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一汽超级智能生态工厂。受访者供图
就算是一年前也难以想象,中国消费者会对跨国品牌车型的智能化配置有如此“熟悉的新鲜感”。
8月初,奥迪在中国掀起新一轮产品攻势,融合德国精工与中国智慧,推出了深度定制华为乾崑智驾技术及中国专属智能座舱于一体的车型,开启了“油电同智”的全新产品布局。
当华为给跨国品牌带来中国汽车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之际,更多中国本土化技术成果成为其蝶变的起点。
一句“请打开车窗”背后,是豆包、DeepSeek给人机交互带来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执行效率;共同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智能驾驶方案,Momenta成为宝马、丰田、本田、奥迪、凯迪拉克等多家跨国品牌的“明星伙伴”……
●南方日报记者 魏泓泉
“爱上”智驾
说奥迪的新车上演豪华品牌的戏剧性反转,并不为过。激光雷达嵌入了新车的前保险杠,油车移植了中国的智慧“大脑”——奥迪携华为乾崑智驾系统率先打造全球首款搭载L3级自动驾驶的燃油车,2颗数字鹰眼双激光雷达+6颗毫米波雷达+13个摄像头组成感知矩阵,高速NOA功能让方向盘自动旋转过弯。
此前,跨国品牌对辅助驾驶功能的态度是高冷的、保守的、被动跟进的,而这一次规则变了:为了中国技术赋能真正与油车贴合,跨国品牌也作出了全新的技术铺垫。
奥迪全新PPC豪华燃油智能平台和E31.2电子架构,打造了燃油车的内在智能脉络:算力提升300%,数据传输速度10Gbps。据说,从激光雷达发现障碍物到发动机变速箱作出行动,响应延迟从燃油车平均200ms压缩到80ms,接近电动车水平。而油车也可以整车FOTA:智驾算法迭代、变速箱换挡逻辑优化,甚至发动机燃烧效率升级,全可云端推送。
这也证明,跨国品牌对智驾等中国本土技术的态度,不是单纯的采购,而是瞄准产品价值和技术话语权,重新定义产品的“融合”。
类似的跨国品牌搭配“中国方案”,还有很多。对广汽丰田来说,能代表产品智电转型的铂智3X,智驾的灵魂也来自中国技术。广汽丰田与Momenta一起研发攻关,以L2海量数据喂养L4,L4算法迭代反哺L2,上市量产之前,铂智3X高阶智驾大模型已经“消化”10亿公里级复杂场景大数据,“啃完”4000万个高价值场景。后续还将通过数据飞轮实现快速成长。
刚上市不久的全新揽境,语音功能与科大讯飞合作打造,DeepSeek+自研混合大模型技术优化交互体验,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与大疆联手打造。
东风日产N7作为首款由中方团队主导开发的纯电车型,采用DeepSeek AI大模型车机,并与Momenta合作推出一段式端到端组合驾驶辅助系统。
上汽通用别克发布的“逍遥”超级融合架构,整合宁德时代6C超快充电池、Momenta L2城区辅助驾驶技术及高通8775芯片,技术自研率超70%,是完全立足中国市场的全域新能源架构。
跨国品牌正在努力成为智驾或者说智能化赛道的重要参与者和规则创设者,而无一例外的,他们都加强了与中国科技企业的合作——“华流”正在给跨国品牌的变革带来新能量。
“中国化”突围
产品的“中国化”,是市场需求的呼唤,也是众多跨国品牌突围的选择。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增长至64%。也就是说,合资品牌上半年的市占率已经不足四成。要知道,燃油车时代合资品牌市占率一直居高不下,巅峰时期曾一度超过70%。
2020年时,合资品牌仍以64%的市场份额稳居中国乘用车市场主导地位,德系和日系品牌是市场支撑,占比分别达到25.5%和24%,年销量均超过460万辆,美系品牌占据约10%份额。
随着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从2020年的5.7%快速提升至2024年的47.6%,市场格局大变样。比亚迪、吉利、长安、零跑等自主品牌抓住机遇,在新能源市场,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74.6%增长至2024年的88.7%,今年上半年进一步突破90%。趁着新能源市场初期发展红利,自主品牌整体销量份额在五年内接近翻倍,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仍旧保持26%的同比增幅。而合资品牌到2024年销量已降至904万辆,较四年前销量减少了约340万辆,市场份额跌破四成至39%。
