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D19塞进80度电池包跑500公里,30万全尺寸SUV市场,合资品牌还守得住吗?

零跑D19塞进80度电池包跑500公里,30万全尺寸SUV市场,合资品牌还守得住吗?

上个月有个开X5的哥们儿,在群里发了张零跑D19的配置表,然后扔下一句话:“增程车纯电能跑500多公里,我这台油老虎突然不香了。”

群里炸了锅。有人说吹牛,有人说参数注水,但仔细一查,80.3度的电池包确实塞进去了,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破500公里。这意味着什么?工作日通勤一周不充电,周末带家人郊游也用不着烧油,那个40升的油箱真就成了摆设——不对,是成了长途的备胎。

这逻辑其实挺顺的。早些年增程车被吐槽“背着发电机跑”,就是因为电池包太小,跑个三五十公里就得启动发动机。现在电池容量上来了,用车习惯彻底变了,平时当纯电开,偶尔跑长途才想起来还能加油。

纯电版本走的是另一条路。115度电池包,宁德时代那套“超级混合电芯”,据说是把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的优点糅一块儿了。720公里的续航,配合千伏高压快充,15分钟能补350公里电量。这要是落地了,充电焦虑这事儿,可能真就不算事儿了。

车身尺寸没啥好说的,长度5米2往上,轴距超3米1,标准的全尺寸身材。三排座椅该有的空间都有,第三排坐成年人会不会挤,得等实车出来才知道。

有个配置倒是挺特别——车里装了制氧机,叫“森野氧舱”。8升每分钟的制氧量,高原自驾的时候可能真能派上用场。平时雾霾天也能开着,虽说效果有多大不好说,但这个思路挺新鲜,把车往“移动健康空间”的方向推了一步。

底盘配置拉满了。空气悬架、CDC连续可变阻尼、主动预瞄系统,这些以前都是百万级车才舍得给的东西。那个“圆规掉头”功能,转弯半径只要3米6,开这么大的车在老城区窄路转悠,应该能轻松不少。还有个高速爆胎稳定控制,120公里时速爆胎都能稳住车身,这种功能平时用不上,但真遇上了就是救命的。

零跑D19塞进80度电池包跑500公里,30万全尺寸SUV市场,合资品牌还守得住吗?-有驾

智能化硬件给的很足,双8797芯片,1280TOPS算力。不过说实话,这些数字对普通人来说有点虚,真正的体验还得看软件调校。车尾那个“幸福像素”灯幕倒是挺有意思,11000多颗LED能显示各种图案,解锁、充电、开启辅助驾驶都有专门的灯语,年轻人可能会喜欢这种“会交流”的感觉。

安全配置没偷工减料。笼式车身,2000兆帕热成型钢用了16处,A柱做了五重加强。这些藏在看不见地方的东西,平时感觉不出来,撞上了才知道值不值这个钱。车身扭转刚度50500牛米每度,这个数字摆在那儿,底子应该不会差。

外观设计走的是简洁路线。贯穿式灯带、纯平侧窗、1米9多长的尾灯,看着挺舒服,没那么多夸张的线条。侧窗做成零阶差,据说为了这个细节多投了2000万研发费用,风噪控制应该会好一些。

最关键的还是价格。零跑一直玩的是“成本定价”,D19瞄准30万级市场,想把配置往上堆,价格往下打。这套路能不能成,得看最终定价出来是多少,以及这些配置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如何。毕竟参数好看是一回事,开起来舒不舒服,三电稳不稳定,智驾好不好用,都得上路才知道。

内饰还没完全公开,得等年底才能看全。预售要到明年上半年,正式交付可能更晚。现在说太多没意义,等车真正落地了,市场会给出答案。

不过有一点倒是明确的——30万级全尺寸SUV这块市场,以前基本是汉兰达、途昂这些合资车的地盘,现在国产车开始往里挤,而且挤得还挺狠。增程500公里纯电续航、车内制氧、三电机矢量控制,这些配置要是真能在30万出头拿下,合资品牌的日子,可能真没那么好过了。

至于D19最终能掀起多大浪花,明年见。反正现在买车的人越来越实在,光看品牌已经不管用了,得拿配置和价格说话。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