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销量火爆的神车飞度如今月销仅23台,市场转型带来的新能源冲击让传统燃油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在我五年的汽车行业观察中,忽然发现今年市场最爆炸的事莫过于比亚迪一季度卖出超过50万辆纯电动车,不到三个月时间,大家都在谈——传统燃油车还能撑多久?这个问题其实早就埋伏在我脑袋里,随便打开手机,新闻推送里都是新能源的胜利果实和市场份额的猛涨。

我记得刚接触行业那会,飞度还是神车,加价提车几乎是标配,点个外卖都能聊起:你那飞度开得怎么样?那时候,飞度的空间魔术我都能背得滚瓜烂熟——压缩后还能拉出一堆冰箱,空间利用率无敌,油耗平均在5升以下,保值率似乎永远比其他紧凑车高出一截。是不是有人觉得这算绝世佳作,实际上这也是典型的赛道变了。

曾经销量火爆的神车飞度如今月销仅23台,市场转型带来的新能源冲击让传统燃油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有驾

估算一下,现在同价位(7-8万区域),电动车续航都破了300公里,配置甚至比过去的精装版还丰富。你问我,飞度还能和它们比吗?我得说,单纯的空间和油耗优势早已不值一提。到了智能化、互联化的年代,飞度的魔术空间似乎只剩下哎,好怀念。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看到去年拍的那张照片,是我爸坐在开飞度的后座里,脸还带着笑——空间真大!当时觉得这就够了。如今想想,市场其实早就出迹象。有人出声调侃:飞度啊,省油耐造,保值高,还能陪你走几年。但你看看今天二手市场,那价格一缩水,多少机会都变成了泡影。毕竟,谁还会傻傻地花大价钱买个快没市场的旧王呢?

曾经销量火爆的神车飞度如今月销仅23台,市场转型带来的新能源冲击让传统燃油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最让我困惑的是——国产电动车爆发快,车型更丰富,但消费者偏偏还是喜欢燃油们说的安全感。你知道,油车那套全国售后成熟、路边维修方便的印象,像个老旧套子,一旦换成充电坑的玩法,大家反倒觉得不踏实。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安全感还能以还在加油站排队来衡量?好奇怪的心理。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凭我对供应链的了解,电池成本其实在不断降低,心算一下,整块电池每千瓦时成本大致在150美元,按现在的换算,续航一百公里大约只要200块钱左右,粗略估算,百公里养护和电费在0.5-0.8元,远远比传统燃油车便宜多了。可是消费者还在犹豫,加油站附近岂止是荒凉二字?

更别说,研发投入巨大。这就像建房子,搞个电字房,厂商一开始得投入几十个亿,只为研发出能满足市场的长寿命电池组。传统燃油车的供应链像老工厂的流水线,标准化、成熟、稳定。电动车供应链就像厨房的工具,每个环节都得更新换代,只能说蹚了一条新路,走得比我们想像中还快。

曾经销量火爆的神车飞度如今月销仅23台,市场转型带来的新能源冲击让传统燃油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有驾

这让我想起去年见过的一位修理工,他天不亮就到店,边检修边说:跑的哪车都懂了,现在的电池修不了,换个包一千多,能搞定吗?我帮他翻了个白眼:是啊,修一根火线,不像油车能随便自己换个火牙。这背后的成本、技术门槛,比起油车的二手简单粗暴要复杂得多。

我曾试着理解消费者的痛点。有的觉得续航低不够用,心里还在油箱满了才安心。然后看了他自己换的那台老车,油箱里还舔着油漆味,驱动声平平淡淡,没有电动车的科技感。但我问自己:是不是,消费惯,真的那么难改变么?还是我们还没找到,那种安心感的本质?

这让我想到,或许确实有人在等成熟的时刻。有朋友说过:年底某电动车买得起,续航稳定,售后搞得不错,我会考虑。他指的,是那点燃油车要说服不了的新鲜感。可笑的是,一边是便利、一点点未来感的电动车,一边是昔日的燃油车老友。难怪市场转变如此快。

曾经销量火爆的神车飞度如今月销仅23台,市场转型带来的新能源冲击让传统燃油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有驾

正因为转变,很多传统品牌不得不跳水、战场换人。这就像我养的那只老猫,惯了常绿的树和晒太阳的角落。你突然搬家,适应不了新环境,原本熟悉的味道变成陌生。你说,飞度这车的情怀是不是就差不多这个感觉——我还在那,市场却换了个模样。

我偶尔会想——下一只痛失市场的会是谁?是不是那些还在用传统思路打拼的合资品牌?或者,那些还在优惠促销应付的厂家?市场像座巨轮,转得超快,我们都跟不上节奏。难道不再有所谓好车之说?只有合适的车?

曾经销量火爆的神车飞度如今月销仅23台,市场转型带来的新能源冲击让传统燃油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有驾

因为你知道,很多时候消费者买车,不全是理性,那一刻那辆车的手感、那点熟悉的气味,才是显微镜下的真相。是不是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份想念的味道?我倒真想知道,那一段空间的记忆,是不是始终留在每个人的心底,就像一段旧时光。你说,新车会盖过这些记忆吗?或者,最后只剩下一次换车的叹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