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Delica要来了,这车到底啥来头,为啥没人敢买?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有意思,三菱汽车在东京车展前发布了新款得利卡D:5的官方图片。

这消息一出来,在国内一些老车迷的圈子里,可以说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很多人看到这款车,心里头就跟猫抓似的,又喜欢又纠结。

喜欢的是它那股子独一无二的劲儿,纠结的是,这车要是真能进来,自己到底敢不敢买?

三菱Delica要来了,这车到底啥来头,为啥没人敢买?-有驾

这辆叫得利卡的车,长得像个面包车,干的却是越野车的活儿,它到底算是个什么来头,为什么能让一部分人魂牵梦绕,又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呢?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得把这次所谓的新款得利卡说清楚。

其实,这算不上是彻头彻尾的换代,更像是一次中期的小改款。

它的底子,还是2019年上市的第六代车型。

三菱这次主要是在外观和内饰上动了些手脚,比如把前保险杠设计得更硬朗了一些,轮眉也加宽了二十毫米,让车身看起来更敦实、更有力量感。

车轮也换了新的样式。

坐进车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仪表盘,从过去传统的机械指针式换成了现在流行的全液晶显示屏,科技感算是跟上了一点时代。

配置方面也挺实在,把陡坡缓降这种越野功能和防水座椅变成了全系标配,这明摆着就是告诉你,这车不怕你开出去撒野,弄脏了也好打理。

不过,让人有点哭笑不得的是,它的尾灯居然还是用的传统的卤素灯泡,这在满大街都是LED灯的今天,确实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有人觉得这是厂家在看不见的地方省成本,但也有老玩家认为,这种老派的设计反而在野外更可靠,万一坏了,自己动手换个灯泡也比修复杂的LED灯组要容易得多。

那么,这款车最核心的问题来了:它到底应该被归为哪一类?

三菱Delica要来了,这车到底啥来头,为啥没人敢买?-有驾

你要说它是MPV,那肯定没错,它方方正正的造型、宽敞的内部空间和方便上下车的侧滑门,都是标准MPV的特征。

但你要是把它跟我们国内常见的别克GL8、丰田赛那这些主流MPV放在一起,那可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那些车追求的是极致的乘坐舒适性,是柏油马路上的移动头等舱,你让它们去走个坑洼多点的土路都得捏把汗。

而得利卡,从它1968年诞生之初,就没想过要当一个安安分分的“保姆车”。

它的基因里,从一开始就刻着“越野”两个字。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别的面包车还在城市里拉货载客的时候,第二代得利卡就破天荒地用上了自家硬派越野车帕杰罗的四驱系统,一下子成了全世界第一款能真正去爬山涉水的MPV。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最新的得利卡D:5,依然搭载着带中央差速器锁止功能的分时四驱系统,配合三菱自家的AWC全轮控制技术,底子相当硬。

它的最小离地间隙有185毫米,接近角21度,离去角23度。

这些数据可能听着有点枯燥,但简单来说,就是它的通过能力比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城市SUV都要强。

更难得的是,在全球汽车行业都在拥抱电气化、都在用电机实现四驱的今天,它依然固执地保留着一套“2.2T柴油发动机+纯机械四驱”的动力总成。

这台柴油机马力不大,只有一百四十五匹,但它的优势在于低转速时扭矩强大,而且结构简单、皮实耐用,在一些极端环境下,这种纯粹的机械结构往往比复杂的电子系统更让人放心。

可就是这样一款个性鲜明、能力出众的车,一旦放到咱们中国的市场环境里,就显得特别尴尬,甚至可以说是水土不服。

三菱Delica要来了,这车到底啥来头,为啥没人敢买?-有驾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用车环境和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看现在国内市场上带四驱功能的MPV,比如岚图梦想家、腾势D9,它们都是新能源车。

它们的四驱系统,是通过前后双电机实现的,反应速度快,控制精准,主要作用是在高速行驶或者雨雪湿滑路面上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抓地力,让车开起来更稳、更快。

