“系统性”的舒适。 很多车企讲舒适,就是堆一堆真皮、座椅按摩、大屏,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体验嘛,也就那样。飞凡不一样,它把这10个亿砸在了看不见的地方——“湾域驾驶系统”。这系统听着玄乎,说白了就是让电车开起来更像“人开的车”,而不是“机器在抽风”。它融合了三电、底盘、车身、智驾等多个域控,用航空三轴技术的理念,让动力输出、刹车、转向都变得极其线性。就像老司机开车,松油门滑行、轻踩刹车,动作行云流水,乘客根本感觉不到突兀。飞凡的“湾域驾驶系统”就是干这个的,它让电车的加减速像“丝绸”一样顺滑,从根本上解决了电车“点头”、“抬头”带来的眩晕感,这才是真舒适。
其次,说到舒适,怎能不提那套“巴赫座舱”?这可是用户选择飞凡的头号理由。 大数据都说了,63.7%的用户是冲着“巴赫座舱”来的,这分量够重吧?我试驾过飞凡F7,一坐进去,那感觉,确实不一样。它家的座椅叫“舒适之星”,可不是瞎吹。这椅子背后有门道,上汽搞了个中国人的人体工学数据库,上千人采样,就是为了让你的腰、你的背,都能找到最舒服的支撑点。更牛的是,它还有Flex Air主动式人体工程学座椅,带气囊的!过弯时,座椅侧翼会自动充气,把你稳稳“抱”住,脊椎压力小多了。高速上座椅变硬给你支撑,低速又变软让你放松,这软硬兼得的体验,同级里真不多见。
而且,飞凡还贴心地搞了个“晕车舒缓系统”,这可不只是个噱头。它通过优化悬架抗俯仰设计、调校线性刹车、配合95%隔振率的液压衬套,从源头上减少加速度的突变。发布会上说能减少50%的晕车可能,我持保留态度,但实际体验下来,后排乘客的反馈确实好了很多,至少没再嚷嚷“要吐了”。这说明啥?说明飞凡是真的在研究用户痛点,而不是光会喊口号。
再聊聊智能化和补能,这两块飞凡也玩出了新花样。 智能座舱这块,43英寸三联屏确实震撼,但飞凡没停留在“屏霸”阶段。它的RISING OS系统支持多音区语音识别,前后排各说各的,互不干扰,这在接待客户或者全家出游时特别实用。最让我惊喜的是那个“手机甩一甩同步导航”的功能,OPPO、VIVO、小米都能用,彻底解决了“手机导航转车机”的麻烦,这细节,必须给满分。
补能方面,飞凡走的是“可充可换可升级”的路子。特别是那个双仓换电站,90秒就能换好电,比加油还快!电池储备40块,单日能换560次,这效率,跑网约车的师傅肯定爱死。而且,它不是单打独斗,是拉着中石化、中石油、宁德时代一起搞,这“国家队”阵容,换电生态的前景值得期待。不过,缺点也有,换电站目前主要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覆盖还远远不够,对于异地出行的车主来说,还是得依赖充电桩。
最后,咱们聊聊价格和定位。 2024款飞凡R7卖18.99万起,F7都市版也是18.99万,这价格杀进20万级市场,简直是“降维打击”。同样是中大型SUV,比蔚来ES6便宜一大截;同样是智能轿跑,又比小鹏G6更有“越级感”。它用中大型的尺寸,打中型车的价格,这招“以大打小”玩得是真溜。CEO吴冰说要“深耕智能舒适差异化赛道”,现在看来,这步棋走对了。在大家都卷智驾、卷续航的时候,飞凡把“舒适”这个基本盘做深做透,反而杀出了一条血路。
总而言之,上汽飞凡这10个亿,没白花。它没有盲目追逐风口,而是沉下心来,用系统性的工程思维,解决了电车“舒适”这个核心痛点。从“湾域驾驶系统”到“巴赫座舱”,再到“双仓换电”,飞凡正在构建一个围绕“智能舒适”的完整生态。它让我这个老司机相信,电车不仅能开得快,更能坐得舒服。那么问题来了:当一辆电车的舒适性超越了传统豪华品牌,我们评判一辆好车的标准,是不是也该重新定义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