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车馆变冷清!外国品牌上海车展缺席,销量暴跌超50%

一、顶级车展遇冷:豪车馆变「空城」

2025 年上海车展的 8.1 号馆,曾经被称为「豪车馆」的黄金展位如今空荡荡的。劳斯莱斯、法拉利、玛莎拉蒂、兰博基尼等全球知名的超豪华品牌集体「消失」,只剩下宾利的展位蜷缩在展馆边缘,昔日车模如云、闪光灯不断的盛况不再。

这种变化让车迷小陈感到失落。作为温州普通工薪族,他每年最期待的就是在车展上近距离欣赏超跑。「以前能看到劳斯莱斯闪灵 700 万的落地价,现在连展车都没有了。」他感叹道。据展览行业人士透露,一个千平米的豪车展位仅租金和装修就要烧掉数百万,而 2025 年一季度百万级豪车销量同比暴跌 53%,参展的投入产出比已经严重失衡。

更令人唏嘘的是,这些品牌并非首次缺席。法拉利早在两年前就退出了国内大型车展,兰博基尼虽然六年前宣布不再参展,但上届车展还勉强露面。如今 Stellantis 集团旗下所有品牌集体缺席,玛莎拉蒂的销量更是从 2017 年的 1.59 万辆暴跌至 2024 年的 1228 辆,跌幅高达 92%。

豪车馆变冷清!外国品牌上海车展缺席,销量暴跌超50%-有驾

二、销量断崖式下跌:从「香饽饽」到「烫手山芋」

外国豪车的困境远不止于车展。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 年玛莎拉蒂在华销量同比下滑 71%,劳斯莱斯 2024 年销量减少 40%,2025 年前两个月再跌 34%。就连保时捷这样的「大众豪华」品牌,2024 年在华销量也暴跌 28%,从最大单一市场沦为第三大市场。

这种下滑与消费群体的变化密切相关。过去豪车的主力买家 —— 企业主和高管们,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消费意愿显著下降。青岛保时捷销冠牟倩文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她通过自媒体运营、老客户转介绍等方式维系客户,却发现「愿意花百万买车的人越来越少了」。

与此同时,国产豪车正在快速崛起。上海车展 6.1 号馆,红旗 718 万元的「国礼」车型与劳斯莱斯幻影同台竞技,比亚迪仰望 U9 以 2 秒破百的性能碾压兰博基尼 Revuelto,极氪 009 光辉典藏版甚至用上了 24K 金 LOGO。2025 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已达 39.5%,国产高端车型销量同比增长超 50%。

豪车馆变冷清!外国品牌上海车展缺席,销量暴跌超50%-有驾

三、冰火两重天:国产豪车的「逆袭之路」

在外国豪车退潮的同时,国产高端品牌正在重新定义豪华。蔚来 ET7 凭借 1000 公里续航和 4D 智能底盘,成为全球首个突破续航极限的纯电行政轿车;理想 L9 以「移动的家」概念,连续 12 个月蝉联 50 万以上 SUV 销冠。这些车型不仅配置领先,价格还比同级别进口车低 30% 以上。

技术上的「弯道超车」尤为关键。国产豪车普遍标配高压快充、城市领航辅助等功能,底盘调校也达到国际水准。例如极氪 009 的空气悬架可实现每秒 500 次阻尼调节,而外国品牌同级车型仍以机械悬架为主。更重要的是,国产车提供「电池灵活升级」「一键加电」等贴心服务,彻底解决了电动车的续航焦虑。

这种变化在车展现场直观可见:比亚迪和长城的展位面积均超过 6000 平米,人流密度远超外国品牌。一位参观的企业主表示:「以前买豪车是面子,现在国产车的技术和服务更实在。」

豪车馆变冷清!外国品牌上海车展缺席,销量暴跌超50%-有驾

四、外国车企的「自救之路」

面对困境,外国车企开始尝试本土化突围。宝马与长城合资的光束汽车项目已投产,首款纯电 MINI 车型在张家港工厂下线,计划通过「合资不合营」模式降低成本。奔驰则加速电动化布局,EQS 纯电 SUV 在中国市场推出 7 座版本,试图用空间优势打动家庭用户。

但转型并非易事。保时捷 CEO 奥博穆坦言:「未来两到三年将决定我们是否还能在中国卖电动车。」这种焦虑源于技术差距 —— 国产电动车的充电速度比保时捷 Taycan 快 40%,智能座舱交互体验更是领先一代。

一些品牌开始调整策略。劳斯莱斯宣布不再参加传统车展,转而举办高端品鉴会;宾利则将展位从 C 位移至边缘,节省的资金用于开发定制化服务。这些举措能否逆转颓势,仍需时间检验。

豪车馆变冷清!外国品牌上海车展缺席,销量暴跌超50%-有驾

五、未来十年:豪华车市场的「权力更迭」

行业分析师任万付认为,中国豪华车市场正在经历「消费降级」与「技术升级」的双重变革。一方面,超高端市场萎缩,但 30-50 万元的「轻奢」市场正在扩大;另一方面,消费者从「品牌崇拜」转向「技术崇拜」,智能化配置成为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

这种趋势下,外国豪车的「寒潮」可能持续更长时间。Statista 数据显示,全球豪华车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5 年的 2551 亿美元微降至 2029 年的 2523 亿美元,而中国市场的份额将从 28% 升至 35%,国产高端品牌有望占据半壁江山。

站在上海车展的展馆里,新旧势力的对比格外鲜明:一边是空荡荡的外国豪车展位,另一边是国产车企络绎不绝的体验人群。这场「寒潮」不仅是销量的较量,更是汽车工业百年变革的缩影 —— 当豪华的定义从「品牌溢价」转向「技术普惠」,真正的赢家终将属于那些读懂中国市场的玩家。#热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