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燃油车似乎需要追随电动车去追求所谓的智能化。但这里需要澄清的是,在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方面,燃油车并非追随者,反而是在这一领域起步更早。电动车并没有开创这类技术,而是作为积极的采纳者,敢于将一些可能影响主动安全性和驾驶者专注力的智能化功能引入车辆中。
关于L4级自动驾驶,我想提醒的是,不要因为一些不实的报道而对其产生误解。目前,全球范围内,仅有L2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得到了普遍性的法律认可,而L3级别的功能仅在部分国家有条件地试行。因为涉及事故责任问题,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并未允许L3级功能的使用。因此,即使车辆配备了L3级功能,使用它也是违法的,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将承担全部责任,且保险公司不会理赔。
至于L4级自动驾驶,我们还需要等待L3级的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完善后再进行讨论。而声控等所谓的智能化功能,其实早在2020年代之前就已经在燃油车上得到了应用。如今,这些功能是否仍具有必要性,也值得商榷。例如,声控功能是否真的提高了驾驶体验,还是仅仅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导航功能也是如此,现在很多人更倾向于使用手机导航,而不是依赖车载系统。
此外,我想强调的是,汽车上的智能化功能,如音响、操作系统、屏幕等,都是通过一个核心主机来实现的。这个主机可以按照车企的需求进行定制,其功能多样且强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谓的“智能化”就真正提升了车辆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作为一个对汽车有深入了解的人,我认为当前所谓的“智能化”热潮中,很多功能都是旧技术的重新包装和宣传。声控、APP控制等功能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实现,而驾驶相关的辅助功能也早已在燃油车上得到应用。因此,我们不应该盲目追求所谓的“智能化”,而应该关注这些功能是否真的能够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