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车市可真是热闹非凡,尤其是7月份的混动汽车销量榜单一出来,好多人的朋友圈都炸了锅。
大家都在讨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以前我们总觉得,买混动车,特别是插电混动,跟着比亚迪秦PLUS买准没错,它可是常年的销量冠军。
可这次,冠军的宝座居然换人了。
还有,那个天天听说的理想汽车,新出的L6卖得也不少,怎么连前三名都没进去?
这背后藏着什么门道?
今天咱们就坐下来,像街坊邻居唠嗑一样,把这份榜单从头到尾捋一遍,看看现在的混动车市场,到底是谁在唱主角,咱们老百姓以后买车,又该怎么看。
咱们先从最引人注目的头几名说起。
这次拔得头筹的,是问界M8,一个月卖出去了两万一千多台。
这个结果让不少人感到意外。
问界这个品牌,很多人都知道它背后站着的是华为。
这事儿就很有意思了,它说明现在大家买车,已经不单单是看这车省不省油、空间大不大了。
一个更重要的东西被摆上了台面,那就是这车“聪不聪明”。
问界M8卖得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大家认可它搭载的那一套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和鸿蒙智能座舱。
很多人愿意多花一点钱,去买一个更智能、更好用的“大玩具”或者说“出行伙伴”。
这就像我们买手机,以前只看耐不耐用,现在还要看系统流不流畅、拍照好不好看一样。
问界的登顶,其实就是技术路线的一次胜利,增程式技术加上顶尖的智能化,一下子就抓住了现在消费者的心。
那么,原来的老冠军比亚迪秦PLUS去哪了?
它这次卖了两万一千四百多台,以非常微弱的差距排在了第二名。
要说它“丢了冠军”,其实有点冤枉它了。
因为你看第三名,是比亚迪的另一款新车,叫秦L,第一个月正经卖就卖了一万六千多台。
这兄弟俩加起来,一个月就卖了三万七千多台。
这是什么概念?
比亚迪就像是派出了两个高手上擂台,虽然冠军被别人抢走了,但整个擂台的前三名,它自己就占了两个,里子面子都有了。
秦PLUS主打的是极致的性价比,而秦L呢,定位稍微高一点,尺寸更大,技术也更新。
比亚迪这么做,实际上是把10到15万这个价位的轿车市场,用两款车给“包圆”了。
所以,不是秦PLUS不行了,而是比亚迪自己的产品线太强大,自己人把市场分了,结果让问界M8钻了个空子拿了第一。
但从整个品牌的角度看,比亚迪依然是那个最可怕的“武林盟主”。
接下来说说排在第四的理想L6。
它一个月卖了一万四千多台,这个成绩单如果单独拿出来看,绝对是学霸级别的,非常优秀。
但是在这么一个“神仙打架”的月份里,就显得有点不够看了。
前面有华为技术加持的问界,还有比亚迪的“双秦组合”堵截,理想L6能守住第四的位置,已经相当不容易。
这也说明,现在30万左右的家庭SUV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以前可能是理想一家独大,现在各路高手都涌了进来,消费者的选择多了,理想面临的压力自然也就更大了。
看完了最顶尖的这几位,我们再把目光放宽一点,看看整个混动车市场的大格局。
现在基本上就是两大技术流派在唱对台戏:一边是问界、理想代表的增程式混动,另一边是比亚迪、吉利这些品牌主导的插电式混动。
在高端商务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PV市场,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岚图品牌的梦想家PHEV,这个月卖了六千五百多台,竟然超过了一直以来的霸主——腾势D9。
这说明在高端市场,消费者的眼光也越来越挑剔,不再是只认一个牌子了,谁的产品好,谁就能上来。
更值得注意的是,连合资品牌别克的GL8插混版也卖了六千二百多台,紧紧跟在后面。
这三台车加起来,几乎把高端MPV市场给包了,也证明了混动化是这个领域的大势所趋。
而在插电混动这边,那基本就是比亚迪的“天下”。
销量榜前20名里,比亚迪一个品牌就占了7个位置。
除了前面说的秦家族,宋家族的三款车——宋Pro、宋L和宋PLUS,三兄弟加起来一个月卖了超过三万三千台,比冠军问界M8自己一台车卖得还多。
这就是比亚迪最厉害的地方,它不是靠一款车打天下,而是用一个庞大的“产品舰队”来覆盖市场的每一个角落,总有一款能让你看上。
当然,市场也不是铁板一块,吉利旗下的银河系列,这个月销量也首次突破了一万台,这就像是在比亚迪的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告诉大家,只要技术过硬,产品定位准,别的中国品牌也照样能打。
还有一些特别有意思的细分市场,比如硬派越野车。
以前我们觉得越野车就是“油老虎”,但现在有了混动技术,情况就变了。
哈弗的猛龙PHEV和比亚迪的豹5,这两款车就让大家看到了,原来开着车去翻山越岭,也可以不那么费油。
长城汽车的坦克品牌也玩得很溜,坦克300和坦克400的混动版,两款车加起来一个月卖了七千多台,牢牢抓住了喜欢越野又在乎日常使用的那部分人群。
不过,坦克家族的大哥坦克500混动版就有点尴尬了,销量反而降了。
往上看,有更高端、更具话题性的仰望U8在吸引顶级玩家;往下看,两个小兄弟又太能打,分走了不少预算。
这就是市场竞争的真实写照,不进则退,甚至自己人都会成为最强的对手。
最后,我们必须得看看榜单的另一头,那些销量惨淡的车型,尤其是那些我们曾经非常熟悉的合资品牌。
数据可以说是不忍直视。
本田的CR-V和皓影的插混版,加起来一个月才卖了二百多台,连它们自己巅峰时期的零头都不到。
大众那边更夸张,途观L的插混版只卖了6台,迈腾的插混版更是只有孤零零的1台。
丰田的威兰达插混版也是1台。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卖得不好了,这几乎等同于被市场宣告了“技术死刑”。
为什么会这样?
说白了,就是思想没跟上时代,技术上还在用老一套的“油改电”思路,智能化方面几乎是空白,价格还定得老高。
当我们的国产品牌已经把混动技术、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玩得明明白白,并且价格还更有诚意的时候,消费者自然会用自己的钱来投票。
这不仅仅是几款车的失败,更是一个时代的更替。
它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在新能源汽车这条全新的赛道上,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从过去的追赶者,真正变成了现在的引领者。
全部评论 (0)