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点我来评#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 “逆袭” 之路
曾几何时,汽车车门把手就像个老实巴交的 “老古董”,普普通通,规规矩矩。你看那传统的机械式门把手,往车门上一装,简单直接,伸手一拉,“嘎吱” 一声,车门就开了。这种门把手,结构简单得很,成本也低,就算车子出点小毛病,没电了啥的,它也能正常工作,皮实耐用。那时候,汽车追求的就是个实用,门把手的设计也没啥花里胡哨的,稳稳当当就好。
可时代变得太快啦!就像一阵风,汽车行业迎来了电动化、智能化、科技化的大变革浪潮。车企们为了让自家的车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开始在各个细节上绞尽脑汁,车门把手这个小部件,也被盯上了 。
要说这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兴起,特斯拉得算个 “始作俑者”。当年,特斯拉为了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琢磨着怎么降低风阻,灵机一动,把车门把手藏了起来。嘿,这一藏,效果还真不错!车辆行驶时,没有了门把手的凸起,风阻明显减小,续航里程也跟着提升了。而且,隐藏式车门把手不使用时,和车门完美融合,让车身线条变得超级流畅,科技感、未来感一下子就拉满了。
这一下,可把其他车企给羡慕坏了,纷纷跟风效仿。一时间,隐藏式车门把手就像流行病毒一样,在汽车市场上迅速蔓延开来。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一些高端燃油车,都以装上隐藏式车门把手为时尚,好像不这么做,就跟不上时代潮流似的。
车企的 “心头好”,消费者的 “糟心物”
本以为隐藏式车门把手会成为汽车界的 “颜值担当” 和 “科技先锋”,给大家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可现实却啪啪打脸,它成了车主们的 “糟心事”,使用过程中各种问题不断。
就说车主小王吧,住在北方,冬天那叫一个冷。有一天早上,他像往常一样准备开车去上班,走到车旁,伸手去按隐藏式车门把手,结果尴尬了,门把手被冻得死死的,怎么按都弹不出来。小王急得直跺脚,又是用手拍,又是哈热气,可门把手就像跟他作对似的,纹丝不动。最后没办法,他只能打车去上班,还迟到了,被扣了全勤奖,这一天心情都不好。
还有打车的经历也让人头疼。小张有一次在路边打车,好不容易等来一辆车,可走到车门前,却找不到车门把手在哪。他一脸懵,围着车转了好几圈,司机在车里看到了,赶紧摇下车窗,给他比划怎么开门。小张这才明白,原来是要按一下车门上的一个小按钮,隐藏式门把手才会弹出来。小张尴尬地笑了笑,心里想着:“这开个车门还这么费劲,要是老人小孩打车,不得更懵?”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隐藏式车门把手在寒冷天气容易被冻住打不开,这让车主们在急需用车的时候干着急;而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找门把手和开门的过程也充满了尴尬和不便 ,好好的出行体验全被破坏了。
事故频发,隐藏式车门把手成 “夺命杀手”?
如果说日常使用中的不便还只是让人心里添堵,那在一些紧急事故中,隐藏式车门把手暴露出来的安全隐患,可就成了关乎生死的大问题,甚至被不少人称为 “夺命杀手” 。
今年 4 月 26 日,山西运城的侯平高速上,一辆问界 M7 像脱缰的野马,以 115km/h 的速度一头撞上了前方正在作业的道路养护车。巨大的冲击力瞬间让车辆前机舱及乘员舱严重变形,紧接着,熊熊大火迅速吞噬了整辆车。这起事故造成了车内 3 人不幸遇难,让人痛心不已。
事故发生后,现场的救援人员争分夺秒地想要打开车门,救出被困人员。可谁能想到,隐藏式车门把手却成了救援路上的 “拦路虎”。由于车辆撞击太过猛烈,前机舱及乘员舱内电源线及信号线被瞬间切断,门把手控制器无法收到弹出信号,车门紧紧闭着,怎么都打不开。无奈之下,救援人员只能破窗而入,可这宝贵的救援时间,就这么被耽误了。
无独有偶,3 月 29 日晚,安徽铜陵德上高速池祁段,一辆小米 SU7 也发生了严重事故。车辆撞上护栏后起火,车内同样是 3 人不幸离世。据知情人透露,事故发生后,车门自动锁死,外面的人根本打不开,隐藏式门把手在关键时刻 “掉链子”,让被困人员失去了逃生的机会 。
这些事故发生后,迅速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炸开了锅。有人愤怒地指责:“隐藏式车门把手简直就是拿生命开玩笑,车企为了追求外观和续航,把安全都抛到脑后了!” 还有人质疑:“这样的设计,在研发的时候难道就没考虑过事故中的救援问题吗?” 大家对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安全性充满了担忧,也对车企的设计和安全保障措施提出了强烈质疑。
工信部出手,能否 “药到病除”?
