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高速费新规,车主群里炸了锅,有人提前改车,还有人说“早知道不买这个型号”
内容:
“你们听说过新规没?10月以后高速费好像变了!”微信群又开始热闹,上周六早晨刚捧着豆浆出门,邻居老曹实在忍不住,边提钥匙边嘟囔,“我的面包车估计能省下不少钱。”
刚好那天小区门口停了四五辆各色车型。曹叔的五菱小面,老孙家的皮卡,还有头牌的GL8。其实新的高速费政策传了已经半个月,真正细则谁也记不清楚,都是哪个车主群里转几遍消息瞎带。可据说,小型载客和微型货车能直接按小车标准收,这下微卡圈子里乐开了花。就这事,之前有个群友专门跑高速做了回实验,说是青岛到石家庄一趟下来,能比以前省个几大百,当然他自称“没被收超”。
插一句,真遇上收费站阿姨手快按原标准,车主还得跟人掰扯半天,买卖可不容易。“有次我媳妇直接问贴条人,那人也是糊弄一句‘系统自动分的’,谁知道真假!”曹叔笑着摇头。收费站系统到底认车型还是靠人工,地头蛇说法不一,一线城市和小地方执行还不统一,真开起来估计还得碰运气。
这政策对不少专拉货的同行影响不小。前两天维修厂里有个胖师傅边换机油边聊天,“你们别信打包消息!按车型分费用不算稀奇,关键看车的‘用途’。面包车拿来当小货,按条文说收小型,谁省谁得意。”他还顺嘴吐了个疑问,“现在改装刷卡的小货多了,有的专做‘合法改型’就为了省高速钱。”说实话,上一代面包车车主现在后悔没买新国标型,师傅直叹“老车吃亏。”据说刚换牌的新款还带蓝牙记录,收费站能自动识别,多了个配置。“你们车有蓝牙刷卡没?”修理哥抬头问了一句,群友大都摇头。
有些配置变化也是冷门事情。小黄家最近入了台新款微卡,配置表里蹦出来个“车道保持”和“侧盲警告”,正常乡下跑货的根本不在意这些。黄嫂操控体验吐槽,“方向盘滑溜溜,偶尔震手,路感都没原来那台老江淮实。”听她说,村里路窄且坑多,新技术就跟摆设一样,反倒油耗上升不知怎么回事。“修车师傅说电子助力不耐造,关键看人会不会开。”
业内八卦也多,前年据说有家小众品牌试点“智能计费盒”。本地装了一批车,结果数据上传天天丢包,收费站那边笑称“这玩意儿还不如人眼看得准。”不少二手车贩子最近忽悠,“提前买高配,带收录识车码将来不吃亏”——老伙计反倒冷静:“给我保养好发动机,啥新政都是浮云。”
说起误区,群里还有人喊,“赶紧去4S店装‘车型调码’,改成小型轿车就能省高速。”其实政策里明文规定用途变更得审核,真让交警查出来弄假,估计比多收高速钱还麻烦。新政实锤后,全国都是按实际使用情况收费,刷数据、改码这套在正规场合过不了关。修理厂刘师傅劝一句:“别抱侥幸,省下的钱都得下力气弄。”
某一回,老孙皮卡刚跑完长途回来,群里吹水,“以前一个省收一套,换了政策就按全国统一算。”结果他自己测算了一下,“其实不是每条路都立马降,有的老收费站还没改软件。”他说皮卡换成乘用车标准后虽是省钱,但偶尔还是会被按货车算,遇事只能耐心沟通,有时还得掏出车辆使用证明。邻居胖哥凑一句,“早知道这样,当年多花点钱买乘用版不吃亏。”
结局就像小区门口早晨的闲聊,谁省谁心里暗爽,谁吃亏买老车谁怕掌心出汗。10月过后,各家车型配置、用途、身份都成了车主群里新的“热词”。有天路上碰见收费站贴条管理员,大爷还有意无意问句,“以后你们车计费咋看?系统还是人工?”那人叹了口气,“政策天天改,咱也就是个打工的,按系统收呗。”至于老曹那辆小面包,年底挂出去给侄子开去了,听说省下的钱刚好抵换下一次小修保养花销。反正,每车路况,自家门道——少有人一路顺风,倒是总能听见一句新八卦:下回政策还得变,说不定哪天连车型颜色都能影响高速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