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电动化转型滞后、产品迭代缓慢是主因。加之中国市场的竞争节奏越来越快,消费者对配置和科技的认知不断刷新,智能化越来越重要,而跨国品牌的产品对追求智能体验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不足。
要想转变这一局面,“远水解不了近渴”,跟华为、Momenta等解决方案供应商合作,相当于有专家“背书”,能迅速为跨国品牌在智能化领域打开局面。
据悉,超过半数的铂智3X车主选择了搭载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车款;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上市当晚预售订单量超过了9800辆,搭载华为乾崑技术的车型版本订单接近30%。
中国智能电动车产业链成熟度全球领先,宁德时代、华为、Momenta等企业已形成技术壁垒。合资品牌通过合作可快速补齐三电、智驾、座舱等短板,同时,本土供应链也能让新车更好地把握定价。
跨国品牌开始与中国本土科技企业深度绑定,构建“中国朋友圈”。别克“逍遥”架构联合宁德时代、Momenta、高通;奥迪与华为成立智驾实验室;丰田引入火山引擎、科大讯飞等本土供应商。
就在今年7月,继先后与华为、阿里等中国科技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后,宝马正式宣布与Momenta合作,联合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智能化合作从语音交互、车载互联等延伸至智能驾驶的研发核心,开放生态成为跨国品牌智能化“进步”的主要模式。
锚定创新变量
伴随着产品的“中国标准”,越来越多跨国品牌开始强调“中国化”,合作模式的变化反映了跨国品牌转型的锚点:以中国技术在中国市场融合创新。
“中国是全球最有活力的汽车市场,能在中国出色就能在全世界出彩。”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的话折射出跨国品牌对中国市场的全新认知,基于此,他们在中国市场的转型要契合市场两大特点,动作快和技术新。
“快鱼吃慢鱼”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新竞争法则,而“中国声音”“中国技术”越来越重要的同时,“中国速度”也给跨国品牌的体系带来了改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张岚说:“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和本土的伙伴合作实现了优化——产品的研发周期缩短30%、成本降低40%。”奥迪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销售及市场董事石柏涛也表示:“我们不仅要有技术、有产品,更要有中国的节奏感、市场理解力和品牌进化能力。”
今年,铂智3X一改转型节奏的背后,丰田将研发决策权从日本总部转移至中国,设立“中国首席工程师(RCE)”制度。由中国人担任车辆开发负责人,让充分了解中国市场环境与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年轻工程师拥有更大的权限,研发全新产品。
大众集团在中国投入25亿欧元建设智能网联研发中心,约3000名本土工程师聚焦下一代车型开发,通过与本地企业的深度协作,大众安徽新公司成为大众集团全球电动化转型中的重要支点。
奔驰北京研发中心的研发成果正开始改变全球技术流向:基于中国用户偏好开发的MBUX车机系统,逐渐应用于全球的奔驰车型;由中国团队打造的下一代信息娱乐系统,不仅满足中国用户对“在后排看电影、打游戏,或者开视频会议”的独特需求,也有望被延伸应用到其他市场的奔驰产品中;在全新CLA车上,还有中国团队主导开发的L2++高阶智驾系统。
从铂智3X用上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到奥迪款燃油新车装上中国智慧“大脑”,智驾“华流”的兴起,代表了跨国品牌正式加入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的新一轮竞速,迎接全新机遇和挑战。
“跨国车企须重新定义中国市场和战略,加大本土研发和供应链建设,以中国的创新和技术反向服务全球。”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指出,中国正从单纯的市场消费端,蝶变为技术创新策源地与全球供应链枢纽,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车企的关键变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