这是一种服务于公路驾驶的“电四驱”,追求的是性能和安全。

你让它们去玩越野,那可真是强人所难了。

当然,国内也不是没有硬派的、能越野的多功能车,比如南京依维柯有一款叫“欧霸·山海”的,也带分时四驱,甚至还有三把差速锁,越野能力非常强悍。

但它的问题在于,它是由轻型客车平台开发而来的,整个车辆的做工、用料和乘坐舒适性,跟我们日常家用的乘用车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得利卡正好就卡在了这两者之间,它既有家用MPV的舒适和便利,又具备了硬派越野车的通过性。

这种“跨界”的定位,在国外可能是个优势,但在国内市场,反而成了一个缺点,因为它既不够豪华舒适,又不像纯粹的越野车那样极致。

更致命的一点是,这款车至今没有被三菱官方正式引进到国内。

消费者如果想买,只能通过平行进口的渠道。

这意味着什么?

三菱Delica要来了,这车到底啥来头,为啥没人敢买?-有驾

意味着这辆车没有官方的质量保证,没有全国统一的售后服务网络,零配件供应也不稳定。

车买回来,保养、维修都得靠自己找路子,万一出了点什么大问题,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花几十万买一辆没有“户口”的车,这需要太大的勇气了,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冒这个风险的。

这种尴尬处境的背后,实际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汽车文化和消费理念的碰撞。

在日本,汽车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种实现生活方式的“道具”。

得利卡在日本的很多车主,都是户外运动爱好者。

他们会开着这辆车去深山里露营,去海边冲浪,去雪山滑雪。

车上的电动侧滑门、电动踏板是为了方便家人和搬运装备,丰富的安全配置是为了长途穿越时的安心。

在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一台底盘高、能发电、空间大的得利卡,甚至可以成为一个临时的移动避难所。

这种把汽车的功能性发挥到极致的理念,在日本非常普遍。

而反观我们国内的市场,汽车消费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我们的汽车工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很多消费者直接跨过了“工具车”的阶段,进入了追求“体验感”的时代。

我们买一辆MPV,期待的是宽敞如客厅的空间,是柔软舒适的航空座椅,是满眼的液晶大屏和智能化的车机系统。

三菱Delica要来了,这车到底啥来头,为啥没人敢买?-有驾

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个移动的私人空间,是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在这样的消费趋势下,越野能力对于大多数MPV用户来说,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配置,甚至只是一个社交场合的谈资,真正会开着MPV去走烂路的人少之又少。

因此,得利卡那套以可靠耐用为核心的“柴油机+机械四驱”系统,在很多人眼里,就成了“过时”、“老土”、“不够高级”的代名词。

这不是说我们的选择不对,而是我们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决定了市场的需求。

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公路网络,大多数人的生活场景并不需要一台能翻山越岭的MPV。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得利卡是一款失败的产品。

在世界上的很多其他地方,它都活得很好。

在东南亚一些路况不佳的国家,它是警察和救援队的得力助手。

在澳大利亚,它是许多户外玩家心中性价比最高的“床车”改装平台,买一辆二手得利卡,自己动手加装上太阳能板、储水箱和折叠床,就能以很低的成本,拥有一台能带你走遍天涯海角的轻型房车。

在国内,也有一群真正懂它的核心玩家,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淘来这款车,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交流改装心得,把它打造成独一無二的户外伙伴。

但这一切,都只能在非主流的圈子里进行,得不到厂家的支持,也面临着法规的限制。

所以,三菱得利卡在中国市场的困境,并非因为它产品力不行,而是它独特的定位和我们主流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它就像一位身怀绝技、不善言辞的老师傅,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手艺,却发现周围的世界早已习惯了流水线上的快消品。

它不追求花哨的功能,也不迎合短暂的潮流,它只想在你真正需要它的时候,能够可靠地把你带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这种执着让人敬佩,但也注定了它只能是少数人的选择。

在东京车展之后,这款特立独行的“越野MPV”能否在中国市场找到新的机会,或许并不取决于它自己,而在于我们的市场是否还能为这样纯粹而独特的产品,留下一片生存的空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