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8万起,顶配45.98万。
成都车展现场那天,腾势D9的价格牌一亮出来,隔壁看丰田的阿姨差点把手里的串串掉了地上。
你说这车是新贵?
还是“旧瓶新酒”?
一时间,朋友圈和车友群都跟炸锅一样,吐槽、点赞、观望、冷嘲热讽,一股脑涌出来。
说实话,第一次围着D9转圈那会儿,我还在琢磨,这车到底是给谁准备的?
现场一堆人摸着座椅在感叹“真软”,还有孩子在后排玩升降,像发现了新大陆。
可你真要我说,MPV的消费心理和买鞋子差不多,明明知道有点贵,但想着全家出行不能将就,转头还是咬牙掏了卡。
数据摆在那儿,插混单电机200kW、双电机245kW、扭矩425N·m,纯电续航最高200km,综合NEDC 1100km。
光看这些参数,仿佛下单的理由已经很充分。
可现实生活里,续航这玩意儿就像工资条,写得挺美,实际落地总要打点折。
成都的公交司机见多了堵车,新能源车主也早学会了续航焦虑。
要说CLTC、NEDC这些续航标准,我每次都怀疑,是不是测试员都不舍得开空调?
毕竟夏天一到,车里孩子嚷嚷得关窗开冷气,续航数字像股市一样跌跌不休。
你说家庭用户不在意?
别逗了,谁没在高速服务区琢磨过要不要再充一次电?
生活的焦虑,哪有测试表贴心。
D9这车,外表看着挺商务,骨子里其实憋着股劲儿。
你看配置,L2+级智能驾驶,双大屏,座椅能平躺,后排老板椅一躺下,孩子秒睡,老妈直夸“比家里沙发还舒服”。
但我盯着中控屏发呆,总觉得这设计还是比理想L9差点意思。
你要说豪华感,理想那套“移动客厅”确实更有氛围。
D9倒像是老工程师加班赶出来的,硬核但不够温情。
可话说回来,这年头谁还指望一台车能面面俱到?
价格区间卡得死死的,人人都想一步到位,结果全家都能妥协点,谁也占不着大便宜。
上市那天,隔壁友商直接拉横幅送油卡,现场气氛一度像春晚抢红包。
新能源MPV这摊水,早就不比三年前。
那时候腾势还在新能源角落里自闭,现在突然成了全场焦点,像极了那些突然火起来的短视频网红,谁都想沾点流量。
你以为这叫奇迹?
其实背后都是血汗和试错。
比亚迪、理想、腾势,各家都把自己当成“卷王”,谁都不服谁。
市场的热闹,背后其实就是一场大型心理战,谁能摸准中国家庭的心思,谁就能分到蛋糕。
说到家庭和MPV,那点事儿谁家没遇到过?
三代同堂,一车出门,谁都想坐得舒服,谁都不想挤在后排当“人肉靠垫”。
腾势D9空间大是大,配置是全,但真要说得上极致豪华,还得留点遗憾。
内饰没理想精致,品牌也没别克底蕴,但也正是这点“不完美”,让D9变得更真实。
家庭用车,本来就是一门遗憾艺术,什么都想要最后只能挑个顺眼的。
有意思的是,评论区永远不缺段子手。
有人拿着NEDC 1100km的续航说,“这车能从成都直接开到西藏不带喘气。”
也有人翻出插混200km纯电,调侃“堵在二环三小时就见底”。
数据和现实之间的鸿沟,谁都懂,大家图的不过是一个心理安慰。
新能源MPV的赛道,表面看着风光,底下全是泥泞。
厂家拼配置,用户拼心态。
你说D9能不能成爆款?
谁知道,明年车展再换个主角,去年还在追捧的,说不定现在就成了“昨日黄花”。
偶尔也会有点羡慕那些在评论区吵得面红耳赤的网友,毕竟他们能把一辆车的优缺点聊得像评书,真的比我还懂。
有人说D9是全能型,也有人觉得是妥协派。
你说对吗?
其实买车就像选对象,能撑过柴米油盐才是真本事——朋友圈的高光时刻只能当壁纸,真正的幸福还是在高速堵车时,后排睡得香不香。
行业分析这块,最近几年新能源MPV市场就跟打篮球似的,理想L9像前锋,腾势D9更像全能中锋,啥活都能干点,但总有一处差点意思。
你看数据,245kW的双电机,425N·m的扭矩,纸面上能打。
但真遇上暴雨堵车,谁还不是个“佛系司机”?
新能源的高光,都是朋友圈的滤镜,落到日子里,大家最盼的还是别出岔子。
D9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让家用MPV不再是单选题。
插混、纯电、双电机,随便挑,反正你要的全场景适配它都能给你编个故事。
成都车展之所以戏多,就是因为太多人都想在这里找到新的生活方式。
你说D9是爆款?
也许吧。
你说它能撑多久?
这事没人敢打包票。
每一年车展都像一场换装游戏,主角轮流登场,观众永远在变。
新能源MPV这个词条,已经成了SEO里的流量密码。
说到底,中国家庭的需求和焦虑,才是真正的流量底牌。
写到这,夜色都快把窗外吞了,手边的咖啡也凉了半杯。
评论区还在炸,有人问,“你觉得D9值得买吗?”
我不回答,我更想知道,假如你家今晚突然多了六个人,你会选哪辆车?
留言聊聊,咱们交换下烦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