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试驾荣威 M7 DMH,真是感觉挺意外的。车子刚启动,座椅上的加热已经温和地暖了起来,手按着座面,软软的海绵填充让我想到,家里那张老沙发。销量说,座椅用了慕斯舒压,反重力海绵,坐上去像被云包裹。
过小区坑洼路时,我本以为要比平常车颠得厉害,但实际上,比我预想的要稳得多。还记得我妈在前面边说:这次没那么颠了,腰都贴着座椅,很稳。我心里也暗暗琢磨:底盘不说,那个电磁悬挂真有用。估算一次过坑,能把震动降到我的感觉范围内——大概减轻30-50%的震波(体感/估算,样本少)。这让我直呼科技,不是浮云。
对比我之前试过的几款同价位SUV,最大的差异在于细节——别的车上,过减速带的那种哐当声以为常,却没人当回事;这车能悄悄地压过去,像海浪轻拍沙滩。到底是硬件做得好,还是调校用心?我还没细解,反正用着舒服,连我妈都说车身平稳,后背不颠,感觉像躺在床上。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到底这个电磁悬挂,用了什么传感器?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还试了能量回收,跟之前开油车时候一踩油门那下的顿挫不同,松油门轻柔得像给车系上了缓冲带。大概我估算,这个回收力度在中等偏轻水平——比起一些电混车明显要柔和,开久了不要晕车,娃也不容易闹。这个自适应能量回收,我觉得挺人性化的。
问了销售:如果我家娃晕车,能不能靠这个调节?他笑:这是自动调节,车速快了,回收力度也跟着变,不用你操心。我自己想,在高速上频繁加减有点烦,能手动调节会不更好?没细想过,或许自动就够智能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座椅侧边有个按键,可以微调前排座椅的角度。副驾还能折叠放平,这点很实用。试了下,按一下按钮,座椅渐渐躺平,背部几乎能平放在后背,想递东西给后排的娃,从副驾这边轻松一扔,就不用弯腰了。这令我想起之前带老人出门,总是得弯腰掰脚踩的麻烦。真心觉得,设计比我想象中细节多得多。
有一个问题:要是坐三个人中间那个人,腿会不会顶到前座?这我问了销售,他说:大多数家庭可能坐两大一小,倒也不明显。但我心想:那如果三位大人,就会挤一点?会不会影响乘坐体验?这点要试试才知道。
说到家庭,空间感那块,还真挺贴心。身高178cm,我坐在后排,膝盖离前排座椅一拳多,没像以前那样挤得难受。娃坐在儿童座椅,上面腿还能伸直,难得没有弯曲折磨感。这个空间不是靠加长或盲目堆配置堆出来的,而是真在细节做文章。比如座椅加热,开启几分钟后,坐垫那块的温暖感就扑面而来,不似以前坐软硬不一的硬板,真正暖心。
还有个细节让我瞪大了眼:副驾可以折叠放平,我让同伴试了,几秒就躺平了,从副驾递东西进去,连忙都省了。是不是觉得麻烦?我倒觉得挺方便,尤其带娃或老人,经常有临时换座位需求。
后备箱容量,4940mm车长,我大致测量了一下,527L的空间,不算大但够用。塞进去娃的折叠婴儿车和老人轮椅,再装几袋菜和两个背包,空间还剩余几成。这个体验让我想到,公司采购可能要衡量每一件物品的体积——其实很多细节都那么切合实际:不用拆掉座椅就能装载,方便得很。
静谧性方面,得用最直观的感受来说:娃在后排说话不用大声喊,开启动电模式后,车里几乎听不到发动机声。上高速后,时速80多,开始感觉一些引擎介入,但声音控制得很好,不会刺耳。风噪也在控制范围内,90公里/小时左右,风声还不算太大。没有耳朵都要炸的感觉,换句话说,长时间驾驶不会累。
我想,问题来了:这个静谧性是不是凭借材料、隔音包裹,以及风阻设计堆出来的?还是因为底盘调校特别用心?我没有拆开车底。也许没有答案,但用着是真觉得舒服。
讲到智能,我心想:真正用起来方便吗?其实我不喜欢那种点点点,调个空调都得盯着屏幕。但荣威这次在语音交互上做得不错,跟手机的一样流畅。只要一句调到24度,放首儿歌,车机就能搞定。试了下,把手机微信投屏到大屏,操作真顺溜,坐在副驾的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难得提一句:车载系统用的是高通骁龙芯片,反应特别快。搞不懂它怎么做到的,平常点点滴滴都不会卡。说到这,心里又在猜猜:是不是用了很多虚拟加速器技术?这只是我的猜测,真不敢保证。
提个问题:如果家里老人不惯智能系统,手脚不方便,这车能照顾到吗?也许还是要让老人试试——毕竟,技术好不好,得自己用着顺不顺手。
关于安全和售后,销售说得云里雾里的保障条款:自燃保障、五大件终身质保,听着挺悬,但我打心底觉得,长远来看,能用到那些保障的机会不多——但相信那些承诺还是能给人一种有底的感觉。
我心里打个小赌:真要用几年后,电池或电机出点什么事,保障能真正兑现吗?也许这是个无解的难题,但至少心里踏实点,也算是一种心理安慰。
总体上,我觉得荣威 M7 DMH做得挺贴地的。底盘、空间、静谧和智能,那些细节就像挑选一件合身的衣服,剪裁得恰到好处,没有多余的装饰,却实实在在地迎合家庭的需求。
这些细微的改动和优化,真让我在试驾后产生疑问:家庭用车,除了看起来宽敞之外,究竟还需要什么?这个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或许,下一次我会试着带着父母再体验一遍,看他们会不会说:这车坐得舒服,车里静得让人想睡。或者,还是会抱怨:为什么座椅比我家的硬沙发还硬?
反正,细节背后,有多少的用心,真的只有每天体验才能找到答案。
(这段先按下不表)
你会不会也是那种开车会观察每个细节的人?还是只关心车会不会跑得快?有时候我觉得,真正懂车的人,会更在意车载的那些小事——比如一个调节按钮;又或者,像我这样的:开过后,唯一想知道的,是它在家庭生活中的存在感。
想问:你有没有经历过那种,不经意碰到的小改动,竟然成为用车的一大加分项?又或者,有没有哪个细节让你觉得这车,有点用心呢?我自己现在在想,每次坐在这个座椅上,能不能感觉到设计师的那份用意,是不是比配置表更说明问题?但这只能靠时间检验了。
这,就是我对家庭用车的一点点微调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