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潘昱辰 编辑/高莘】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地图与位置数据平台服务商,HERE科技携旗下AI解决方案、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智能座舱等软件定义汽车(SDV)解决方案亮相车展,支持辅助驾驶系统导航的发展。
时下,人工智能(AI)、软件定义汽车及智能驾驶技术,都是引发全球激烈讨论的高热度话题。作为行业头部供应商的HERE,对此又有怎样的深入思考与理解呢?车展期间,观察者网与HERE业务与解决方案架构副总裁Severin Bredahl-Banovic专门就此进行了交流。
HERE业务与解决方案架构副总裁Severin HERE科技
作为业务与解决方案架构副总裁,Severin表示其职责是用AI赋能HERE的业务,并通过高质量的数据训练AI模型,训练后的模型则被提供给用户与整车厂商的AI辅助驾驶或助理功能。而HERE自身的技术栈也在与AI充分融合。
AI在地图导航和辅助驾驶领域,究竟能有多大的想象空间呢?Severin举例称,在用户出行导航的过程中,通过HERE提供的出行助理APP,AI会提示用户应当注意怎样的路况,包括电动车是否需要充电、在哪里休息等等,并规划合理的路径;还可以通过数据协同,将手机端的功能在车载地图上同步实现。
“AI 不仅可以用于消费者(C端),还能帮助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伙伴(B端),显著降低他们它们在研发测试中的成本与时间。”Severin表示,AI可以帮助厂商模拟并渲染生产道路环境。例如,AI可以根据通过语音提示,如需要几条车道、限速多少,高速公路长度多少、起止点在哪、有多少出口匝道等等快速渲染生成环境,由此大幅降低厂商的研发时间与成本。
不过在与汽车厂商的合作过程中,Severin也坦言需要根据主机厂的不同发展阶段,提供不同服务与产品:“在当前市场环境中,不同汽车厂商的发展阶段不同,不同企业所需的数据也有所不同,如一些可能需要更多地图数据;另一些可能更需要实时数据。”
对此,HERE的做法是在研发早期阶段就与整车厂商展开合作与协同,了解整车和供应链企业的需求,并展开紧密合作,确保HERE的能力能在深切了解合作伙伴需求的前提下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最终产品在高度安全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合理的价格。”Severin说。
当下,辅助驾驶、尤其是领航辅助驾驶(NOA)在新兴汽车产品中已经不再鲜见,而HERE基于AI的位置智能技术,也为车企实现预测性驾驶功能或导航提供了助力。Severin表示,在此前提下,AI导航助理将存在丰富的应用场景。例如,充电难一直是电动汽车使用的核心痛点之一,因此在长途出行过程中,导航系统对补能路径必须作出预测性的判断及合理安排。
不过Severin表示,对于AI而言,这需要汇总多方面的数据,建立独立的计算模型、道路模型和驾驶模型,再进行统一规划,然后做出驾驶决策。例如,当前方数百米出现道路封闭、积水或交通事故时,车载传感器受限于距离无法察觉危险,HERE就会通过动态实时地图给车辆驾驶员予以提示,并同步给后方其他行驶车辆。
“想要达到这种效果,你不可能仅依靠单一传感器或长期没有更新的单一地图。”Severin说。
对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且拥有先进智能化技术供应链的汽车市场,Severin强调其对HERE全球战略意义重大。他表示,HERE的优势在于能全面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和丰富的产品线,包括辅助驾驶与数字座舱等。而在与中国客户合作的过程中,HERE也在不断成长。
当下,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Severin认为,导航及辅助驾驶能力对中国出海企业非常重要,在不同的市场会面临不同的合规挑战和法律风险。
“中国的道路复杂程度与欧洲可谓大相径庭。”Severin坦言,欧洲的道路基础设施过去几十年并未像中国那样获得大量投资,因此基建相对老旧,这一定程度上也将成为中国汽车出海企业进入欧洲的一大阻碍。而作为源自欧洲且长期深耕行业的企业,HERE能够帮助中国出海企业克服以上风险。
此外,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有关辅助驾驶安全的讨论正日渐增多。对此Severin强调,无论HERE还是其他整车企业,作为产品和服务以及技术的提供商,一定要实事求是:“如果只是L2级辅助驾驶,就不能自称是自动驾驶。”他表示,HERE的首要承诺永远是安全第一。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