就在大家对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安全性议论纷纷、忧心忡忡的时候,工信部终于出手了!5 月 8 日,工信部在官网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这一消息就像一颗 “定心丸”,让消费者看到了希望 。
这次工信部拟制定的新国标,可真是直击隐藏式车门把手的 “要害”,从多个方面给它 “立规矩”。
首先,在安全冗余设计方面,新规要求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这意味着,以后就算车辆在碰撞、起火等事故中断电了,车门系统也能通过机械备份装置手动开启,再也不用担心车门打不开,逃生和救援通道被堵死的情况发生。就好比给车门把手加了一道 “保险”,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
在标志规范上,新规明确要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识别的安全标志,保证标志的可见性。这样一来,不管是车内的乘客,还是车外的救援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都能快速找到门把手的位置,知道怎么操作,大大降低了逃生和救援的难度 。
新规还对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提出了严格要求,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通过模拟碰撞试验等方式,验证门把手在极端外力下的稳定性,确保它在事故中不会轻易损坏,保障车门的正常开启 。
车企的 “自救” 与行业的未来走向
面对隐藏式车门把手带来的种种问题和消费者的不满,车企们也坐不住了,开始纷纷采取措施 “自救”,试图挽回局面 。
为了解决隐藏式车门把手在寒冷天气被冻住的问题,不少车企动起了脑筋。像红旗 H9,它的隐藏式门把手采用了高质量的材料和先进的加热技术,效果那叫一个好。在寒冷的冬天,车主不用再担心门把手被冻住打不开,只要一靠近车辆,门把手自动弹出,还热乎乎的,握上去暖手又暖心 。
深蓝汽车更是申请了自加热隐藏式门把手及其控制方法、设备和介质专利。这个设计可厉害啦,它能根据实际环境灵活地进行加热控制,用户在需要用车前,还能通过远程控制指令预约加热。想象一下,在寒冷的早晨,你还在被窝里,就可以用手机提前让门把手加热,等出门的时候,就能轻松打开车门,这体验感,简直绝了 。
除了解决冻住的问题,车企们也在安全方面下足了功夫。有的车企增加了机械备份装置,就算电子系统出故障了,也能通过机械方式打开车门;还有的优化了应急开启装置,让它更容易操作,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打开车门 。
随着工信部新规的即将出台,未来汽车门把手设计的发展方向也逐渐清晰起来。安全、实用、便捷将成为关键词 。隐藏式车门把手或许不会完全消失,但肯定会在安全性能上有质的提升,满足消费者对安全和便捷的需求 。车企们也会更加注重消费者的反馈,在追求创新和美观的同时,把安全放在首位,让汽车的设计更加人性化 。
写在最后
汽车,本应是我们出行的 “贴心伙伴”,为我们遮风挡雨,安全快捷地抵达目的地 。可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出现,却让这份安全与便捷大打折扣。车企们在追求创新、颜值和续航的时候,可千万不能把安全和实用抛在脑后 。毕竟,消费者想要的,不仅仅是一辆外观酷炫、科技感十足的车,更是一辆开得安心、用得放心的车 。
希望车企们能好好听听消费者的心声,在设计和改进汽车的时候,多从安全和实用的角度出发,别再让那些花里胡哨的设计,成为威胁我们生命安全的 “定时炸弹” 。也希望各位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多留个心眼儿,把车辆的安全性能放在首位,别被那些华而不实的配置给迷惑了 。
关于隐藏式车门把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是觉得它好看又好用,还是和我一样,对它的安全隐患忧心忡忡?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咱们一起聊聊汽车安全那些事儿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