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一家“不造车”的公司,却让整个汽车行业集体转向吗? 华为的汽车版图正在上演一场静悄悄的颠覆。 2024年,华为智能汽车业务收入暴涨474%,达到263.53亿元,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这个曾经被内部称为“烧钱”的业务,如今成了华为增长最快的引擎。
当余承东在2025年宣布鸿蒙智行“五界”落定时,中国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已被彻底改写。 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五个带着华为基因的汽车品牌,覆盖了从17万元家用车到150万元超豪车的全价格带。 它们背后站着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上汽五大车企,但方向盘却牢牢握在华为手中。
华为的“造车”模式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切开了传统汽车制造的链条。 在重庆的赛力斯超级工厂里,问界M9以每分钟下线一辆的速度生产,这座年产70万辆的工厂满负荷运转仍供不应求。 而华为工程师驻扎在每条产线旁,实时监控着途灵智能底盘的调校精度。 这种“保姆式合作”让赛力斯在2024年狂赚59亿元,而此前它曾连续四年亏损98亿。
技术霸权是华为掌控生态的王牌。 尊界S800的买家可能不知道,这辆百万豪车的关键技术全系华为:途灵底盘实现120km/h爆胎稳定行驶,鸿蒙ALPS座舱20分钟净化车内空气,巨鲸电池2.0续航突破800公里。 江淮负责的只是车身焊接和总装。 更惊人的是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奥迪将在新款A6上搭载这套系统,这是140年来德系豪车首次采用中国智驾技术。
渠道革命同样血腥。 当问界M7开进北京三里屯华为旗舰店时,传统4S店模式开始崩塌。 990家华为门店变身汽车展厅,消费者吃着冰淇淋就能体验鸿蒙座舱。 这种“商圈卖车”模式让问界M7上市三天订单破6万辆,2024年鸿蒙智行43万销量中,30%来自华为门店。
但华为的生态联盟暗流涌动。 奇瑞曾因智界R7的定价权与华为激烈争执,高管怒斥“凭啥听华为的”,最终以董事长尹同跃“谁不听谁走人”收场。 而上汽集团董事长贾健旭的“跪着做人论”,道尽了传统车企的焦虑,他们需要华为的技术光环,又恐惧沦为代工厂。
市场数据揭示了残酷的洗牌。 2024年中国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市场,鸿蒙智行以37.9万元成交均价拿下销量第一。 问界M9更连续7周碾压奔驰GLS、宝马X7,登顶50万以上豪华车销冠。 BBA阵营中,奥迪选择全面接入华为技术,宝马仅开放鸿蒙生态,奔驰则试图用自研BMS系统抵抗。
成本控制是华为的另一把利刃。 其自研192线激光雷达价格不到行业均价的50%,MDC智驾平台通过昇腾AI芯片将算力成本压缩30%。 这让15万元的深蓝SL03也能搭载高速NOA功能,而过去这曾是30万以上车型的专属。
当余承东说出“五个界已是极限”时,华为的汽车野心才真正浮出水面。 不再扩张品牌数量,转而深耕每个界的协同:赛力斯的增程技术、奇瑞的纯电平台、江淮的豪华制造、北汽的政企渠道、上汽的年轻化设计,华为正将这些分散的能力编织成网,打造中国汽车史上最强大的技术联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